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体制和出口边际
本文关键词: 汇率体制 汇率低估 出口边际 出处:《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出口边际涵盖了广度边际、深度边际、价格指数、数量指数和质量边际。将109个国家的实际汇率体制分成固定汇率、爬行汇率、管理浮动和自由浮动四类,运用1992-2001年各国对美国的制造业产品出口数据,估计了各类汇率体制对出口边际的影响。研究发现,固定汇率制对出口广度和深度的促进作用是和汇率低估程度紧密相关,只有当汇率低估程度达到30%以上时,固定汇率制才对出口广度和深度起到促进作用。固定汇率和爬行汇率制国家的出口质量较低,而管理浮动制国家的出口质量较高。虽然在固定汇率制下大幅低估汇率能够促进出口,但它是以低价低质为竞争手段的,而管理浮动制能够抑制低价促进出口的程度,使得提高质量成为促进出口的手段,有助于一个国家保持长远的出口竞争力。
[Abstract]:The export margin covers the breadth margin, the depth margin, the price index, the quantity index and the quality margin. The real exchange rate regime of 109 countries is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fixed exchange rate, crawling exchange rate, managing floating and floating freely. Based on the export data of manufacturing products from 1992 to 2001,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effects of various exchange rate regimes on export margin. The effect of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 on export breadth and dept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gree of undervaluation of exchange rate, only when the degree of undervaluation of exchange rate reaches more than 30%. The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 promotes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exports. The quality of exports of countries with fixed exchange rates and crawling exchange rates is low. Management of floating countries' exports is of high quality. Although the exchange rate can be greatly underestimated under a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 it can promote exports, but it uses low prices and low quality as a means of competition. The management of floating system can restrain the degree of low price to promote exports, make quality improvement become the means to promote exports, and help a country to maintain long-term export competitiveness.
【作者单位】: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香港金融管理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773121)成果之一
【分类号】:F832.6
【正文快照】: 一、引言汇率体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理论上讲,固定汇率制被认为能够促进国际贸易,原因是它排除了由汇率变动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在实证上,Rose[1]发现采用同一货币(货币联盟)使得国家之间的贸易量显著提高。Klein,Shambaugh[2]的研究表明,采用直接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轶男;;汇率低估条件下的经济结构问题[J];山东商业会计;2006年03期
2 焦继军;汇率体制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分析[J];经济问题;2003年11期
3 耿强,王琳琳;汇率制度选择“角点解假说”的兴衰[J];当代财经;2004年06期
4 何泽荣,徐艳;论我国人民币汇率的改革[J];经济学家;1992年02期
5 程是东 ,祝金甫;汇率低估与中国经济结构问题[J];国际经济合作;2005年04期
6 高建良;开放经济下人民币汇率体制与贸易政策协调新机制探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3期
7 孙咏梅,祝金甫;汇率低估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4期
8 陈文政;;流动性过剩、超额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来自我国1997年~2009年月度数据的证据[J];经济经纬;2011年02期
9 舒玉林;不发达国家合理汇率体制的探讨[J];财经科学;1988年01期
10 高建良,王花球,刘寒波;人民币汇率体制与中国石油安全机制[J];求索;200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Soyoung Kim;Doo Yong Yang;;国际货币政策传导与汇率体系: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英文)[A];金融危机:挑战与应对[C];2009年
2 李长久;;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和启示[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丁剑平;;实际汇率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肖卫国;徐家杰;刘娇华;;新“强势美元”政策推行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叶永刚;黄河;;从利率平价理论看人民币汇率风险[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王凯丽;;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与香港联系汇率制的前景[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荔;田岗;侯利英;;外汇储备、外汇交易量与CHIBOR利率的VAR模型(2000—2004)——兼论“三元悖论”下冲销干预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8 赵登峰;;内地新汇制改革与香港联汇制优化的比较[A];2007中国经济特区论坛:香港回归1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7年
9 李莉;赵昕;殷克东;;对确定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思考[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陈全功;程蹊;;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中国美国经济学会理事 何伟文;“人民币汇率低估说”无理无据[N];国际商报;2010年
2 银河证券 左晓蕾;人民币被低估的理由站得住吗?[N];通信信息报;2010年
3 新华社记者 刘桂山;周小川:将按发展需要改革汇率体制[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4 唐学鹏;欧元“正常崛起”和美元回归“均衡霸权”[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5 经济学博士、华中理工大学教授 向松祚;驳“人民币汇率低估导致全球金融危机”论[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6 新文;周小川:汇率体制的渐进改革是成功的[N];中国改革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徐以升;大马总理:不在林吉特与人民币间“制造联系”[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8 李陶;汇率低估 是通胀的根本原因[N];经理日报;2008年
9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周小川;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与汇率体制的演变[N];金融时报;2003年
10 ;热钱冲击马来西亚[N];国际商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栗志刚;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的政治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郭毅青;汇率制度选择分析—兼论澳门汇率制度选择[D];暨南大学;2009年
3 刘柏;开放经济下的中国国际收支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高建良;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人民币汇率及汇率制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5 王叙果;汇率制度安排与国家金融安全[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6年
6 谷宇;人民币汇率体制变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7 胡冬梅;持续贸易顺差背景下的中国货币政策选择[D];辽宁大学;2008年
8 戴伟利;货币国际化视角下的汇率制度选择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刘继广;人民币离岸金融运行机理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5年
10 郭景平;亚洲金融危机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志方;论中国资本账户的有序开放[D];山东大学;2005年
2 阚贵阳;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风险分析[D];福州大学;2005年
3 朱远颂;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中期选择—汇率目标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程哲;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及其重要影响因素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王毅;人民币均衡汇率的模型与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6 姜龙;人民币汇率问题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张云初;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缺陷及改革思路[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8 张金;改革开放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9 林琳;汇率波动缓和冲击的实证检验[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李盼盼;汇率和利率关系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65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465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