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状态下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对生产者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通货膨胀状态下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对生产者的影响研究 出处:《生产力研究》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货膨胀状态下粮食价格波动对农业生产者的影响,一方面是粮食价格波动对农民粮食收入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物价普涨而导致的农民生活成本、生产成本增中所产生的影响。通货膨胀状态下,粮食价格上涨并不能保证农民收入同步增长,可能会导致农民收入增长、也可能导致下降、或不变。考虑到生产成本与生活成本的提高,在通货膨胀状态下,尽管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业生产者获得了部分利润,但由于物价的普遍上涨导致农业生产者的生活成本与生产成本的增加,农业生产者的相对收益是下降的,实际生活水平也是下降的;由于农业领域的特殊性,农业生产者不能自由的进入或退出农业领域,农业生产者被动的承担着农业生产的自然、市场双重风险;由于农业领域的生产要素的流动性较差,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农业领域部分失灵,市场的风险农业生产者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因此通货膨胀状态下农民的利益只有靠政府的政策来保证。
[Abstract]:The impact of food price fluctuation on agricultural producer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flation, on the one hand, the direct impact of food price fluctuation on farmers' food income,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the cost of living of farmers caused by price inflation. The impact of the increase in production cost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flation, rising food prices can not guarantee the simultaneous growth of farmers' income, which may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and may also lead to a decline. Given the increased cost of production and the cost of living, agricultural producers have made part of the profits in the event of inflation, despite the rise in agricultural prices. However, due to the general rise in prices, the living cost and production cost of agricultural producers increase, the relative income of agricultural producers is decreased, and the actual living standard is also decreased.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agricultural field, agricultural producers can not freely enter or withdraw from the field of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producers passively bear the natural and market risk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ecause of the poor mobility of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e, the role of the market mechanism in the agricultural field is partly out of order, and the risk agricultural producers in the market can not adjust spontaneously through the market mechanism. So the farmer's benefit under the inflation condition only depends on the government policy to guarantee.
【作者单位】: 上海金融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09YJA790140)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09YS411)
【分类号】:F323.7;F822.5
【正文快照】: 各国粮食储备下降、出口国干旱歉收、乙醇汽油开发、石油涨价,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用地挤占耕地、生活水平提高粮食需求量增大,这些原因在近两年集中释放,影响了粮食的稳定供给,打破了本来应该相对稳定的粮食供求平衡,导致了新一轮全球性的粮价上涨。而粮食作为老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姜铸,郭伟;论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信任关系——以两家棉纺织企业为例[J];北京纺织;2003年06期
2 蒋俊锋;我国物流企业顾客服务绩效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06期
3 管曙荣,常良峰,卢震,黄小原;物流管理中的主从对策问题[J];东北大学学报;2003年09期
4 郑吉昌;物流国际化趋势与中国物流业的对策选择[J];北方经贸;2003年02期
5 成耀荣;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的资质条件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2年03期
6 陈西川;田军;;粮食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于浩淼;;中国粮食生产与贸易现状及政策选择[J];生产力研究;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爱华;葛文雷;;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博弈关系[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张晓敏;论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J];大众科技;2005年02期
3 杨文东;;我国公路快速货运企业开展专业物流的策略探讨[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7年01期
4 张旭;;电子商务对我国物流业的影响及对策[J];内江科技;2009年07期
5 杨占朝;;耕地可持续发展利用思考[J];南方农业;2011年02期
6 厉昌习;彭本红;孙世民;;主从对策下的第三方物流策略分析[J];企业家天地;2006年03期
7 朱长华;李璐;;我国物流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简析[J];企业研究;2011年06期
8 彭本红;孙绍荣;;主从对策下的第三方物流策略[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9 胡小文;加快推进我国物流产业化进程[J];山西科技;2005年02期
10 李振福;徐毅;;保税物流企业客户服务绩效评价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彭本红;孙绍荣;;主从对策下的第三方物流策略[A];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石化杯”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许良;组织学习、物流能力与连锁物流服务质量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成耀荣;传统的道路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3 郑兵;B2C网络商店物流服务质量及其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刘爽;我国物流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任晓娜;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与贸易政策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涛;风电设备供应商选择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陈晓莉;辽宁省物流业的灰色分析和预测[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董江;新飞通光电子公司精益生产方案设计[D];兰州大学;2011年
