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发展速度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基于区域差异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中国金融发展速度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基于区域差异的视角
【摘要】:本文在建立干中学理论模型说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制衡关系基础上,通过β收敛模型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和区域金融发展速度进行经验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收敛速度远大于经济增长收敛速度,中国经济增长差异每降低1%,其金融发展差异缩小8.79%。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要充分发挥金融发展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同时更要注意过快的金融发展所产生负面效应。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7100307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2009JJD79003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金项目(3154131082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创新项目(2014025)
【分类号】:F832;F124;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世人公认,与此同时,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与经济发展相伴随的中国金融体制85变迁过程。但在这巨大的成果背后,中国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整体上呈现出区域化的非均衡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勇;雷达;;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生产率促进抑或资本形成[J];世界经济;2010年02期
2 赵振全;于震;杨东亮;;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联研究——基于门限模型的实证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3 陈先勇;;区域金融市场——中小商业银行民营化的内在驱动力[J];中国软科学;2003年02期
4 赵伟;马瑞永;;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成因及政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06年02期
5 冉光和;李敬;熊德平;温涛;;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东部和西部面板数据的检验和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年02期
6 谷任;邝国良;;产业集群、金融发展与产业竞争力[J];中国软科学;2007年06期
7 王宏起;徐玉莲;;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年06期
8 卢峰,姚洋;金融压抑下的法治、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金生;徐菲菲;;全球化、FDI与区域竞争力——基于中国省际的实证分析[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李猛;;中国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政治学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1年03期
3 张宇;李静;;政府投资的结构效应分析[J];平原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李勇;王满仓;高煜;;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机制——基于超边际模型分析和计量实证的研究[J];中大管理研究;2010年04期
5 程结晶;董玲;;区域图书馆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贵州省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年05期
6 逯进;郭菁菁;陈阳;;金融业效率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的实证分析——以青岛市为例[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张玉明;张会丽;燕鹏;;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中的区域金融一体化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王小平;;青海跨越式发展与金融产业化问题研究[J];青海金融;2010年04期
9 徐亮;;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探究——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为例[J];青海金融;2011年02期
10 丁生喜;;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发展模式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胡凯;吴清;;制度质量与省际资本流动[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史晋川;林锦;王婷;;跨国采购合约、供应商准则与劳工法律移植——富士康事件后的一种反思[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符建华;周方召;仲深;尹龙;;法治水平、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基于世界银行关于中国企业层面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李启航;;法律对财产性收入作用的城乡差异:基于法经济学的视角[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沈琴琴;张艳华;郭宇强;;人力资本对城乡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涛;李廉水;;江苏省不同区域间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收入差距分析——以无锡市、泰州市、连云港市三个典型城市为例[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崔龙;;转型中的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新探索:制度视角——兼论“中国之谜”[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肖志光;;中国保险市场地区差距:1989——2006[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李国栋;董事会职能影响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曹珂;中国金融发展与比较优势:外部融资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5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6 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珍增;国际资本流入构成对金融发展影响的差异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刘梅生;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芳;FDI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2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宋委倩;诸城市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吴婧;我国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彭瑛琪;江西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晁倩;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区域非均衡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于巍;我国财政政策区域效应及其原因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永涛;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磊;吉林省金融与经济互动机制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立,胡鞍钢;中国金融发展的地区差距状况分析(1978—1999)[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王永龙;;城乡金融的非均衡性及其后续效应[J];改革;2009年10期
3 邱泉,邱蓉;论西部经济成长中的金融约束及其消除[J];西南金融;2001年03期
4 郭宝洁;张鹏;;浅谈房地产价格上涨原因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2010年07期
5 姚枝仲,周素芳;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距[J];世界经济;2003年04期
6 林毅夫,刘明兴;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J];世界经济;2003年08期
7 吴振宇,沈利生;中国对外贸易对GDP贡献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4年02期
8 陈钊,陆铭,金煜;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对于面板数据的估算[J];世界经济;2004年12期
9 郭庆旺,赵志耘,贾俊雪;中国省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世界经济;2005年05期
10 彭国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差距的来源[J];世界经济;2005年09期
,本文编号:12981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298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