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薪酬与公允价值计量的契约有用性研究——基于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经验数据分析
本文关键词:高管薪酬与公允价值计量的契约有用性研究——基于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经验数据分析 出处:《经济问题》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一直是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现有研究多为探析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较少涉及公允价值的契约有用性。在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06~2012年间的高管薪酬和业绩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检验了银行持有的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及其变动损益对银行家薪酬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银行家薪酬与利润表的会计业绩并没有显著正相关,银行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头寸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薪酬—业绩敏感度都没有增量解释作用,但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头寸其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其他综合收益对薪酬—业绩敏感度有显著增进作用,并且体现出不对称性。这些结论增进了对公允价值契约有用性的理解,深化扩展了薪酬激励研究的视野,对规范银行冒险行为的金融稳定研究以及相关的监管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Abstract]: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have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theory and practice, most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value relevance of fair value.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performance data of 16 listed banks in China from 2006 to 2012.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banker's compensation and the accounting performance of the income statement. There is no incremental explanation for the sensitivity of pay-performance to the position of traded financial assets held by banks and the gains and losses of changes in fair value. However, other combined gains resulting from changes in the fair value of positions held for sale of financial asset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compensation performance sensitivity. These conclusions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usefulness of fair value contract and deepen the perspective of compensation incentive research. I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he study of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related regulatory policies to regulate bank risk-taking behavior.
【作者单位】: 福建江夏学院会计学院;
【基金】: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盈余管理、信息质量、高管薪酬及其相关性的实证研究”(2013B19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832.3;F272.92
【正文快照】: 一、引言良好的薪酬契约是缓解代理问题的内部治理机制之一,也能有效促进公司业绩的提升。然而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却出现部分上市公司经理人的“天价薪酬”与低迷经营绩效相背离的现象,特别是在垄断性央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饱受社会公众质疑。那么,银行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方军雄;;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存在粘性吗?[J];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2 徐经长;曾雪云;;公允价值计量与管理层薪酬契约[J];会计研究;2010年03期
3 张金若;张飞达;邹海峰;;两类公允价值变动对高管薪酬的差异影响研究——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08数据检验[J];会计研究;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景浩;;公允价值会计对管理人员薪酬的影响[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蔡景浩;;公允价值计量的契约有用性研究综述[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宋扬;;上市公司并购效应实证研究综述[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1期
4 林钟高;刘捷先;;研发支出资本化与管理层薪酬契约——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经论丛;2012年02期
5 龙娟;;基于财务会计信息的公司治理研究——布什曼与史密斯《财务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评介[J];财会通讯;2010年07期
6 谢获宝;王竞葭;;企业绩效、机会主义行为和高管薪酬体制研究——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2012年12期
7 郝以雪;高文亮;张正勇;;上市公司总经理报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月刊;2011年06期
8 和辉;;金融资产分类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来自中国A股市场制造业公司的经验数据[J];财会月刊;2011年06期
9 杨朝晖;;金融业高管薪酬与上市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分析[J];财会月刊;2011年32期
10 周嘉南;张希;黄登仕;;过度自信、风险厌恶与我国上市公司经理薪酬激励[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方召;周正;曲振涛;孙凯;;利益共谋还是监督激励——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董事和高管薪酬上涨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严太华;李佩玻;;我国上市公司薪酬激励长期有效性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浩;杨尔稼;李灏;孙铮;;公允价值计量与高管薪酬契约的动态调整[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0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谌嘉席;;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来自2001年~2008年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徐经长;曾雪云;;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价格波动[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谢德仁;陈运森;;董事网络、独立董事治理与高管激励[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沈永建;张天琴;;政府干预、冗余雇员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基于中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蒋涛;刘运国;;谁能免予薪酬惩罚?——基于ST公司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清刚;胡亚君;;管理层权力与异常高管薪酬行为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林荣;;独立董事对家族高管薪酬治理效应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2 高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投资支出的关系研究——融资约束视角[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葛春尧;中国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激励有效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赵玉洁;上市公司治理溢价检验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王守海;金融审慎监管视角下的公允价值会计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6 龙振海;中国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作用效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代彬;高管控制权与自利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高文亮;国有企业薪酬管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夏雪花;企业薪酬分配效率、公平及经济后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郑艳秋;企业并购的财富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小勇;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文文;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杨耀威;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任国良;上市公司高管薪酬非线性激励研究:基于股东和高管风险匹配视角[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徐荣;人力资本产权:实现机制与经济效率[D];浙江大学;2011年
6 袁春子;公允价值计量与高管薪酬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段学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粘性的有效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姚玉梅;公允价值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9 卢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偏好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杨翠花;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激励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世驰,陈炳辉;公允价值会计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1期
2 肖继辉;我国上市公司经理报酬水平的制度特征研究[J];财贸研究;2005年05期
3 王宏;;高管的薪酬要置于阳光下[J];江淮法治;2008年12期
4 林毅夫,刘明兴,章奇;政策性负担与企业的预算软约束: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8期
5 张峥;徐信忠;;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J];管理世界;2006年09期
6 王克敏;王志超;;高管控制权、报酬与盈余管理——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年07期
7 刘q,
本文编号:1410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410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