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A股市场应计异象研究
本文关键词: 资本市场会计 应计异象 会计估计 会计误差 出处:《证券市场导报》2011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以2006~2009年我国A股公司为样本,沿用Richardson(2005)的方法对应计及其组成部分的盈余持续性及市场定价展开研究。本文根据权责确认与现金收付的异期,将营业性应计分为先收付应计FRAO与后收付应计LRAO,研究发现由于估计误差的存在,致使营业性应计的持续性低于营业利润中非营业性应计部分的持续性;由于持续性的不确定,导致FRAO的盈余持续性小于LRAO;并发现我国资本市场未能正确对营业性应计及先收付应计FRAO正确定价,但未能发现市场对后收付应计LRAO错误定价的证据。本文的研究说明估计误差及持续性的不确定是导致资本市场对应计错误定价,即"应计异象"存在的原因,在我国资本市场通过应计及其组成部分可成功构建高于市场平均回报的套利组合。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A share companies in China from 2006 to 2009 as samples. Using the method of Richardson's 2005),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arnings persistence and market pricing of accruals and their component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recognition of accruals and the different periods of cash receipts and payments. The business accrual is divided into FRAO and LRAO.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estimation error exists. The continuity of business accruals is lower than that of non-business accruals of operating profits; Because of the uncertainty of persistence, the surplus persistence of FRAO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LRAO. It is also found that China's capital market has failed to correctly price the business accrual and pre-payment accrual FRAO. However, the market failed to find evidence of mispricing of LRAO.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uncertainty of estimation error and persistence is the result of mispricing in capital market. In other words, the reason of the existence of "accrual anomaly" is that the arbitrage portfolio which is higher than the market average return can b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in China's capital market through accrual and its components.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分类号】:F832.51;F224
【正文快照】: “法与金融学”研究表明,投资者更愿意为处于强调保护投资权利法域中的公司融资,即越不成熟的资本市场发展越受到制约,效率越低。有效资本市场假说(EMH)认为有效的资本市场是投资者(价格)能及时、正确、充分地对信息作出反应的市场,然而现实中的资本市场并不符合有效资本市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彭韶兵;黄益建;赵根;;信息可靠性、企业成长性与会计盈余持续性[J];会计研究;2008年03期
2 张国清;赵景文;;资产负债项目可靠性、盈余持续性及其市场反应[J];会计研究;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益娟;宋永春;;会计盈余、现金流量与企业成长性研究——来自高成长性上市公司的证据[J];财会月刊;2010年12期
2 郝苹;;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章俊;唐敏;;内地中小企业香港创业板上市成长性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18期
4 陈建;;人力资本效率的财务可持续增长研究[J];黑河学刊;2009年05期
5 陈建;;论财务可持续增长的源泉及其分析方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樊行健;刘浩;郭文博;;中国资本市场应计异象问题研究——基于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全新视角[J];金融研究;2009年05期
7 樊行健;刘浩;郭文博;;中国资本市场应计异象存在性研究——基于沪深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年06期
8 孙世攀;徐霞;汪冬梅;;盈余持续性与公司治理实证研究——来自沪深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技与管理;2011年01期
9 吕继承;;基于经营者角度的企业现金流量表分析[J];财会研究;2009年20期
10 罗宏;张玮倩;;会计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实验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洪峰;基于权衡视角的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业绩敏感度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郭文博;应计异象:存在性与成因[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蒋基路;特定应计项的盈余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周绍妮;管理层股权激励对股东利益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王凤华;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信息透明度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丽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0年
2 曹斐;会计应计项目可靠性与盈余持续性及定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杨湘兰;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4 胡跃峰;经理层薪酬、债务合约对会计条件稳健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张杰;公司治理、盈余管理与企业增长[D];汕头大学;2009年
6 马丽雅;基于公允价值的惯性策略异象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刘媛;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8 王艳;会计风险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9 陈琳;中国上市公司管理者不良会计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杜尚春;股利政策与盈余持续性关系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经济研究;2000年01期
2 赵宇龙;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1998年07期
3 王庆文;;会计盈余质量对未来会计盈余及股票收益的影响——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5年10期
