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家族企业“去家族化”与公司价值——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17-11-25 11:24

  本文关键词:家族企业“去家族化”与公司价值——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更多相关文章: 家族企业 去家族化 公司价值


【摘要】:本文以2007~2011年我国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研究了家族企业"去家族化"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通过用高级执行层(包括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和副总经理)非家族高管的比例衡量家族企业"去家族化"水平,本文发现家族企业"去家族化"水平越高,公司价值就越高,经营业绩也更好。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家族高管对公司价值的提升主要是因为"去家族化"降低第二类代理问题的收益超过了增加第一类代理问题的成本。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02147,7140214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630236,11YJC630240)的资助
【分类号】:F276.5;F832.51;F271
【正文快照】: 一、引言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家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10年~20il年《Forbes》(中文版)连续两年发布的中国家族企业报告,2011年上市家族企业的总资产回报率(R0A)为6.66%,明显优于国有上市企业的1.75%和上市非家族企业的2.82%,净资产收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静静;吕长江;;家族企业高管性质与盈余质量——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1年01期

2 陈小悦,徐晓东;股权结构、企业绩效与投资者利益保护[J];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3 苏启林,朱文;上市公司家族控制与企业价值[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4 陈晓,王琨;关联交易、公司治理与国有股改革——来自我国资本市场的实证证据[J];经济研究;2005年04期

5 闻岳春;家族企业上市后如何面对另类“一股独大”?[J];金融研究;2001年11期

6 冯旭南;李心愉;陈工孟;;家族控制、治理环境和公司价值[J];金融研究;2011年03期

7 李增泉,孙铮,王志伟;“掏空”与所有权安排——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4年12期

8 陈晓红;尹哲;吴旭雷;;“金字塔结构”、家族控制与企业价值——基于沪深股市的实证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7年05期

9 王明琳;陈凌;叶长兵;;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家族治理与企业价值[J];南开管理评论;2010年02期

10 陈德球;李思飞;雷光勇;;政府治理、控制权结构与投资决策—基于家族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红;浅析有效的财务监督[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杨宝臣;王立清;尹辉;;政治联系、负债与公司治理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沈维成;;资本结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李军坡;杜俊涛;白彦壮;;中国新股发行定价效率——中小企业板与主板IPO公司的对比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张宏亮;崔学刚;;终极控制权性质、市场化程度与公司层级[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胡浩志;;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与企业资本结构——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李文强;管理层持股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评述[J];商业研究;2004年07期

8 赵礼强,徐家旺,徐娴英;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过程中国有股退出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09期

9 夏和平;赵西亮;袁光华;;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以竞争性行业上市公司为例[J];商业研究;2006年04期

10 刘任帆;;股权结构、投资行为与公司业绩[J];商业研究;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明华;蔡卫星;曾诚;;股权结构与信息披露质量:来自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特征的证据[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周方召;周正;曲振涛;孙凯;;利益共谋还是监督激励——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董事和高管薪酬上涨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刘茂平;向凯;;市场化进程、治理环境与控制权私人收益[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4 黄兴年;;独立董事制度:一项供给过剩与短缺并存的企业治理制度[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5 战勇;;企业控制者寻租紧缩与政府最优执法信号的选择[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朱善利;朱启兵;唐正清;;股权结构、治理模式与公司业绩——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的经营管理”经营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7 董直庆;王林辉;;相容委托和最优委托权安排:论我国国企治理的另一种分析框架[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夏宁;孙志梅;;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实证研究[A];第七届国有经济论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小荣;;不同股权控制方式下上市公司交易安排的理论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段云;李斌;曹琳;;上市公司治理绩效与董事能力相关性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杨晓艳;公司治理与大股东的掏空和支持[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静;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丁业震;国有上市公司重组中的利益冲突与重组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5 花贵如;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彭华伟;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协议转让中的大股东私人收益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周杰;公司治理对归核化战略决策及其实施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江金锁;市场环境、实际控制人控制方式与负债治理效应[D];暨南大学;2011年

9 龙建辉;银行监督与公司治理效率[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王江石;股权分置改革时期收购公司并购绩效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颖;公司控制权配置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胡艳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与股权结构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艾辉;金字塔结构下家族上市企业资本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陆怡然;中小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邓新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财务目标选择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谢小勇;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李华金;我国上市家族企业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黄国洁;公司财务治理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于洪文;公司治理视角下我国职工持股制度的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10 许荔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常青;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及其成因[J];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09期

