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规模视角的系统重要性银行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规模视角的系统重要性银行研究 出处:《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系统重要性银行 银行规模 多元极值理论 改进的三银行模型
【摘要】:在放松对银行规模等级设定的基础上,构建了更具一般性和可操作性的改进的三银行模型.通过引入基于多元极值理论和L函数的三种银行系统重要性指数,规范分析了银行规模对系统重要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规模是构成银行系统重要性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同时,运用中国14家上市银行A股交易数据对银行规模与系统重要性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与改进的三银行模型基本一致.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证角度来看,规模对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具有重要影响,但当银行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影响将被弱化,这对于识别和监管系统重要性银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73296,71232004,7127208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12YJA630135)
【分类号】:F832.33;F224
【正文快照】: i引言在后危机时代的今天,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识别与监管已成为金融监管领域的重中之重,也是防范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爆发、维护金融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与关键.那么,如何甄别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说强调,大规模金融机构具有极大的系统影响力而不能倒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陆静;张佳;;中国上市银行系统重要性评估[J];金融论坛;2011年09期
2 毛奉君;;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问题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9期
3 徐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识别方法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11期
4 宋群英;;基于Copula函数的系统重要性银行的传染性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1年10期
5 张强;吴敏;;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来自2006-2010年中国上市银行的证据[J];上海金融;2011年11期
6 严婷;;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的确立[J];金融博览;2010年12期
7 李文泓;吴祖鸿;;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目标和政策框架[J];中国金融;2011年03期
8 彭锋;;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风险度量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2年03期
9 张琦;;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的实践及政策建议[J];中国金融;2011年1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杜征征;殷裕品;;美国金融监管改革能够成功吗——基于利益集团视角的分析[J];财经科学;2012年01期
2 陆静;张佳;;中国上市银行系统重要性评估[J];金融论坛;2011年09期
3 潘林伟;吴娅玲;;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南方金融;2011年05期
4 李慧鑫;;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标准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02期
5 严兵;张禹;王振磊;;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基于14家上市银行数据的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2期
6 郭卫东;;中国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评估——基于指标法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3年02期
7 王巍;;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识别、监管及在我国的应用[J];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02期
8 郭卫东;;中国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价值及溢出——基于CoVaR方法的实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9 黎四奇;;后危机时代宏观审慎监管法律化问题研究[J];国际经济法学刊;2012年03期
10 郑境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及审慎管理框架研究——以我国银行业为例[J];福建金融;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敏;张强;;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研究——来自2006-2010年中国上市银行的证据[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清;金融不稳定与宏观审慎监管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2 杨忠君;巴塞尔协议框架下的中国银行业监管[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王作文;宏观审慎监管理论与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4 于蓓;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我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5 宋群英;中国银行体系的风险传染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高国华;基于系统性风险的银行资本监管及其宏观经济效应[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宋群英;中国银行体系的风险传染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方意;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9 周强;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与监管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0 段梅;银行风险承担、金融稳定与最优货币政策[D];厦门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亮;后危机时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单情;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法制现状、问题及完善[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王米沙;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与监管[D];山东大学;2012年
4 杨苏梅;我国上市银行间相关性及风险溢出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廖宜彬;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识别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6 易辉;基于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农业信贷风险评估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蔡正旺;巴塞尔协议Ⅲ下四大监管工具对我国上市银行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王振磊;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9 程琛;美国商业银行场外衍生品交易、风险及监管改革[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10 王俊杰;我国上市银行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实证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凯;;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方法及对中国的启示[J];银行家;2010年07期
2 高志勇;;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基于美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3 韦艳华;齐树天;;亚洲新兴市场金融危机传染问题研究——基于Copula理论的检验方法[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09期
4 巴曙松;王t熲,
本文编号:1311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311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