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升内贬”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本文关键词: 外升内贬 人民币 汇率形成机制 综合评估 BBC 出处:《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2006年底至今,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并存的现象引人关注。本文从购买力平价、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定量宽松与输入性通胀等角度对人民币"外升内贬"的现象进行了解释。在"外升内贬"与美元汇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应如何选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呢?本文在剖析各种机制优缺点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一个评估框架,对各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从当前的汇率机制逐渐过渡至BBC制度,将是中国政府的最优选择。
[Abstract]:Since end of 2006, the coexistence of RMB external appreciation and internal devaluation has attracted atten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Balassa-Samuelson effect, Quantitative easing and imported inflation explain the phenomenon of "inward and outward devaluation" of RMB. How shoul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choose the mechanism of RMB exchange rate form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al devaluation" and the continuous decline of the US dollar exchange rat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various mechanism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various RMB exchange rate formation mechanisms by introducing an evaluation framework.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change rate mechanism is gradually transitioning from the current exchange rate mechanism to the BBC system. It will be the best choice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分类号】:F83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惠晓峰,曹玉玲;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汇率预测的综述[J];商业研究;2004年10期
2 关路;关于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张昕,朱睿民;利率平价、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的决定[J];财经科学;1999年06期
4 郑轶男,宣国良;购买力平价理论在人民币汇率中的应用[J];财经科学;2003年S1期
5 张建勇;论我国现阶段的汇率政策──兼谈人民币应否贬值问题[J];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02期
6 孙刚,邓黎阳;人民币汇率合理性判断——用平行数据单位根对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的经验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0期
7 王晔;论我国外汇储备与利用外资战略的调整[J];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08期
8 张衔;相对购买力平价、实际汇率与人民币汇率政策[J];财经研究;2001年06期
9 杜金岷,郑凌云;人民币短期汇率决定的外汇供求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1年06期
10 李冠霖,辛红;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国际比较的陷阱与出路[J];财贸经济;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晴身;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陶晓龙;汇率决定与波动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薛宏立;金融市场动态开放中的利率—汇率联动[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4 沈宗范;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以及外资的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5 张纯威;人民币名义汇率超稳定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6 李未无;汇率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7 周群;汇率目标区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马德功;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程鹏;资本项目管制与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李祺;汇率制度转型:效率、均衡与信誉[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凌云;人民币汇率决定模型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2 关晓红;人民币汇率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3 张大威;资本项目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与决定[D];天津财经学院;2001年
4 韩璐;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方向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5 刘涛;汇率决定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6 熊乐星;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估框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7 龚澄;中国利率—汇率传导机制及利率和汇率政策协调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8 刘潭秋;基本时间序列模型的人民币汇率行为描述与预测[D];湖南大学;2002年
9 陈琛;论我国经济开放与货币政策调整[D];厦门大学;2002年
10 邓黎阳;购买力平价理论新发展及对人民币汇率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毕玉江;朱钟棣;;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商品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J];世界经济;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仲春晖;;人民币升值问题简析[J];经营管理者;2011年14期
2 张连钦;王龙成;;辩证看待“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中学视角下的汇率政策博弈[J];改革与开放;2011年14期
3 朱大鸣;;升值治理通胀观点为何破产[J];今日中国论坛;2011年09期
4 龚健;;应理性看待人民币升值的问题[J];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30期
5 张爱群;吴瑶;;人民币升值及面临的问题[J];吉林金融研究;2009年03期
6 ;美国为何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J];乡村科技;2010年08期
7 蔡恩泽;;多关注人民币升值的正面效应[J];时代金融;2011年13期
8 付收;;适时适当加息,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J];金融经济;2005年12期
9 王恩桂;;央行驯悍记[J];科技与企业;2003年09期
10 李婷;;人民币升值,中国水运何去何从?[J];珠江水运;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峧;苏乾;;2008年人民币加速升值将构成对船舶行业较大影响[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陈正义;;人民币升值后的理财策略(摘要)[A];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一、二、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3 Rod Tyers;;人民币升值问题(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机制”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4 王金泉;曲丽君;;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毛纺织品进出口的影响[A];第28届全国毛纺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周宇;;人民币升值助长全球经济失衡[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6 王晓坤;王s,
本文编号:1510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510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