4 刘瑞;深圳机场货运公司物流成本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姜丽莎;物流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D];长安大学;2011年
6 崔兴文;我国快递业服务绩效评价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7 肖阿辉;物流服务质量与消费者网购意愿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碧;提高D物流企业客户服务水平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秦晓丽;快递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文乐;山东省快递行业服务质量缺陷因素对顾客转换意图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娟;物流一体化与企业联盟绩效的改善[J];商业研究;2004年05期
2 冯德连;全球物流与国际化企业的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0年04期
3 张吉祥;;贸易自由化与我国粮食安全目标实现的条件[J];调研世界;2007年03期
4 贾生华,刘清华,周刚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物流策略与中国物流业的发展[J];决策借鉴;2001年01期
5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齐援军;蓝海涛;;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73期
6 林自新;世界粮食安全形势日趋严峻[J];改革;1996年02期
7 王静玲;;粮价波动与国家粮食安全问题[J];生产力研究;2007年01期
8 俞毅;论物流的国际化趋势及我国跨国企业的对策[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年11期
9 常良峰,黄小原,卢震;一类供应链的Stackelberg主从对策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2年06期
10 陈梅君,张亦弛;物流国际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信凯;吕捷;;中国粮食价格与CPI的关系(1996—2008)——基于非线性关联积分的因果检验[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3期
2 吁剑萍;从今年通货膨胀的特点看农业生产问题[J];新疆金融;1994年12期
3 肖四如;;中国1987年~1988年通货膨胀——从体制的解释[J];价格理论与实践;1989年01期
4 王君仁,,郭文礼,李长金;浅议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农村经济生活的影响[J];农村金融研究;1995年09期
5 张奎;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对策[J];生产力研究;1995年06期
6 周晓明;论农产品价格与通货膨胀[J];经济纵横;1996年09期
7 陈浴;;消费者的“身份分裂症”[J];大科技(百科新说);2009年01期
8 曹雨馨;;论通货膨胀背景下的农业政策调控[J];江苏农村经济;2011年06期
9 马壮昌;1994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性质和治理措施[J];兰州学刊;1994年06期
10 郭福春,刘明汉;试析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管理对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敏;严广乐;;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的系统动力学探讨[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2 李治国;;论通货膨胀的隐性危害与对策[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3 李先波;黄国石;;理性预期对政府决策的影响[A];2000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马恩棠;;工程建设项目评价中通货膨胀的处理[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夏兴园;;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成因[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6 何小鲁;;我国经济结构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7 马伯钧;;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8 孙启明;;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结构分析[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9 葛开明;;解读及治理经济转型期的通货膨胀[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10 支大林;;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主要特征及其双重压力[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润丰邋王圣志;今年农业有个好收成,意义不寻常[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姚润丰 王圣志;今年农业有个好收成意义重大[N];盘锦日报;2008年
3 木子;应关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N];金融时报;2005年
4 记者 徐晓梅 庄俊华 张锐;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 抓实春季农业生产各项工作[N];云南日报;2006年
5 记者 胡晓波 李涛;进展村里腾“巨龙”[N];齐齐哈尔日报;2008年
6 记者 何会文;全力抢收抢种完成夏收任务[N];天津日报;2009年
7 卢苏燕;应根据气候变暖调整农业生产[N];中国税务报;2007年
8 陈作华 闫小珍;农气专家支招 我市农业生产[N];焦作日报;2007年
9 记者 葛峰;南疆入冬以来气温偏高 不利于农业生产[N];喀什日报(汉);2006年
10 张绪勇 刘霞;镇原县积极抓好“三夏”农业生产[N];陇东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楠;我国通货膨胀过程的形成机理分析与传导机制检验[D];吉林大学;2011年
2 卢满生;我国通货膨胀指数修正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潘方卉;基于预期、持续性和波动性的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郭晓慧;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及调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Mamudu Daffay;通货膨胀不确定性、通货膨胀预期及通货膨胀的成本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齐鹰飞;短期通货膨胀动态:理论和中国实证[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顾书桂;地租推动型通货膨胀的通货紧缩效应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8 张五六;非线性通货膨胀持续性的贝叶斯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尹燕海;物价稳定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构建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10 韦邦荣;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建强;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成本对比以及最优通货膨胀率[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2 肖宏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高恒亮;我国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齐永生;我国货币供给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其格其;通货膨胀下的大型项目投资经济分析及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6 马明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杜黑;我国近年财政政策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8 常浩;通货膨胀对复杂库存系统的优化调度及其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周军;我国资产价格波动对通货膨胀影响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黄琼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77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377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