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国经常账户的转折点、均衡、错位及其矫正
本文关键词:中国与美国经常账户的转折点、均衡、错位及其矫正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和美国的基本经济要素构建中国与美国经常账户的均衡模型及其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中国与美国经常账户的均衡、错位及其矫正。研究表明:中国与美国经常账户分别于2007、2006年达到转折点。中国和美国的基本经济要素对中国与美国经常账户有重要的长期和短期影响,美国的基本经济要素对中国对外平衡存在长期和短期溢出效应,中国的基本经济要素对美国对外平衡存在长期和短期的溢出效应。2007-2011年,中国与美国经常账户的均衡水平呈上升趋势。2010-2011年,中国经常账户低于均衡水平,美国经常账户接近均衡水平。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实证研究”(11BJY014) 辽宁省教育厅项目“钓鱼岛争端与日元贬值背景下辽宁对日经贸发展问题实证研究”(W2013221)的资助
【分类号】:F832.6
【正文快照】: 一、引言全球不平衡一直是国际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国与美国经常账户不平衡是全球不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与美国经常账户不平衡的理论研究主要围绕原因、持续性、调整三个方面进行,一般采用定性方法。有关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原因的主要观点有:美元本位,国际流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翟晓英;刘维奇;;居民消费能力视角下的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影响因素协整分析[J];财经研究;2012年03期
2 徐毅;;中国贸易顺差的结构分析与未来展望[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02期
3 张明志;马静;;产业结构影响中国贸易收支失衡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1期
4 张斌;;中国贸易顺差迎来转折点了吗?[J];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05期
5 汪伟;;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贸易顺差:理论与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2年08期
6 马光明;邓露;;加工贸易比重、汇率与贸易顺差关联性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12期
7 潘雅琼;唐传宝;;经常项目失衡可维持性的动态关系协整研究——来自日本的经验数据[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8 朱超;张林杰;;人口结构能解释经常账户平衡吗[J];金融研究;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昭;叶景成;;基于中国经济态势下“贸易条件恶化论”的适用性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万金;祁春节;;我国园艺类农产品贸易顺差的可持续性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11期
3 张斌;徐奇渊;;中国的通货膨胀:寻找完整一致的解释[J];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06期
4 翟晓英;刘维奇;;中国经常账户失衡问题研究——基于金融发展程度-消费-经常账户路径[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8期
5 朱超;林博;张林杰;;全球视角下的人口结构变迁与国际资本流动[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2期
6 张传敬;;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最新研究进展[J];东岳论丛;2013年04期
7 陈松;刘海云;;人口红利、城镇化与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06期
8 朱超;林博;;什么驱动了国际资本流动?——兼论APEC国家的人口结构效应[J];财经研究;2013年07期
9 杨敏;赵丹妮;;双寡头垄断下的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调整[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08期
10 刘建江;袁冬梅;周建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影响经常项目的研究进展[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铁球;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动因与收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解凤敏;经济全球化下中国金融危机压力预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王晨佳;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段丽娜;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赵颖岚;我国贸易收支不平衡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6 殷功利;中国贸易顺差研究:结构、效应与可持续性[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7 张传敬;人口结构变化对国际收支结构的影响:理论与实证检验[D];山东大学;2013年
8 尹嘉啉;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失衡影响问题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江涛;婚姻推迟与性别比上升的经济分析[D];西北大学;2013年
10 张鹏;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宏玲;中国大陆外向型加工制造基地区位选择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肖绽芳;人口因素对我国贸易差额的影响机制与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3 高婷婷;储蓄—投资差异对中国贸易不平衡的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黄凯;中国贸易结构“镜像”与产业结构“原像”之偏差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5 陈丽;全球化冲击下的收入分配结构与经常账户失衡[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6 李海峰;金融发展不平衡与全球失衡[D];南京大学;2013年
7 王育新;区际贸易对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D];兰州商学院;2013年
8 徐言静;基于FDI视角的中国贸易顺差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宇;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贸易收支的关联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10 张林杰;人口年龄结构变迁对储蓄率、投资率和经常账户余额的影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光明;仲鑫;;中国产品内外市场占有系数研究——模型、测量与国际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宿玉海;黄鑫;;人民币名义汇率与中国对欧元区国家出口的关系[J];财经科学;2006年04期
3 何帆;张明;;中国国内储蓄、投资和贸易顺差的未来演进趋势[J];财贸经济;2007年05期
4 林桂军;Ronald Schramm;;我国储蓄/投资差额的结构分析与经常项目顺差[J];财贸经济;2008年04期
