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STR模型的财政金融支农效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PSTR模型的财政金融支农效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财政支农 金融支农 非线性效应 PSTR模型
【摘要】:文章基于199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研究财政金融支农模式与农村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规模、财政金融支农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是存在的。财政支农规模的最优比重为41.7%,金融支农与财政支农的最优结构比重为3.502,且绝大部分省份大多数年份财政支农规模与财政金融支农资金配置结构均没有达到上述最优比重。在此基础上,文章就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有效互动提出了对策建议。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9BJL014)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00161110030)
【分类号】:F812.8;F832.4;F224
【正文快照】: 0引言财政与金融是中国政府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和基本政策工具,其效率决定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然而现实考察发现,我国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尚未如政策和制度预期那样形成有效互动,而是按照各自的资金配置原则独立运行,长期隔绝,两者“单干”的支农格局使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治;;财政激励、金融支农与法制化——基于财政与农村金融互动的视角[J];当代财经;2010年10期
2 王修华;邱兆祥;;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1年02期
3 谢平;徐忠;;公共财政、金融支农与农村金融改革——基于贵州省及其样本县的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4 李燕凌;欧阳万福;;县乡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效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1年10期
5 温涛;董文杰;;财政金融支农政策的总体效应与时空差异——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小教,钱善凤;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徐文昕;徐家源;;我国钢铁行业政府投资的经济效益研究——基于资本供给效应的实证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马晓青;刘莉亚;王昭君;;农户信贷需求与信贷抑制的地区差异性分析——基于2010年江苏、河南、四川3省农户调查问卷[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4 张娟;;弱势行动集团主导下的政制创新——辛亥革命的历史制度主义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王迪;;建立健全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3期
6 温建中;邹静;;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抚州经济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24期
7 项贤明;;教育发展与国家竞争力的理论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8 谭亚波;论农村市场的前景[J];商业研究;2001年12期
9 刘红彦,王辉;论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自律性[J];长白学刊;2003年03期
10 韩广富;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与当代西方现代化理论[J];长白学刊;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宋天和;莫垎;;论自主创新提升龙江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江时学;;拉美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大难题[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温涛;王煜宇;;农业信贷、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徐晓萍;李猛;;30年来农村金融改革的逻辑——基于新比较经济学的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5 卢现祥;朱巧玲;;论市场的上层组织及其功能——对中国市场化进程的深层次思考[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6 周飞雪;;气象经济发展及效益问题刍议[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与灾害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张玉海;;金沙能源开发战略的系统研究[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8 武义青;;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程度的衡量[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9 粟勤;张海洋;王佳俊;;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忠贤;省域农业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林;河北省粮食生产的自然灾害补偿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刘素英;中国政府规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健;制度与角色的互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研究的一个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付夏婕;论英国土地法律制度变迁与经济转型[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朱少洪;农户信贷约束实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7 凌峰;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邵腾伟;基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农户联合与合作经营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杨成章;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卢红飚;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台湾问题[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申甬;中国式民主的适切性与有效性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泓震;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服务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邱丽平;当代中国发展观的演变与历史启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雨沛;我国荒漠化防治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5 王毅;证券市场的发展与长三角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6 李会丽;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7 董文杰;财政金融支农政策的总体效应与时空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陈果;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法律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程镭鳕;科学发展观视野下GDP的价值与意义[D];江南大学;2011年
