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金融市场准入与农信社信贷支农关联:苏北样本

发布时间:2018-01-10 02:14

  本文关键词:金融市场准入与农信社信贷支农关联:苏北样本 出处:《改革》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金融市场 农村信用社 江苏


【摘要】:基于信息比较优势理论建立的农村信用社贷款配置选择模型及对苏北23个县域经验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降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限制以后,企业贷款市场和农户贷款市场形成了不同的竞争格局,由此改变了农村信用社在两个市场上的信贷资金配置策略,使其支农"意愿"增加,对农户的贷款强度和广度均显著提升;同时,竞争使得农村信用社信息成本降低,农户贷款价格下降。但是农村信用社在农户贷款市场的垄断地位使其仍然拥有较强的客户选择权和定价权。因此,构建竞争性、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不仅需要引入商业性金融机构,还需要着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并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
[Abstract]: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loan allocation selection model and empirical data of 23 counties in northern Jiangsu Province empirical study shows that: reduce the restrictions on rural financial market access. The enterprise loan market and the peasant household loan market have formed different competition pattern, thus has changed th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 in the two markets credit fund disposition strategy, causes its to support the agriculture "the willingness" to increase. The intensity and breadth of the loans to the farmer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petition reduces the information cost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nd the price of farmers loans. However, the monopoly position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n the farmers' loan market makes them still have a strong customer option and pricing power. To construct a competitive and multi-level rural financial system, it is necessary not only to introduce commerci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ut also to cultivate and develop new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policy-oriented finance.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批准号:10YJC790092)
【分类号】:F832.4
【正文快照】: 21世纪以来,以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为主体的农村金融改革极大地提升了农信社的经营规模和效率。然而信息不对称和高度垄断所造成的市场失灵导致了农信社的商业性目标和支农职能之间存在着冲突。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成本等问题,正规金融机构往往不愿意向经营规模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转型与金融机构多元化[J];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仲德涛;;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研究[J];北方经济;2007年08期

2 熊德平;农村小额信贷:模式、经验与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2期

3 盛锦飞;;社区银行——缓解农村金融困境的可行途径[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4 张秀英;农村金融体制的制度缺陷与改革思路[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5 侯锐,李萌;引导和规范农村民间借贷市场势在必行[J];调研世界;2004年12期

6 张正平,何广文;改革后邮政储蓄资金流向何方[J];调研世界;2005年10期

7 纪淼;李宏瑾;;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南方金融;2007年08期

8 卢鸿鹏;徐小怡;;中国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原因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7年06期

9 狄瑞鸿;;小额贷款机制: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J];甘肃金融;2006年01期

10 何德旭;饶明;;金融排斥性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求失衡[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宏瑾;高晓红;纪淼;;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罗丙能;王科;周德翼;;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必要性:基于农户资金需求和借贷角度的分析[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李世美;胡春燕;;农村信用社和新型合作金融组织的优势互补[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乐柱;靳佩然;;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及竞争机制问题研究[A];2005年山东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成果[C];2005年

5 宁薛平;;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新农村建设[A];中国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耀军;转型中的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李莉莉;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及其绩效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董晓林;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4 翟照艳;我国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5 王文莉;中国农村合作金融产权改革与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6 李延敏;中国农户借贷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7 李刚;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D];西北大学;2006年

8 赵伟;农村信用社运行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9 高锁平;农业利用创业投资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10 田俊丽;中国农村信贷配给及农村金融体系重构[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晶;中国农村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李杰;我国农业支持体系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3 彭志超;海南农村经济增长中的金融发展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

4 谭侃;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探讨[D];中南林学院;2005年

5 李世美;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及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6 陈德付;互助会的投融资效率[D];浙江大学;2006年

7 陈汉明;中国农村金融组织制度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覃发艳;县域金融安排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吴忠明;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体系重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10 张华;邮政储蓄资金自主运用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杰;中国金融改革的检讨与进一步改革的途径[J];经济研究;1995年05期

2 何广文;从农村居民资金借贷行为看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J];中国农村经济;1999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文辉;李国彩;侯云峰;;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管理的利弊[J];华北金融;2011年07期

2 田国丽;;农村信用社如何参与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J];北方经济;2011年10期

3 农行黄冈市分行调研组;王文保;张远意;;关于农村分理处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5年07期

4 包桉泰;;农村小额信贷的思考[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4期

5 陈永红;;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6 张婧琪;;繁荣农村金融市场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J];农业经济;2011年08期

7 龙向荣;曹省中;;娄底:农村信用社改革效应明显[J];金融经济;2005年20期

8 周才云;;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述评[J];改革与战略;2011年07期

9 李旭光;;当前农信社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金融研究;2009年03期

10 韩文柱;;当前金融支农面临的难点及建议[J];吉林金融研究;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琪;;构建山东省和谐农村金融市场的文化导向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2 湖北省十堰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课题组;汪彦平;王宏堂;;农村信用社信息系统的内部审计及其风险防范[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7年度全国“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7年

3 赵敏;;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变迁与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4 刘汉树;;加快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步伐势在必行[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5 张天;;浅谈吉林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策略[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中国银监会山东监管局课题组;朱世萍;;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研究[A];2005年山东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成果[C];2005年

7 任香芬;雷银忠;;基层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宋磊;王家传;;基于金融功能论视角的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分析[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陈池波;彭克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困惑与出路[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周立;;两部门合作:农村金融体系形成的一般逻辑与中国经验[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晓美;农村金融市场应走开放之路[N];金融时报;2004年

2 秦丰 殷蓓蓓 记者 冯秘;遵义市农村信用社存款突破200亿元[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3 都本伟;关于农村金融市场利率问题的分析[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4 许国新 海平 记者 李播;我省农村金融市场日趋活跃[N];黑龙江日报;2010年

5 王晓光;农村信用社支农要做到“三到位”[N];甘肃日报;2004年

6 曾德甫 中国银监会咸宁监管分局;从《决定》看繁荣农村金融市场之要点[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年

7 陈俊 宋常青 茆琛;西部农村金融市场打响争夺战[N];西部时报;2009年

8 经济视点报记者 王璐;农村金融市场日趋活跃 体系愈发健全[N];经济视点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杨佼;外资行下乡抢道农村金融市场[N];华夏时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张牧涵;农村金融市场前景广阔[N];市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勇;我国转型期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罗然然;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莫媛;县域农村金融市场分割与金融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明洋;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及公司治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王秀丽;中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方金兵;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评价与预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7 彭志军;我国农村信用社流程再造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牛德强;我国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李莹星;我国农村信用社经营绩效与资本流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10 刘健;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制度与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银想;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王鑫;加入WTO后农村信用社的应对策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3 赖建华;对我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研究和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4 任安东;内蒙古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马超;吉林省农村信用社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倪云贞;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处置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7 黄强;对成都市农村信用社组织结构调整的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8 赵国庆;农村信用社组织管理结构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赵扬;甘肃省农村信用社竞争力的SWOT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10 向晓蕾;农村信用社的商业银行改革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03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403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3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