2 苏启林;代理问题、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以民营上市公司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4期

3 储小平;职业经理与家族企业的成长[J];管理世界;2002年04期

4 唐清泉;家族企业持续成功经营的挑战与应对方案[J];管理世界;2002年09期

5 储小平,李怀祖;信任与家族企业的成长[J];管理世界;2003年06期

6 陈信元,陈冬华,时旭;公司治理与现金股利:基于佛山照明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08期

7 陈凌;;超越钱德勒命题——重新评价《看得见的手》[J];管理世界;2005年05期

8 刘学方;王重鸣;唐宁玉;朱健;倪宁;;家族企业接班人胜任力建模——一个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5期

9 王明琳;周生春;;控制性家族类型、双重三层委托代理问题与企业价值[J];管理世界;2006年08期

10 李增泉;辛显刚;于旭辉;;金融发展、债务融资约束与金字塔结构——来自民营企业集团的证据[J];管理世界;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讲座教授 郎咸平;[N];中国证券报;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绍伦,郑宏泰;香港“富过三代”的家族企业[J];东南亚纵横;2000年09期

2 胡雪燕,宋国学,郐海娜;中国的家族企业方兴未艾[J];湖南经济;2000年03期

3 宋素娟;家族企业一定要退出历史舞台吗[J];经济师;2000年10期

4 唐震,杨晨;家族企业文化根基的探讨[J];北方经贸;2000年06期

5 高军,王沪军,邓霆;香港家族企业的生长环境[J];上海综合经济;2000年01期

6 关锐;;家族企业的公众化之路[J];中国经济快讯;2001年34期

7 曲力秋;;家族企业能走多远?——丁学良告诫家族企业[J];新经济;2001年10期

8 王连娟;家族企业制度变迁亟待国家有所作为——由“黄河事件”引发的思考[J];管理现代化;2001年01期

9 张亚;家族企业需建立家族成员退出机制[J];宏观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10 张亚国;家族企业应重视退出机制的建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玮;;浅谈家族企业核心竞争力[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伟才;;试论非洲华人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梁磊;杨鲲鹏;邢欣;;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进化博弈模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秦美琴;;我国家族企业岗位设置初探[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徐莉莉;;中部六省家族企业发展中的典型矛盾分析与对策研究[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陈云娟;;我国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现状及转型研究——以浙江家族企业为例[A];浙商研究 2010[C];2011年

7 辛金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基于上市家族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韩晓舟;万国强;;辽宁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分析[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夏春玉;王鑫文;;论我国中小家族企业的三项修炼[A];中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孟艳丽;李建德;;家族企业定义探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厚义(社会科学院教授);家族企业之我见[N];北京科技报;2002年

2 文斋;民营家族企业 蜕变从良时代[N];北京科技报;2002年

3 胡永进;“两权合一”造就家族企业生命力[N];北京科技报;2003年

4 石志勇 瘳君;上市家族企业路在何方[N];中国财经报;2002年

5 王洋;家族企业应该提倡[N];中国工商报;2002年

6 黄岩;家族企业渐渐落伍[N];中国工商报;2002年

7 欧倍德亚洲区总裁 李凤江;家族企业如何实现持续发展[N];证券日报;2003年

8 张燕;家族企业前景广阔[N];国际金融报;2001年

9 周凡;全球家族企业榜单公布[N];国际金融报;2003年

10 实习生 程慧编译;欧美家族企业能否薪火相传且看近五年[N];国际金融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兰;东亚家族企业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2 赵瑞君;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中国家族企业权力传承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林宽;中国家族企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晓婷;基于家庭视角的家族企业传承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文革;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动力模型及实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6 刘学方;家族企业继承计划模式对继承绩效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刘平青;转轨期中国家族企业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8 吴斌;家族企业理论与当代中国家族企业成长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肖艳;家族企业的制度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余立智;家族企业的成长机理与变迁路径[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玮娜;家庭产权安排与家族企业[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玉艳;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家族企业文化问题的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孔凡强;影响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林艳红;家族企业女性成员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黄梓棋;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李晶;家庭观在意大利家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7 刘东皇;家族企业:融资和治理结构基于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冯卫华;我国家族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胡同元;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政府“三位”制因探究及其对策[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尹湘炎;家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动因分析与对策思考[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25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225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b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