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金融稳定性与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基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两组数据

发布时间:2018-01-08 02:26

  本文关键词:金融稳定性与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基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两组数据 出处:《财经研究》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金融稳定性 经济增长 国际金融体系


【摘要】:文章通过比较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1994-2008年间金融稳定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发现,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外债占GNP的比重和国际储备与外债比例的上升不利于金融稳定状态的保持,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但总储蓄占GDP比例的上升和贸易额占GDP比重的提高会促进金融稳定,带动经济增长;而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海外证券投资与债券投资的增加以及实际利率的上升会维护金融稳定性,促进经济增长。由于一国金融稳定还受国际宏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国际金融体系的重建是保证各成员国金融稳定的重要内容。
[Abstract]:By comparing the mechanism of financial stability on economic growth between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from 1994 to 2008, the paper finds out that for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The ratio of foreign debt to GNP and the ratio of international reserves to foreign debt are not conducive to the maintenance of financial stability, leading to a decline in economic growth. However, the in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savings to GDP and the increase of trade volume in GDP will promote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For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increase of overseas portfolio investment and bond investment and the increase of real interest rate will maintain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Therefore,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suring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of member countries.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分类号】:F831.5;F113
【正文快照】: 21世纪初以来,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尤其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促使金融稳定性研究成为各国政府与学术界探讨的重要课题。所谓金融稳定性,是指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保持相对稳定,金融体系未出现大幅动荡的一种状态。一些研究文献和实践证明,金融稳定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念鲁,郧会梅;对我国金融稳定性的再认识[J];金融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锡良,李镇华;我国经济波动与金融稳定[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王长江;;金融稳定研究:内涵及一个框架[J];上海金融;2006年11期

3 冯莉;何德旭;;论后WTO时代金融的长期稳定[J];上海金融;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韩秋;金融深化视角下的中国金融稳定[D];吉林大学;2007年

2 张启阳;论金融稳定与中央银行职能[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3 蔡丛露;银行业市场结构、产权结构与金融稳定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黄霞;流动性过剩与资产泡沫膨胀下的中国金融稳定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培雄;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危机分析[D];暨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超武;涂颖清;;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探索;2011年03期

2 杨华;陈迅;;地方政府消费支出与经济增长非线性门限关系研究——来自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经济问题;2011年08期

3 熊心悦;;奥肯定律在中国失效问题的实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4 崔晓娟;;论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经济论坛;2011年06期

5 魏蓉蓉;崔超;;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2006~2010年数据的分析[J];经济问题;2011年09期

6 邹雪阳;;我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1年15期

7 杜两省;齐鹰飞;陈太明;;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稳健性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许艳杰;叶磊;;银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延边州为例[J];吉林金融研究;2011年04期

9 叶丽颖;;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10 何鸿;张寿庭;;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资源与产业;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嗣明;;福建省金融增长及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2 罗光强;谭江林;;湖南宏观经济波动特征及其调控[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崔巍;;运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和谐社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不必降低经济增长速度[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4 郑长德;;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5 刘宪;;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6 刘恒;袁文华;;当前我国经济周期的特征及其走势[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7 任保平;刘丽;;中国30年“经济增长奇迹”:描述、界定与理论解释[A];“改革30年中国经济学与经济发展研讨会”暨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翔;李凌;;中国的金融发展、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一项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9 龙翠红;;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中国的实证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10 武义青;;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程度的衡量[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钟欣;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率亚洲最高[N];上海金融报;2000年

2 徐建军 高建锋;厉以宁称:中国不会出现“后奥运衰退”[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记者刘泉;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率将达8%[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4 詹姆斯·汉密尔顿 (王慧卿 译);美国经济增长率下调并不令人担忧[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5 芦龙军;OECD调整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N];经济参考报;2008年

6 曹世功;韩国 经济增长率将达4.8%[N];经济日报;2007年

7 记者 杨联民 李刚;韩正发布上海“十一五”规划[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8 记者 赵剑英;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6%[N];经济日报;2006年

9 记者 王宝锟;油价走高难阻全球经济增长[N];经济日报;2006年

10 朱贤佳;日本上调年经济增长率[N];上海证券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广华;菲利普斯曲线动态机制与我国宏观经济波动态势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唐颖;东盟五国财政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卢二坡;转型期中国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曹建云;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陈尊厚;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统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6 孔令强;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8年

7 颜双波;中国经济后高速增长阶段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8 李庆华;我国经济周期阶段性和波动性的动态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张春田;中国金融发展、投资与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刘瀑;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就业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晶;进口与我国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郝亮;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孙竹;基于系统动力理论的经济增长与金融创新的关联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包鑫;关于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那明;美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李晓羽;中国金融发展水平与收入分配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7 曾桃华;湖南省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张建秋;中国经济增长与国民福利的落差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郭长林;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彭天佑;我国科技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95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395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6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