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绩效分析
本文关键词: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绩效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集团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成立财务公司或者投入巨额资金涉足金融机构,参股或者控股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机构来实现自身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我国企业集团实行产融结合战略的情绪日渐高涨,目前实现了以中央企业为领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的产融结合企业特征。通过产融结合模式,一些企业实现了利润的增长和发展模式的改进,它造就了海尔、中信集团、鲁能集团等大型企业,但是产融结合的负效应也不容忽视,德隆系等一些企业的崩溃和倒闭也确与实行产融结合战略相关。本文首先对产融结合这一概念进行解释,对于产融结合的动因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也做出了明确的分析;其次介绍了产融结合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作用机理,并且说明虽然企业进行产融结合是为了寻求协同效应实现长远战略发展,但是其所蕴含的发展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再次,本文以沪深两市近2000多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选择2007年至2014年上市公司14个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方法计算上市公司综合绩效值,进而通过多元回归方法检验企业实行产融结合后对经营绩效的影响,观测产融结合是否为企业带来正效应,再将上市公司参股金融机构的类型、上市公司自身的所有权性质以及实行产融结合的时间进行细分,分别验证不同情况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产融结合并未对上市公司的绩效带来显著的正向作用,未能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上市公司参股证券和保险公司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将实施产融结合的上市公司进行分类,发现国有性质企业结合后的绩效并未高于民营性质企业结合后的绩效;企业在短期内进行产融结合会对其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公司业绩出现恶化。最后,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企业应明确产融结合的目的;制定有效的产融结合机制;注重培育发达的资本市场;健全产融结合的相关法律法规。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5;F832.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鸿阶;福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实证分析[J];福建改革;2000年09期
2 李大守;浅析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若干问题[J];经济问题探索;2001年09期
3 马吉良;上市公司资产置换透视[J];群众;1998年07期
4 王彪,张建成;资产重组与上市公司——对江苏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建议与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1999年01期
5 刘大可,朱春燕;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冷思考[J];中国工商;1999年03期
6 王章明;;资产重组与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从宁波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动因及效果看重组的要点[J];宁波经济;1999年09期
7 张高丽,霍伟东;新疆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0年03期
8 ;福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路径选择[J];福建改革;2000年12期
9 谢华;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几个会计问题的再认识[J];经济与管理;2000年02期
10 李志鹏;新准则、新制度的实施对上市公司资产评估工作的影响[J];交通财会;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长江;赵宇恒;;ST公司生命轨迹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2 郑敏;;地勘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探讨[A];全国地勘行业产权制度改革研讨交流文集[C];2004年
3 姚禄仕;李胜南;;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蔡红艳;韩立岩;;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行业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2卷第3期(总第7期)[C];2003年
5 王福胜;孙逊;杜晓丽;;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曹文;;上市公司重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4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王卓;;加速上市公司重组是东北当务之急[A];第四届国有经济论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高雷;何少华;黄志忠;;公司治理与掏空[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4期(总第22期)[C];2006年
9 项先权;;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中国公司如何在境外上市[A];陕西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2004年经济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澄清媒体报道[N];中国证券报;2002年
2 记者 胡作华;上市公司资产重组 浙江出台监管新规[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ST国嘉出售三公司资产[N];证券日报;2003年
4 小川;创兴科技股东大会因故取消[N];证券日报;2004年
5 潘青山;监管机制将加严上市公司更改募集资金投向难了[N];中国汽车报;2005年
6 记者 蔡锋;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多“短视”[N];国际金融报;2004年
7 记者 杜海涛;长城公司资产处置取得进展[N];人民日报;2001年
8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王国刚;规范法人权益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N];上海证券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耿飞;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年底加速[N];证券时报;2005年
10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指引[N];中国证券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桩;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方红;我国上市公司控股权市场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郑杲娉;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兼任高管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分析[D];清华大学;2012年
4 马军生;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的影响因素和市场价值[D];复旦大学;2007年
5 卢海;我国上市公司资产整体置换会计与监管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梁松;基于公司控制能力的公司绩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袁继国;风险投资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8 祝玉斌;中国综合类证券公司业务结构动态形成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洪卫青;基于终极控制人特征的中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赵迎琳;企业上市:从控制均衡到市场均衡的制度变迁[D];西北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丹纯;国有股权比重对公司绩效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5年
2 杜聪;上市住宅类房地产公司ROE与公司治理关系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郭燕青;基于财务视角的ST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4 王娟;郑州延伸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治理模式案例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董晓瑜;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减持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沈佳祺;中国可转债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7 赵艳明;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资产外部监督机制探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8 陈柏春;上市公司对外提供担保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9 陈焕奕;广业公司上市关键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0 侯玉娇;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绩效关系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05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305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