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顺差、资本流入与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
本文关键词:贸易顺差、资本流入与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 出处:《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外汇储备 贸易顺差 外商直接投资 外国证券投资
【摘要】:本文通过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快速增长的诸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与年出口额、外国证券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外债还本付息额具有长期的稳定关系。(2)年出口规模与外汇储备规模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是造成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3)外商直接投资、外国证券投资和外汇储备规模具有正向相关关系,其影响强度较弱;而外债还本付息额与外汇储备呈负向相关关系。(4)1986年~2009年间,贸易顺差对外汇储备规模增长的贡献度约为68%,而资本流入约为32%。本文基于实证分析结果认为,采取贸易项目收支平衡战略以减少外汇储备过度增长是最佳的选择。
[Abstract]:Through cointegration test and Granger causality test,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scale and annual export volume, foreign portfolio investmen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here is a one-way causal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ort scale and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scale, which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rapid growth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The scale of foreign portfolio investment and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has positive correlation, and its influence intensity is weak; In 1986 and 2009, the contribution of trade surplus to the growth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s about 68%. The capital inflow is about 320.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it is the best choice to adopt the trade item balance strategy to reduce the excessive growth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分类号】:F832.6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发生很大的变化,从缺汇到相对充足大致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影响比较大的是1994外汇体制改革和2005年的汇率制度改革,1994年-2003年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步入一个平稳的增长时期,外汇储备额由516.2亿美元增加到1655.74亿美元。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滕昕;戴志辉;;中国外汇储备阶段性增长的理论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邢大伟;;影响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诸因素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20期
3 郭洪仙,李晓峰;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原因及变动趋势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05期
4 徐永久;外汇储备持有量-适度量模型及其应用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06期
5 吴念鲁;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探讨——兼论储备是否越多越好?[J];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07期
6 郑建明;我国贸易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应对思路[J];管理世界;2001年05期
7 王允贵;外商直接投资、外汇收支顺差与人民币升值压力[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8 汪洋;中国的资本流动:1982~2002[J];管理世界;2004年07期
9 杨全发;陈平;;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的作用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05期
10 史小龙,张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淑静;;探析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成因及对策[J];北方经济;2007年02期
2 刘睿O#;;基于阿格沃尔模型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9年24期
3 仲鑫;马光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长期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外部市场容量和外部占有率的分析框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周静;尹仲胜;;关于我国外汇储备积累困境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6年02期
5 李练军;;贸易投资一体化:江西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08期
6 马斌;;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评述[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李明睿;;我国储蓄——投资失衡与国际收支双顺差[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卢锋;;Policy Adjustments Required to Balance China's International Payments——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China's exces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J];China Economist;2007年03期
9 汪洋;中央银行票据:终将消逝的政策工具[J];财经科学;2005年05期
10 冯彩;;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基于1994—2007年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徐明东;田素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与货币供给动态关系:1994—2007——基于抵消系数和冲销系数模型的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2 陈飞翔;黎开颜;;国际收支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3 吴丽华;;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分析和测算[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曹道远;;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A];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美经贸关系的回顾与展望[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娜;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吴昊;中国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动与管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李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素琴;货币错配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苏多永;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闵远光;利率平滑操作的宏观微观合意性-理论、机制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杨玉凤;我国国际资本流入的虚拟经济效应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郭红;中央银行外汇干预策略及有效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袁恩泽;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文政;中国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飞;中美经贸关系中的双循环体制及其前景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张玎;我国持有外汇储备机会成本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郭忠良;我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4 邸砧;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确定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5 何立君;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马伟伟;外资代工模式下本土企业升级的市场环境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何立群;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8 李佳珂;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吴婵;FDI对江西贸易结构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孙恺;基于供需平衡的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测定[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凡银,冯宗宪;贸易、环境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吴敬琏;中国经济走势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颜熙;析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背后的问题[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郑良芳;外汇储备是否越多越好?——对当前外汇储备政策的质疑[J];银行家;2003年08期
5 马勇;加入WTO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J];财经研究;2002年08期
6 张鹏;论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和增速的不合理性[J];财经研究;2003年06期
7 曾秋根;央行票据对冲外汇占款的成本、经济后果分析——兼评冲销干预的可持续性[J];财经研究;2005年05期
8 刘恩专;外商直接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1999年02期
9 杨记军;王荣涛;肇启伟;;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影响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08年04期
10 王信;近期我国短期资本流入的主要相关因素[J];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莉;陈金贤;;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郭丽;;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3 宋巧玲;;我国近年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原因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江雪颖;;中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原因分析[J];技术与市场;2007年04期
5 刘冬九;;我国外汇储备的形成原因探讨以及应对策略[J];广西金融研究;2007年09期
6 陈晋玲;;我国出口增长对外汇储备影响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6年10期
7 熊琼;付含;;中国FDI与外汇储备的相关性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刘亚楠;;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形成的需求研究[J];中国市场;2010年44期
9 唐靖廷;王伟;;我国外汇储备变动对货币政策的不良影响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06期
10 赵秀荣;;外汇储备成本分析及管理对策[J];价值工程;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忠;;基于区位基尼系数的外资地区分布变迁研究[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薛培;徐璋勇;;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全毅;翁东玲;;全面提升福建利用外资质量与效益研究[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杨蕙馨;栾光旭;;加入WTO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组织的影响[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赖明勇;邓建勤;;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6 孙英男;;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西部矿业的潜在发展[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于珍;;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计量关系分析[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孙林霞;吴献金;;湖南省环境规制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协整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9 沈悦;郭镭;;外商直接投资与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10 韩琪;赵雪;;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贸易顺差的内在关联分析[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关键;热钱为何相中中国?[N];华夏时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方烨;断言外资大规模撤离为时尚早[N];经济参考报;2008年
3 方烨;断言外资大撤为时尚早[N];江苏经济报;2008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贾壮;10月份我国外汇新增占款环比下降44%[N];证券时报;2009年
5 记者 孙曦;我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N];首都建设报;2008年
6 郑劭清;外商直接投资助推中国经济腾飞[N];中国改革报;2003年
7 陈炳才;外商直接投资可能进入新时期[N];中国贸易报;2000年
8 记者 刘泉;中国成吸收外资最多发展中国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9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梅新育;对外资数据不必过度敏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李希琼 徐滨;外商直接投资 能给中国什么[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野驰;东亚外汇储备规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彩霞;中国农业外商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古楠(Kundan Pokhrel Majagaiya);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在尼泊尔的经济影响[D];东华大学;2010年
4 张平;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康晓剑;区域经济系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关键问题[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6 康晓剑;区域经济系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关键问题[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7 赵楠;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林薰基;中韩外商直接投资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桑秀国;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D];天津大学;2003年
10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吉鹏;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吴海霞;金融深化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绩效的影响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吴海霞;金融深化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绩效的影响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薇;西部开发中的外商直接投资:功能与政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5 陈平;外商直接投资对重庆工业经济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3年
6 罗春华;外商直接投资与浙江省对外贸易关系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罗春华;外商直接投资与浙江省对外贸易关系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艳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效应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李虹;“开发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10 赵红梅;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宏观调控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38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438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