5 徐晟;;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国际收支的传导机制:中国人口红利的削减与国际收支双顺差[J];财贸经济;2008年05期
6 曾艳;;需求结构与服务业增长的关系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7 郭庆旺,吕冰洋,何乘材;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实证分析:协整方法[J];财政研究;2003年09期
8 张生玲;林永生;;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再认识[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黄锦明;陈卉娟;;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评价[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何志强;;东南亚一些国家近期的储蓄、投资与经常账户盈余探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庆;;人口年龄结构与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J];西安金融;2007年03期
2 郑海青;王世文;;东亚金融一体化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3 李涵硕;孙晶;;解读我国近几年国际收支账户的持续“双顺差”[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舒芳;;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及其原因探析[J];现代商业;2009年20期
5 贺力平;现在不是让人民币升值的时候[J];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05期
6 陈凯,聂晶;汇率波动水平的选择[J];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10期
7 马丁·费尔德斯坦;;美元为何被高估[J];重庆与世界;2005年12期
8 何志强;;东南亚一些国家近期的储蓄、投资与经常账户盈余探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05期
9 孙宇;;浅析中国国际收支结构[J];科技资讯;2007年28期
10 郑红;;后危机时期全球汇率格局的调整[J];国际商务财会;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齐俊妍;;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中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内在稳定性和持续性分析[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伍戈;;豪斯克-麦奇不对称效应与经常账户失衡的结构性成因[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3 杨治国;宋小宁;;经济结构、汇率与长期贸易顺差——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观点[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郝俊香;;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现实分析与路径选择[A];陕西省金融学会第十届金融征文评选集[C];2004年
5 唐珏岚;;1982—2005年中国资本管制有效性的实证检验[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6 宋玉华;林治乾;;财政赤字、产出与经常项目差额——基于美国的经验研究[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小雪;;印度如何保持经济高增长和抑制高通胀?[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8 徐洪才;;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缺陷及其改革[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婷;人民币升值速度可加快[N];中国证券报;2007年
2 布拉德·塞特塞尔;美国收入账户将继续恶化[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3 卢比尼;美元跌势何时休?[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4 中金公司;趋势贬值将是美元下半年主旋律[N];证券时报;2011年
5 尚鸣;警惕美国向东亚转嫁金融风险[N];中国改革报;2006年
6 孙荣飞;“人民币每年升值3%左右较妥当”[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王慧卿;收入账户恶化敲响警钟[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8 ;资本流动变化折射储蓄与投资动向[N];上海证券报;2006年
9 布拉德·塞斯特尔;美元套利魅力渐失[N];证券时报;2007年
10 丁骋骋;美日国际收支为何大相径庭[N];上海证券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武;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丁骋骋;金融体系的结构差异与国际收支失衡[D];复旦大学;2007年
3 申宏丽;我国外汇储备变动机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4 于冬;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国际资本流动性及效应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陈小蕴;中国国际收支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广斌;产业结构变迁与汇率制度选择[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7 冉生欣;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肖辉;论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与蔓延[D];吉林大学;2009年
9 邹达川;资产价格、资本流动与人口结构[D];复旦大学;2008年
10 丁志杰;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效应与政策研究[D];辽宁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中美经常账户顺逆差分析[D];中南大学;2013年
2 董挺;经常账户顺差调节政策有效性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3 陈丽;全球化冲击下的收入分配结构与经常账户失衡[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4 张慧静;影响我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顺差的因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高骏;环境约束对经常账户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6 韦有周;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7 来庆玉;中国经常账户的长期决定因素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8 许建挺;中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可持续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杨琴;“双顺差”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陈岚;论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成因及不可持续性[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12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212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