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区域异质性与动态门限效应
本文关键词: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区域异质性与动态门限效应
更多相关文章: OFDI逆向技术溢出 吸收能力 区域异质性 动态门限效应
【摘要】:本文利用2003~201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吸收能力,并从人力资本、市场化指数、研发资本存量、经济规模和研发强度5个指标出发,研究了其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及其吸收能力的门限效应,并具体测算出这5个指标的门限值。研究结果表明,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并表现出动态特征;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较强,但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在相关指标越过门限之后,两者均得到显著改善。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3BJY08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1203097、71303122)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F832.6
【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把目光投向国外,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生命周期理论和产业梯度转移理论认为,在产业阶梯转移的过程中,一国应该更多地投资于发展层次低于本国的地区。然而从2011年中国对外投资存量的数据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宏;张蕾;;中国O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01期
2 杜群阳,朱勤;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海外直接投资理论与实践[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11期
3 李梅;金照林;;国际R&D、吸收能力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10期
4 马立军;;外商直接投资(FDI)与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差异——基于GMM估计方法[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10期
5 沙文兵;;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国内创新能力——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6 王英;刘思峰;;中国ODI反向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8年02期
7 李梅;柳士昌;;人力资本与国际R&D溢出——基于OFDI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年03期
8 刘明霞;;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技术差距的影响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冬青;刘厚俊;;中国OFDI反向技术溢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东道国制度环境的视角[J];财经研究;2012年05期
2 张仁开;;上海发展R&D产业的战略思考[J];城市;2006年03期
3 王谦;高军;;我国创造性资产获取型跨国并购的理论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09期
4 刘明霞;;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5 白洁;;技术寻求、开放式自主创新与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战略[J];改革与战略;2009年06期
6 李蕊婷;;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模式探索[J];国际经济合作;2007年11期
7 杜群阳;王妍;;发展中国家对接跨国公司R&D资源转移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7期
8 杜群阳;;R&D全球化、反向外溢与技术获取型FDI[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12期
9 周升起;;OFDI与投资国(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文献综述[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7期
10 李俊;;我国制造业企业逆向跨国并购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庆宾;许泱;;国外R&D溢出的动态效果:基于我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邵全权;李晓慧;;关于保险业反垄断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3[C];2013年
3 陈华;展凯;邹琪慧;;寿险保单退保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动态GMM模型的研究[A];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3[C];2013年
4 何青;方才;;市场化进程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真的有影响吗——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粟勤;张海洋;王佳俊;;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Anyu Yu;Jie Ma;;Knowledge Spillover Structure within Shanghai Districts: A Spatial Analysis of Aggregation and Correlation[A];2013教育技术与信息系统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李凡;章东明;;金砖国家技术吸收能力因素比较研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王维国;杜修立;;中国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动态Panel Data模型方法[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4卷)[C];2003年
9 赵振全;于震;刘淼;;中国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联性——基于面板数据GMM估计的实证检验[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10 田柳;赵军;;二元财政、城乡差距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杨桓;投资动因、制度调节与逆向技术溢出[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余昌龙;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陈琦;跨国公司竞争优势最大化[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吴东;战略谋划、产业变革与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郑磊;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杜群阳;跨国公司R&D资源转移与中国对接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班博;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经营绩效及市场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朱勤;国际竞争中企业市场势力与创新的互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曾剑云;东道国技术外溢、吸收能力与无技术优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丹;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汪思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技术进步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恩裕;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郝文利;基于技术缺口的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宿媛媛;中国企业FDI与竞争优势相关性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6 林成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边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决定因素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韩文征;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周朋程;技术获取型FDI中的技术获取渠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伟;中国对南非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张明喜;;我国高新区研发投入的经济贡献——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3 刘伟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国内技术进步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研发费用和专利授权数据的分析[J];当代财经;2010年05期
4 黄武俊;燕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实证检验和国际比较[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魏守华;姜宁;吴贵生;;内生创新努力、本土技术溢出与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2期
6 宝贡敏;再论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动因——兼与刘海云先生商榷[J];国际贸易问题;2000年08期
7 杜群阳;;R&D全球化、反向外溢与技术获取型FDI[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12期
8 靳涛;沈斌;;FDI与国内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效率的比较——基于我国转型期的一个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3期
9 刘渝琳;郭嘉志;;FDI、政府公共支出、私人投资与经济增长——基于东部、中部和西部省际面板数据差异化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6期
10 商务部研究院课题组;章海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公司调查问卷》分析报告[J];国际贸易;2006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举;以贸易为媒介的国际技术溢出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07期
2 姚利民 ,唐春宇;独资与合资方式的技术溢出效果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10期
3 林吉双;杨继军;;FDI技术溢出的路径及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金融;2006年04期
4 韩梅;徐春祥;;FDI技术溢出不同渠道下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16期
5 曲伟;;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效应[J];现代企业;2008年04期
6 刘和东;施建军;;FDI技术溢出的渠道、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6期
7 范叙春;贾德铮;;技术溢出理论与实证:一个文献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10期
8 章莉莉;;FDI技术溢出对中国民营制造业的影响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年04期
9 陈金;;技术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年05期
10 陈立龙;;国际贸易技术溢出的效应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方华;李守芹;;FDI技术溢出、智力资本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爽英;唐小我;邵云飞;;双向技术溢出模式下的集群自主创新的市场激励机制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林兰;曾刚;;跨国公司技术溢出与溢出地技术区位研究初探——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钟昌标;;FDI对内资企业技术溢出绩效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9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飞;利用技术溢出获得“跳跃式”持续增长[N];社会科学报;2001年
2 邵生余;为“技术溢出”拓展空间[N];新华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赵策 王攀 毛一竹 王爱华;外资在华研发中心技术溢出 或演绎“蝴蝶效应”[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4 安礼伟;外向配套催生本土企业成长[N];中国信息报;2007年
5 梅永红;主动从外资技术溢出中获益[N];人民日报;2003年
6 记者 代桂云 通讯员 王淼 江尧明;青岛市政协督办提案力促大小企业协同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谭涛;屹立的科技精神[N];湘潭日报;2014年
8 糜军;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动因与机制研究述评[N];财会信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章迪思;如何做创新世界的“钉子”[N];解放日报;2012年
10 李春顶;重视跨国公司人才的“回流”[N];中国汽车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符淼;技术溢出的空间计量和阈值回归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徐磊;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的FDI技术溢出门槛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朱佩枫;企业跨区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测度与分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孙彩虹;技术溢出下企业合作研发博弈分析与协同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朱敏;海外人才回流与FDI技术溢出[D];山东大学;2013年
7 靳娜;中国FDI技术溢出影响因素与渠道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8 杨亚平;基于后向关联的FDI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9 杨晓静;FDI技术溢出对中国本土制造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王向阳;FDI技术溢出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梅;基于行业视角的我国FDI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08年
2 陆亚丽;影响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3 陈超;FDI技术溢出与我国吸收能力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兰爽;FDI技术溢出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魏巍;制度因素对中国FDI技术溢出的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6 庞玲;企业集团技术溢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王茹君;中国吸收国际技术溢出的国际化渠道比较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8 苏子文;FDI技术溢出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作用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9 杨继军;FDI技术溢出的渠道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10 王霁宇;基于FDI技术溢出的产业集群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760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176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