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识别——市场模型法还是指标法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识别——市场模型法还是指标法 出处:《国际金融研究》201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系统性风险 系统重要性银行 市场模型法 指标法
【摘要】:学术界对如何识别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由于研究方法或样本不同,得出的结论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在同一个框架基础上对几种常用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系统性风险贡献(ΔCoVaR)侧重于反映银行个体风险对系统性风险贡献的影响;边际期望损失(MES)侧重于反映市场风险;系统性风险指数(SRISK)侧重于反映规模、杠杆率等银行层面的因素;指标法也主要反映规模因素。本文认为,由于规模差异较大,衡量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时,规模因素会优于其他因素,使得各种方法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即大型商业银行的系统重要性最高。鉴于当前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采用市场模型法并不会优于指标法,应在指标法的基础上,结合反映不同风险来源的市场模型法动态评估不同银行的系统重要性。
[Abstract]:......
【作者单位】: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832.3;F224
【正文快照】: 引言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引发的“金融海啸”使人们认识到大型金融机构的冒险行为能够对金融体系造成巨大破坏,如何确定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是制定和执行宏观审慎监管政策、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关键。巴塞尔委员会(BCBS)建议采用指标法,从规模、关联性、可替代性、复杂性和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徐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识别方法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11期
2 巴曙松;高江健;;基于指标法评估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9期
3 严兵;张禹;王振磊;;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基于14家上市银行数据的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2期
4 赵进文;韦文彬;;基于MES测度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J];金融监管研究;2012年08期
5 方意;赵胜民;王道平;;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测度——基于DGC-GARCH模型的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2年11期
6 肖璞;刘轶;杨苏梅;;相互关联性、风险溢出与系统重要性银行识别[J];金融研究;2012年12期
7 苏明政;张庆君;赵进文;;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重要性评估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预期损失分解视角[J];南开经济研究;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兵;张禹;王振磊;;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基于14家上市银行数据的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2期
2 郭卫东;;中国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评估——基于指标法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3年02期
3 盖曦;乔龙威;;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度量[J];长沙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4 郑境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及审慎管理框架研究——以我国银行业为例[J];福建金融;2013年11期
5 吴武清;毛志杰;李楠;潘松;陈敏;;中国进口和出口的相依性:时变相关系数方法[J];管理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6 郑国忠;郑振龙;;我国金融市场间动态相关及风险传染的异化分析[J];东南学术;2014年02期
7 白雪梅;石大龙;;中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度量[J];国际金融研究;2014年06期
8 许道宝;陈志平;于冠;;基于MGARCH模型的情景树生成算法(英文)[J];工程数学学报;2014年03期
9 周先平;李标;邹万鹏;;境内外银行间人民币同业拆借利率的联动关系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4年08期
10 张强;杨华青;;基于时变Copula的股指期货与金融市场相关性研究[J];东南学术;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虎;鲁鸽;;我国高新产业和传统产业的风险溢出效应的对比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2 肖倬;郭彦峰;;黄金现货价格和黄金矿业股价格的动态关联性[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Yemei Qin;Hui Peng;Yanhui Xi;Xiaohong Chen;;Multi-asset Allocation Based on Financial Market Microstructure Model[A];第26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作文;宏观审慎监管理论与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2 于蓓;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我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3 顾京;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功能实证研究与优化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高国华;基于系统性风险的银行资本监管及其宏观经济效应[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施文明;远期运费协议及其在原油运输市场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6 金瑶;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无迹卡尔曼滤波设计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7 徐明;世界大麦贸易格局及对我国大麦产业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8 董杰;国际金融市场的动态传导与波动溢出效应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方意;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10 周强;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与监管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振磊;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2 郭栋;基于动态Logit模型的中国系统性金融危机预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郑水平;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法律监管制度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4 肖扬;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的法律监管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5 董慧;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实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乔静予;影子银行体系风险及其传导机制研究[D];外交学院;2013年
7 刘林清;基于GARCH-CVaR模型的涉外企业汇率风险度量及规避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3年
8 卢卓;考虑基差效应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对冲比率及其效果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庄慧慧;国内外系统重要性银行综合竞争力比较及对中资银行国际化的启示[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10 贺沁;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形成机制及金融传染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筱峰;王健康;陶金;;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测度与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1期
2 龚明华;宋彤;;关于系统性风险识别方法的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5期
3 张晓朴;;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演进、成因与监管[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7期
4 毛奉君;;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问题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9期
5 徐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识别方法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11期
6 朱元倩;苗雨峰;;关于系统性风险度量和预警的模型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1期
7 肖璞;刘轶;鄢俊华;;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价指标、评估与有效监管[J];金融论坛;2012年07期
8 巴曙松;高江健;;基于指标法评估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9期
9 马君潞;范小云;曹元涛;;中国银行间市场双边传染的风险估测及其系统性特征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10 周小川;;金融政策对金融危机的响应——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形成背景、内在逻辑和主要内容[J];金融研究;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荣恩;财务模型法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J];上海会计;1987年05期
2 华罗庚 ,宋健;模型与实体[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0年08期
3 孟勇;;对Black-Litterman模型加入主观收益方法的改进[J];统计研究;2012年02期
4 康建;王玉川;吴昊;梅英;;理想工作模型法与管理创新[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年07期
5 王磊;;计量模型——一种经典数据质量评估方法[J];电子制作;2012年10期
6 蒋萍;;非法生产与GDP[J];经济科学;2006年06期
7 刘荣仙,赵邦宏,王淑珍;企业价值计量模型与评估方法[J];经济论坛;2004年17期
8 陈晓红,周艳菊;基于层次模型法的互联网环境下的群体决策支持系统[J];中国管理科学;2001年06期
9 常军燕;;浅述在险值模型的应用[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王金承;;基于ARMA模型的河南省居民收入差距预测[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谌凯;黄晓峰;赵怡;朱仲良;;改进的软模型法用于解析复杂反应动力学过程[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费敏锐;;仿真不是基于模型的实验,而是基于模型的第三种认识世界的基本活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7:仿真是基于模型的实验吗[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陆怡舟;走向模型综合应用的成熟阶段[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利玲;数字IC产品性能评价模型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张冬青;中国股市风险模型比较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3 刘飞;基于多因素分析的竞争性高速公路费率优化模型与方法改进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吕婷;基于非集计模型的常规公交—拟建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转移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刘欣;灰色预测GM(1,1)和GM(2,,1)模型的改进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7年
6 胡佳佳;移动网络购物用户接受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7 贾楠;制造业信息化经济效益评价模型研究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颖;中国利率走势模型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田丽;基于Bass模型和Gompertz模型对网络服务产品扩散的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王亚娟;基于ARFIMA-ARCH模型的股市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50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350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