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农村非正规金融转型中的制度创新——以富平小额贷款公司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13 05:19

  本文关键词:农村非正规金融转型中的制度创新——以富平小额贷款公司为例 出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非正规金融 小额贷款公司 制度变迁


【摘要】:通过对山西省富平小额贷款公司的个案进行考察发现,外在经济社会条件的转变促使权力当局改变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政策偏好,从而降低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向正规金融嬗变的成本,在内生逐利动机驱动下一部分愿意合法化的非正规金融响应了新的赢利机会,并借助各种关系资源实施转型。富平公司的制度创新实践表明,乡村精英人物在小额贷款公司的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当地农民合作组织的有效联结、本土化的用人策略、独特的贷款审批程序以及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运用都促成了富平公司的成功运作。不过,非正规金融的类似转型仍然面临诸多障碍。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ase of Fuping Microloan Company in Shanxi Province, it is found that the change of external economic and social conditions urges the power authorities to change their policy preference for rural informal finance. Thus reducing the rural informal finance to the formal financ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st, in the endogenous profit driven by a part of the informal finance is willing to legalize the response to new profit opportunities. And with the help of various relationship resources to implement the transformation. Fuping company system innovation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rural eli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icro-credit compan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ffective link with the local farmers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The native employment strategy, the unique loan approval procedur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values of our country all contributed to the successful operation of Fuping Company. However, the similar transformation of informal finance still faces many obstacles.
【作者单位】: 兰州商学院金融学院;
【分类号】:F83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虽多次做出调整、变革,但当前的农村金融供给仍然难以满足大多数农村个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尤其是农户及农村中小企业屡屡遭受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排斥。与此同时,内生于农村社区的各类非正规金融活动却屡禁不止,这不仅有效地满足了农村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传林;制度变迁下的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自农户视角观察[D];西北大学;2011年

2 宋彦峰;农村新型合作金融组织的制度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3 王忠林;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段力妼;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刘勇;中国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韩菡;劳动力流出后,剩余土地流向对于农民收入分配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王宁兰;基于小额保险的小额信贷风险防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文静;金融机构“非银行化”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龚玉池;竞争、内在制度与外在制度[D];四川大学;2003年

10 谢永添;虚拟资本与资本市场[D];厦门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文博;;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逻辑框架——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考虑[J];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07期

2 叶春霞;;小额贷款公司的产生——基于我国非正规金融制度变迁的需求视角[J];商场现代化;2009年07期

3 张蓝;;小额贷款公司是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好途径[J];中国投资;2009年02期

4 李由;罗成;;对发展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几点认识及思考[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年11期

5 陈庆海;;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值得关注[J];金融博览;2010年06期

6 汤敏;;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需疏堵结合[J];中国金融;2011年10期

7 焦瑾璞;;四家试点小额贷款公司开局良好[J];银行家;2006年10期

8 ;中国实践二:官方试点的七颗星火[J];商界(中国商业评论);2006年12期

9 ;新农村动态[J];领导决策信息;2008年30期

10 潘虹秀;;小额贷款“变形记”[J];中国企业家;2008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东北财经大学金广建设管理学院课题组;何佰洲;;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体制性障碍与制度变迁[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4—2005年度)[C];2005年

2 魏巍;朱卫东;吴勇;;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发展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李晓玲;王福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社会成本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张曙光;;前言[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5 赵海怡;;物权法开禁农村宅基地交易再辩[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永红;;关于我国城镇化制度变迁的若干建议[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7 黄少安;;多元制度变迁主体及其角色转换假说[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8 刘滨;康小兰;池泽新;;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成机理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冯绍雷;;制度变迁与国际关系相关性问题的历史轨迹与功能机制——对中国改革与开放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解读[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10 李坚飞;欧阳文和;;中小企业扶持悖论与扶持政策反思[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时兴;小额贷款公司的制度创新[N];学习时报;2010年

2 沈永昌;金山区首家小额贷款公司本月内开张[N];上海金融报;2008年

3 记者 徐颖;省工商局27条措施规范小额贷款公司发展[N];陕西日报;2008年

4 记者 王晟 报道组 郭广宇 陈思;鹿城小额贷款公司昨开业[N];温州日报;2008年

5 见习记者 万勇;深圳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细则有望月底出台[N];证券时报;2008年

6 姜振勇 记者 邵海峰;我市全面启动小额贷款公司试点[N];大连日报;2008年

7 李凯 记者 李播;我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正式启动[N];黑龙江日报;2008年

8 记者 杨光明 通讯员 杜斌 杨汉杰 樊勇;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支农作用初显[N];金融时报;2008年

9 记者 王帆 实习记者 代萤;首家小额贷款公司挂牌就签单[N];昆明日报;2008年

10 通讯员 冯中刚 周建福;小额贷款公司为我区全民创业注入活力[N];宁夏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宁;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凌智勇;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制度变迁与绩效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王应密;中国大学学术职业制度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赵银亮;东南亚区域制度变迁与对外政策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俊凯;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制度改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孙浩;制度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吴玲;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8 龚晓菊;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岳林继;我国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的模式与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林荣日;制度变迁中的权力博弈[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举;金融监管制度创新与发展[D];河南大学;2005年

2 刘亚敏;从土地所有权变迁看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谷秀青;近代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制度分析(1928-1940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蒋云翔;粮食安全视角下的“粮改”[D];清华大学;2005年

5 柳臻;我国土地出让金制度的历史变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沈建;行政服务中心: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D];苏州大学;2008年

7 武一;中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制度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禹宗颜;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9 曾小荟;论我国制度变迁中的金融深化[D];西北大学;2001年

10 卓越;国有企业融资制度变迁与制度变迁方式的转换[D];湘潭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417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417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6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