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分区跨期测度

发布时间:2018-01-06 16:12

  本文关键词: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分区跨期测度 出处:《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预防性储蓄动机 相对谨慎系数 收入分配改革


【摘要】:基于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下滑等经验观察,借助于Euler方程的"天然"正交条件,直接采用GMM方法对城镇居民的相对谨慎系数进行了分区跨期测度。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较强,总体波动呈现倒U型结构,且地区间差异显著。因此,在居民存在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减少城镇居民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收入分配改革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Abstract]:Based on the empirical observation of the average consumption tendency decline of urban residents , the relative caution coefficient of urban residents is measured directly by means of the " natural " orthogonal condition of the Euler equation .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ventive savings motivation of urban residents in our country is stronger , the overall fluctuation presents the inverted U - shaped structure ,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gions is significant . Therefore , in the case of the residents having stronger preventive savings motives ,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reform may have better effect if the uncertainty of the future expenditure of the urban residents can be reduced .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与扩大国内消费问题研究”(10CJY016)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承接中的金融支持研究”(AHSK09-10D04)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强制性技术变迁视角下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变化趋势研究”(KJ2011Z011)
【分类号】:F832.22;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投资、消费、出口维持了我国经济3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长期以来“,三驾马车”始终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投资与出口增速畸高,而消费一直滞后于经济增长,特别是2000年以后,这一现象更为明显。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给我国的资源、环境带来了掠夺性的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勇辉;温娇秀;;我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与支出的不确定性关系[J];管理世界;2005年05期

2 龙志和,周浩明;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3 施建淮,朱海婷;中国城市居民预防性储蓄及预防性动机强度:1999—2003[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4 易行健;王俊海;易君健;;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基于中国农村居民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5 杨汝岱;陈斌开;;高等教育改革、预防性储蓄与居民消费行为[J];经济研究;2009年08期

6 宋铮;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研究[J];金融研究;1999年06期

7 田岗;我国农村居民高储蓄行为的实证分析——一个包含流动性约束的预防性储蓄模型及检验[J];南开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8 刘兆博;马树才;;基于微观面板数据的中国农民预防性储蓄研究[J];世界经济;2007年02期

9 杭斌;郭香俊;;基于习惯形成的预防性储蓄——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9年03期

10 方福前;;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原因研究——基于中国城乡分省数据[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秀峰;田华;;基于城镇化的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2 张琳;;我国居民储蓄问题的实证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5期

3 郑智峰;;扩大内需的支点:社会保险制度的健全[J];保险研究;2010年01期

4 张帆;;差别化信贷政策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2期

5 张琳;;针对我国当前居民消费行为的剖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10期

6 裴春霞,孙世重;流动性限制与居民储蓄行为分析[J];财经科学;2002年02期

7 刘兆博;;当代农民消费行为研究[J];财经科学;2006年02期

8 孙迎联;;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科学;2011年03期

9 龚六堂;颜瑾;;耐用消费品与储蓄[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6期

10 田青;;收入分配和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郑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拉动农村内需——一个来自于中国农村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A];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0[C];2010年

2 李亚伟;赵卫亚;;从分层模型视角看我国居民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杜莉;潘春阳;张苏予;蔡江南;;房价上升促进还是抑制了居民消费?——基于我国172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4 李凌;王翔;;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5 朱芳漪;;基于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浅析我国消费需求不足问题[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奎;银行卡对消费促进作用的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杨玲玲;资产价格对中国居民银行储蓄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甘小芳;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成因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谢勇;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张军超;发展战略、要素收入分配与需求结构失衡[D];复旦大学;2011年

6 王敏;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于丽敏;农民工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付立春;中国消费率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韩军辉;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金大鸿;休闲服务业的客户体验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璞;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伍悦;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选择[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卢家昌;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余仁成;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与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5 黄昊;住房改革、流动性约束与城镇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李薇;不安全感、预防性储蓄与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宋喜;社会保障对居民储蓄的影响[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8 丁鸣杰;基于企业高储蓄的分析谈扩大消费问题[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梅瑞秋;美国居民储蓄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安徽工业大学;2011年

10 张贻龙;中国劳动报酬份额地区差异的原因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实;罗楚亮;;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李谷成,范丽霞,冯中朝;转型期中国农户消费——收入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3期

3 马强;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04年05期

4 袁志刚,宋铮;消费理论的新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上海经济研究;1999年06期

5 田岗;不确定性、融资约束与我国农村高储蓄现象的实证分析——一个包含融资约束的预防性储蓄模型及检验[J];经济科学;2005年01期

6 臧旭恒,张继海;收入分配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06期

7 郭树清;养老基金的筹集与隐性债务的补偿[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05期

8 孟昕,黄少卿;中国城市的失业、消费平滑和预防性储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年06期

9 龙志和,周浩明;西方预防性储蓄假说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0年03期

10 刘文斌;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制约[J];经济学动态;2000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晓英;禹娜;;经济转轨时期我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11期

2 黄学军;吴冲锋;;社会医疗保险对预防性储蓄的挤出效应研究[J];世界经济;2006年08期

3 骆祚炎;;教育、医保和住房支出压力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VaR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易行健;王俊海;易君健;;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基于中国农村居民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5 宁满秀;潘丹;李晓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户预防性储蓄的挤出效应研究——基于CHNS数据的经验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周绍杰;;中国城市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研究[J];世界经济;2010年08期

7 杜宽旗,韦增欣,蒙肖莲;城镇居民消费的一种理性修正实证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8 王红钰,逄守艳;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静态分析[J];统计与咨询;2005年03期

9 邓翔;李锴;;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成因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02期

10 杭斌,申春兰;预防性储蓄动机对居民消费及利率政策效果的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金叶;;新疆城镇居民消费函数研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2 过建春;张玉梅;卢江勇;;需求弹性的测定及其在市场营销策略制定中的运用——以海南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分析为例[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云玲;中国居民消费计量模型研究与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彭卫华;预防性储蓄动机对上海城市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珊珊;重庆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及其对经济增长意义分析[D];重庆大学;2008年

4 陈辰;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现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5 刘昕;新疆城镇居民消费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6 王雅云;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问题的数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汪萍;面板协整模型及其在中部城镇居民消费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谭廷超;广东省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9 敖琴;成都市城镇居民消费行为数量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10 殷志扬;社会核算矩阵乘数分析在江苏居民消费结构研究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88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388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c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