10 邱岚岚;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耀军;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2期
2 王修华;;我国金融发展对居民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6期
3 傅道忠;城乡差距及其二元财政成因探析[J];财贸研究;2004年02期
4 冉光和;张金鑫;李敬;;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重庆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9年10期
5 郭树华;王文召;;浅析农村金融抑制及金融深化的路径选择[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辛毅,林万龙,张莉琴;财政支持农业的绩效评价[J];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7 李义平;;论注重内需拉动的经济发展[J];经济学动态;2009年04期
8 王曲;刘民权;;健康的价值及若干决定因素:文献综述[J];经济学(季刊);2005年04期
9 王玮;何广文;于丽先;;信用担保作用机制与政府支持农信担保的路径选择——以昆山农村合作经济投资担保公司为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11期
10 贾康,赵全厚;国债适度规模与我国国债的现实规模[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芳;星焱;;我国西部金融与财政支农的经济效应:川渝例证[J];经济学家;2010年11期
2 彭克强;;改革以来中国财政支农效率的实证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彭克强;;改革以来中国财政支农效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前沿;2008年10期
4 陈义林;;我国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8年12期
5 黄忠胜;;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双管齐下 助推达拉特旗新农村建设[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8年06期
6 彭克强;;优化财政支农结构 强化财政支农功能[J];财会月刊;2008年33期
7 许锡龙;;我国财政支农政策与金融服务创新[J];农村金融研究;2008年04期
8 肖碧云;徐学荣;;关于财政金融支农资金的文献综述[J];科技和产业;2010年09期
9 彭克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效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纵横;2008年09期
10 王力;丁鹏;;江西省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正合;;金属四氮杂卟啉基非线性电学和光学功能超分子材料的设计[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吕君;赵正予;周晨;饶艳;;均匀线阵列非线性声场分布的二维数值模拟[A];泛在信息社会中的声学——中国声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马晶;尹赫;谭立英;李密;;掺MgO铌酸锂波导调制器的设计及其抗光损伤阈值的研究[A];江苏、山东、河南、江西、黑龙江五省光学(激光)联合学术'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江锡虎;;平面支撑钢框架静力非线性分析与优化[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徐金明;白以龙;;AFM针尖压入测量中的非线性效应[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6 许昌如;;电离层的非线性及其对导航系统的影响[A];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学术年会(1992)论文集[C];1992年
7 强希文;;超短强激光脉冲大气传输的非线性效应[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任宇林;刘贤炳;;差分相移键控DPSK在40Gb/sDWDM系统中的仿真[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夏洪星;张国平;;光纤中SRS和FWM效应对DWDM系统信号功率的衰减[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方慧娟;刘正东;郑军;曾福华;;量子调控下的非线性效应[A];2007年中国青年光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枚 通讯员 张健 袁源;完善金融体系 支持农业发展[N];徐州日报;2006年
2 邢敦忠;如何让金融支农落到实处[N];农民日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许志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行长郑晖委员 ——发挥政策性金融支农优势[N];人民日报;2011年
4 张一峰 唐一平;金融支农向现代农业倾斜[N];农民日报;2001年
5 陈聪 郭晓东 尹优平 霍海龙;反映农民心声 服务金融支农[N];金融时报;2010年
6 段湘奇;人行邵武支行创新金融支农渠道[N];上海金融报;2007年
7 吴学安;金融支农的“短腿”[N];农民日报;2004年
8 徐小林;探析金融支农发展新路径[N];金融时报;2010年
9 魏爱华 何宜坦 李玉玲;东海打浩金融支农新平台[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10 魏雪琴;支持城乡统筹发展 谋划政策性金融支农新路[N];粮油市场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林;我国财政支农支出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黄小舟;财政支农支出绩效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晓明;热声理论及热声驱动脉冲管制冷机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吴少平;中高层大气中三维重力波非线性传播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2年
5 陶青;基于SOI波导非线性效应的光脉冲开关设计及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孙婷婷;光子晶体光纤激光器和超连续光源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8年
7 吴铭;光子晶体光纤制造工艺与特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李曙光;微结构光纤中超短激光脉冲传输及色散特性研究[D];燕山大学;2004年
9 王立勇;我国财政政策效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王忠涛;随机和非线性波浪作用下海床动力响应和液化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巍;色散和非线性对OCDMA系统误码率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沈常宇;环形斑激光束在克尔介质中的非线性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顾艳华;PMD抑制方法及其对多程放大系统前端脉冲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王晓静;光子晶体光纤中波的传播与演化[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5 冯金顺;一维非线性光子晶体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韦理英;用数值模拟法研究偏振模色散对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的影响[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7 胡爱明;HIFU治疗中媒质特性及声的非线性对声聚焦影响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芳平;不同体系大跨斜拉桥性能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9 丁良恩;基于光斑分割的光场空间调制及其强场诱导光丝光谱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佳;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结构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82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282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