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体制性成因探究
本文关键词: 国有银行 不良资产 体制 道德风险 出处:《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银行不良资产是导致经济和金融危机的重大隐患,为世界各国所关注。在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加大和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大量积聚于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长期的、大幅度的高于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的背景下,深入探讨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体制性成因,从制度安排上防范和减少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不仅具有现实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前瞻性意义。
[Abstract]:The bad assets of the banks are the major hidden dangers that lead to the economic and financial crisis. The uncertainty of the recovery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non-performing assets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are accumulated in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The rate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of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joint-stock bank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oreign banks, the institutional causes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of state-owned banks are discussed in depth. It is not only of practical value but also of great forward-looking significance to prevent and reduce the bad assets of state-owned banks and to defuse financial risks in terms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作者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832.33
【正文快照】: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殊内涵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处于不良经营状态、不能为商业银行带来预期收入的资产。在商业银行的各类资产中,现金和固定资产属于银行持续经营的基本条件,具有很高的安全边际,一般不会形成不良资产,世界各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都集中在贷款、投资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莉;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实力比较及策略分析[J];财经科学;2002年S2期
2 林清胜,周星;本币路径依赖与中资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J];财经研究;2004年02期
3 赵辉;关于构造我国商业银行品牌战略的思考[J];金融论坛;2003年03期
4 崔美;浅谈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J];辽宁财专学报;2003年04期
5 蔡建宁;何小平;;国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现状与发展对策[J];南方金融;2005年11期
6 李恒,许航敏;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可行性分析[J];北方经贸;2002年09期
7 石敬韬;从商业银行营销的角度谈金融控股公司[J];北方经贸;2003年02期
8 汤谷良,杨瑾;从资金流量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最佳备付金持有量——一个基于盈利性目标的数学模型[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03期
9 董金玲;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01年02期
10 黄兰,张景顺;现阶段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兰;银行竞争力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2 郑秀峰;中国金融结构调整的产业背景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袁昌菊;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俊;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2 胡永忠;入世后的中国农业银行竞争发展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潘国俊;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理论与实务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4 侯合静;新竞争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与发展[D];厦门大学;2002年
5 张燕;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分析与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6 向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7 凌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创新风险管理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8 汪洋;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9 陈千红;论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经营战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10 侯军峰;咸阳商行个人金融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阙方平 ,夏洪涛 ,张馨;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及其处置的制度性再思考[J];经济评论;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熏华;商品经济与利息的重大作用[J];上海金融;1985年01期
2 谷雁翔;法国金融市场的新发展[J];南开经济研究;1987年05期
3 吴光明;张继欣;;关于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几个实践问题的探讨[J];金融与经济;1987年12期
4 王铁;;对专业银行所有制基础再造的新思索[J];武汉金融;1987年09期
5 谭岳衡;从压制走向深化的跳跃——关于金融改革的几点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1988年04期
6 黄永山;分级银行体系与银行企业化——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设想[J];上海经济研究;1988年06期
7 杨承训 ,刘石清 ,王凤杰;以银行为突破口探索股份制新路子[J];经济经纬;1989年04期
8 戴生峻;;浅谈我国专业银行的经营原则[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0年06期
9 周国安;“两币运作”——开放地区国有银行货币资金营运机制探析[J];福建金融;1992年06期
10 董玉华;意大利的金融结构·金融管制·金融创新[J];上海金融;199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坚梦;;我国金融企业在商业化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2 建设银行北京西四支行课题组;刘志强;;建设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优化途径选择[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1995年度)[C];1995年
3 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课题组;倪纯;宋造民;宋长俊;;企业转制与银行信贷风险——从天津市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看防范银行信贷风险[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1995年度)[C];1995年
4 林金有;徐武;;国有中小企业民营化问题研究[A];国有经济论丛2001——“企业家与专家高层论坛:国企改革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汤毅;;也谈债转股[A];中国金属学会冶金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范丽霞;张照东;;股份期权的法律问题及立法建议[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杨栋昌;;债转股对公司股份结构的影响及治理的法律问题[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刘慧;李好好;;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A];中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杜莉;王锋;齐树天;;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比较[A];国有经济论丛2002——“加入WTO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田丽洁;楚涛;蔡锐;刘东华;;迎接挑战——加入WTO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策略研究[A];国有经济论丛2002——“加入WTO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春辉;银行的账本怎么看[N];财经时报;2000年
2 梁海涛;银行业可“抓大扶小”[N];中国质量报;2000年
3 汪龙;中国外币长期评级:A-[N];国际金融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余勇;踯躅在理论与现实之间[N];工人日报;2000年
5 杨万林 李晖 (作者单位:建行甘肃省分行);加入WTO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对策[N];甘肃经济日报;2000年
6 巴曙松博士;国有银行上市8突破与期待[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7 平长兴;由不良资产剥离引发的思考[N];河北经济日报;2000年
8 卫文省;“信用”需要独立人格[N];河北经济日报;2000年
9 小彭;存款保险制度将尽快建立[N];湖南经济报;2000年
10 惠平;按市场原则为西部融资[N];经济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同伟;中国资本市场的非均衡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邵长毅;经济转型期中国银行业的风险防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赵旭;中国银行业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4 佟光霁;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5 李光辉;国家综合负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6 夏蜀;银企债务重组:制度分析与金融解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吕德宏;西部地区金融结构重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8 陈柳;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9 刘奎;我国金融抑制与深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张衢;行长论[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颖卓;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2 古文威;国有金融体制变迁中的信贷配给问题分析——对金融控制和商业化改革的再思考[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张玉良;我国银行电子化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郭雪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重组模式的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5 洪京;关于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的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郑三民;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0年
7 胡兵;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化解[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8 邓德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9 郑桂玲;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及加入WTO的对策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10 黄薇;“债转股”的进退机制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456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456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