4 赵春光;现金流量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兼评现金流量表准则的实施效果[J];会计研究;2004年02期
5 孟焰;袁淳;;亏损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5年05期
6 刘云中;;中国股票市场对会计盈余和会计应计量信息的反映[J];中国软科学;2003年11期
7 彭韶兵;黄益建;;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盈余持续性——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J];中国会计评论;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谦;;盈余持续性研究综述及启示[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兰秀文;;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背景下的财务报表分析策略——基于经济后果学说视角[J];财会通讯;2010年12期
3 赵岩;李书;;银行资本结构与盈余持续性关系实证研究[J];求索;2010年04期
4 刘慧茜;赵力华;;股利政策及盈余持续性关系的研究[J];魅力中国;2010年17期
5 赵晶;;盈余持续性对盈余预测影响的实证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0年03期
6 肖琼;佘晓燕;;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会计估计审计——基于最新修订国际审计准则第540号[J];现代商业;2010年09期
7 吕春然;;盈余质量与盈余持续性的基本分析[J];会计师;2010年08期
8 郑京红;;论企业会计估计的影响因素[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24期
9 陈琳;高怡;;从会计估计看上市公司对谨慎性原则的滥用[J];财会月刊;2010年22期
10 王焕新;;证券投资收益的非经常性损益本质分析[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饶雅君;;审计风险导向观下的公允价值审计[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周树理;;新会计准则下坏账准备会计核算的探究[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0辑)——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谷立蓉;德力格尔;;会计盈余持续性研究的回顾[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4 李月娥;;会计准则与会计职业判断质量[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朱明亮;;资产减值损失转回浅议[A];2008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9年
6 费文旌;;刍议构建企业管理者角度的财务分析体系[A];2007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8年
7 许京婕;;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信息质量[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于长春;孙海凤;;新准则中会计职业判断对企业的财务影响——基于昆百大和金融街的案例研究[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冯旺潜;;浅谈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雄;;浅析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杨雪;财政部重点关注创业板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情况[N];中国会计报;2011年
2 证券时报记者 郑晓波;审计准则修订落定 新准则2012年施行[N];证券时报;2010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郑晓波;审计准则修订落定 新准则2012年施行[N];证券时报;2010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郑晓波;审计准则修订落定 新准则2012年施行[N];证券时报;2010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郑晓波;审计准则修订落定 新准则2012年施行[N];证券时报;2010年
6 证券时报记者 郑晓波;审计准则修订落定 新准则2012年施行[N];证券时报;2010年
7 证券时报记者 郑晓波;审计准则修订落定 新准则2012年施行[N];证券时报;2010年
8 证券时报记者 郑晓波;审计准则修订落定 新准则2012年施行[N];证券时报;2010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郑晓波;审计准则修订落定 新准则2012年施行[N];证券时报;2010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郑晓波;审计准则修订落定 新准则2012年施行[N];证券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一舒;税收动机的创造性会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2 王伟;中国上市公司证券投机:行为动机与经济后果[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洪峰;基于权衡视角的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业绩敏感度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赵宇凌;中国A股市场应计错误定价的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郭文博;应计异象:存在性与成因[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杨模荣;新会计准则下非经常性损益披露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7 钱春杰;基于会计—税收差异的盈余持续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李卓;现金股利政策动因、盈余持续性与市场反应[D];厦门大学;2007年
9 颜志元;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邵红霞;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维升;衍生品使用对公司盈余持续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罗玲;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吴清华;新会计准则对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差异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周三深;公司治理对应计可靠性之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刘重阳;我国汽车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6 王勇;机构投资者是否具有更准确的盈余信息定价能力?[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张红艳;基于治理效率视角的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曹f+;股票回报:非线性与线性剩余收益模型[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崔燕丽;会计职业判断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熊燕;上市公司盈余可持续性对市盈率指标影响的实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86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486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