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与贸易不平衡的调整
本文关键词:货币政策与贸易不平衡的调整 出处:《时代金融》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贸易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不断的增加。国际贸易收支的平衡成为每个国家进出口的追求目标,过度的贸易顺差或逆差不利于国际间各国的长远利益发展。追求贸易的平衡就需要研究影响贸易平衡的机制和因素,以便于有针对地进行改进。在所有影响国际贸易平衡的因素中,货币政策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要素。本文通过研究国际贸易收支调节机制,进而分析货币政策对于贸易不平衡的调节作用。
[Abstract]:Along with the economic and trade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been increased.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balance of payments become each country import and export target, excessive trade surplus or deficit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long-term interests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The pursuit of trade balance is needed on the impact of trade balance and factors and in order to make improvement in all.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balance factors, monetary policy 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balance adjustment mechanism, and then analyzes the monetary policy to regulate the trade imbalance.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类号】:F752;F822.0
【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出口和进口额连年保持在较高的增长速度水平上。但是,我国对外贸易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只是这些问题被高速的贸易增长形势所掩盖而没有被凸显出来而已。贸易不平衡以及出口商品附加值低等都是我国对外贸易中比较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燮康,,胡东波;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供给分析[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6年01期
2 张国庆;;贸易增长与贸易平衡问题[J];国际贸易;2010年07期
3 张宇燕;;国际贸易踏上复苏 资本市场震荡回升[J];中国经贸;2011年03期
4 朱剑荣,江林,朱海燕;论开放经济条件下贸易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国际经贸探索;2003年06期
5 刘时维;;美国的新重商主义与我国必须应对的挑战[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崔光灿;;美国贸易逆差对世界流动性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09年09期
7 李俊青;韩其恒;;不完全金融市场、海外资产结构与国际贸易[J];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8 徐松,戴翔;宏观经济政策对对外贸易的影响[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马琳;;我国国际贸易现状浅析[J];中国市场;2010年36期
10 何伟文;谈谈商情工作中的灵敏反应[J];国际贸易问题;198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佳;;WTO透明度原则的理论新探[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3年
2 李丽;;新的贸易壁垒——社会责任管理体系(SA8000)[A];国际经贸研究论文集(2003年)[C];2003年
3 叶寒萍;;技术法规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和对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张伟年;;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及我国对策研究[A];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二震;;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演变与发展[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6 卢平;王春和;;我国国际贸易领域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7 吴蕾;吴国蔚;;我国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转移的实证分析[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8 邢予青;;加工贸易、汇率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平衡(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机制”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9 于津平;;国际贸易新格局与全球贸易治理[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欧阳金丽;;电子商务引发国际贸易的变革[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卢铮;中美经贸增强战略互信[N];中国证券报;2007年
2 郭凤琳 夏丽华;多项抑制顺差措施正制定[N];中国证券报;2007年
3 上海社会科学院商业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 朱连庆;外贸战略调整应走向贸易平衡[N];文汇报;2010年
4 林纯洁 胡刘继;宽松货币政策带动商品价格重回上升轨道[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5 上海中期 经琢成;商品金融属性逐步弱化[N];期货日报;2009年
6 证券时报记者 唐曜华;哈继铭:预计CPI 11月转正[N];证券时报;2009年
7 记者 李丹丹 张欢;今年年末CPI或降至4.2%[N];上海证券报;2011年
8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 王国刚;用货币政策控制物价不是对症下药[N];粮油市场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王月金 见习记者 宋晓亮;CPI高企 加息或成泡影?[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10 记者 孟凡霞;超七成居民认为物价高难接受[N];北京商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燕海;物价稳定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构建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 龚晓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及政策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3 露西娜;来自国际贸易的技术外溢[D];复旦大学;2005年
4 李相摂;中国、韩国、加拿大国际贸易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沈光明;绿色贸易措施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6 董银果;SPS措施对猪肉贸易的影响及中国遵从方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7 王轶南;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应对非关税壁垒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8 陈焰;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周燕;国际贸易、R&D溢出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D];厦门大学;2009年
10 仇怡;中国基于国际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禹军;环境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赵云英;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相互融合趋势[D];吉林大学;2004年
3 苏秀兰;绿色质量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4 吴卫锋;贸易与投资一体化理论和我国的国际分工政策[D];安徽大学;2005年
5 余丽娟;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的贸易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6 王晓慧;地方质监部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杜学辉;环境与贸易冲突问题的经济学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李季;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对我国对外贸易促进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9 张庆玲;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何会玲;国际贸易中的社会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70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370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