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商业银行网络信贷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1 18:35

  本文关键词:商业银行网络信贷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 出处:《金融论坛》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商业银行 网络信贷 信息不对称 交易成本 信贷创新


【摘要】:本文在"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的分析框架下,探索信贷业务创新的内在逻辑,分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于传统信贷业务的影响、网络信贷未来业务模式与发展路径的演变以及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互联网技术通过共享企业历史信息和信用记录等方式,在均衡状态下使商业银行承担的坏账损失减少,同时绩差企业将逐步放弃作假骗贷行为,使得信贷市场整体效率得到提升。商业银行在发展网络信贷业务中,要正确评估自己与互联网金融公司间的差异,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来推进信贷业务模式创新,及时对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做出适应性调整等。
【作者单位】: 中国工商银行信贷与投资管理部;中国工商银行博士后工作站;
【分类号】:F831.2
【正文快照】: 金融中介,尤其是商业银行,是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渠道。在世界各国企业中,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是由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中介所发放的贷款,其中,美国这一比例为56%,德国、日本和加拿大都在70%以上(Andreasand Reinhard,2004)。对于转型中的中国而言,其企业对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依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莉亚;;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信用评分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财经研究;2007年02期

2 刘浩;彭一浩;张静;;谁能获得“信用贷款”?——贷款性质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7期

3 郭慧;周伟民;;个人消费信贷:中美比较与借鉴[J];金融论坛;2007年08期

4 朱冬琴;马嘉应;;信用贷款、金融发展与企业家声誉的信号传递[J];上海经济研究;2012年05期

5 李志峗;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6 王霄,张捷;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贷款——一个内生化抵押品和企业规模的理论模型[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7 张军,金煜;中国的金融深化和生产率关系的再检测:1987—2001[J];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8 张晓晶;孙涛;;中国房地产周期与金融稳定[J];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9 王海侠;以博奕理论分析我国信贷市场效率[J];金融研究;2000年10期

10 齐志鲲;银行惜贷、信贷配给与货币政策有效性[J];金融研究;2002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峥;银行惜贷的根源:激励与约束的不对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许跃辉;民营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结构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沈启浪,马晔华;浅析农村小额信贷[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4 刘荣多;赵邦宏;;农村小额信贷模式选择:正规与民间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5 孙丽华;杨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近期文献综述[J];北方经济;2005年14期

6 姚秋;;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非对称信息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北方经济;2006年02期

7 姚达;;如何化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症结——以浙江省为例[J];北方经济;2007年14期

8 毕春梅;;我国城市新建住房的供需结构失衡及治理[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1期

9 杨彩霞;李英子;;我国房地产周期和金融稳定的关系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付剑峰;李十六;朱鸿鸣;;融资困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来自中国的经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仁枫;;入世以来中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现状与评估[A];“中国入世10周年——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吴兴杰;;信息不对称、个人信用与法律——以个人所得税与个人信贷为例展开的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罗丹程;周娟;;金融深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4 马九杰;沈杰;;农村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中抵押品替代机制研究——以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为例[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5 卞敏;;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何威风;;分权化改革、制度环境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卢有红;彭迪云;;基于成长阶段的我国区域金融差异化发展定位[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温涛;王煜宇;;农业信贷、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邵克雄;曾勇;方洪全;;中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的比较实证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10 姚宏刚;曾勇;方洪全;;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在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等级评估中的应用[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溪明;房地产周期及其宏观调控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文斌;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兴凯;金融服务业FDI对发展中东道国经济影响机制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杨晓东;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珍增;国际资本流入构成对金融发展影响的差异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梅生;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江能;联保贷款运行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陈志新;基于动态信用农户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李春光;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关大宇;基于货币政策传导的金融条件指数构建及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强;农村金融新政下湖北省小额信贷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许卫;浙江金融发展与制造业出口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林小专;基于认知偏差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波;基于灰色关联度高技术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生乐;中国商业银行金融成熟度的测定与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雪;中信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剑锋;S市农业银行绿色贷款风险评价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琳;资本约束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钟娜;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风险及规避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孙旖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防范[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锡铨,邹新月;典型判别分析在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财经研究;2001年10期

2 刘浩;彭一浩;张静;;谁能获得“信用贷款”?——贷款性质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7期

3 殷醒民,谢洁;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孙铮;李增泉;王景斌;;所有权性质、会计信息与债务契约——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5 陆正飞;祝继高;孙便霞;;盈余管理、会计信息与银行债务契约[J];管理世界;2008年03期

6 王春峰,万海晖,张维;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及其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1998年01期

7 张维,李玉霜;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综述[J];管理科学学报;1998年03期

8 黄晓红;;基于信号传递的农户声誉对农户借贷结果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09年03期

9 汪小亚,卜永祥,徐燕;七次降息对储蓄、贷款及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0年06期

10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锦秀,傅新红;建立蔬菜中介组织 有效增加农民收入[J];农村经济;2003年11期

2 江才;;从成本视角探析中间组织[J];天府新论;2008年S2期

3 于颖;人际资本与企业组建[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杨绍政;;制度、制度效率和制度变迁[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杜仙玲;程建波;;我国会计准则制订的不足及改进——基于公共合约观的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陶庆先;;县域产业发展的制度建设探析[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8年11期

7 王波;徐慧芳;;关于优化我国政府级次的思考[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郭永中;;澳门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选择:制度、技术与管理创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刘刚;;新制度经济学主要理论简述[J];思想战线;2011年S1期

10 刘滨;左琳;康小兰;池泽新;;关于农业中介组织的内涵与起因探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国华;张君强;;行业协会信用担保制度研究[A];金融法学家(第三辑)[C];2011年

2 王宏伟;;浅析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A];二○○九年全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政见”观察员 王韬;经济学课本里缺了什么[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2 华化成;“支行危机”根在改革半生不熟[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海春;战略联盟中交易成本、联盟能力对效率边界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16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316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1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