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Hicks-Moorsteen TFP指数的一个分析框架
本文关键词: 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Hicks-Moorsteen TFP指数 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 出处:《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借助Hicks-Moorsteen TFP指数建立商业银行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矩阵分析框架,以2004—2011年全部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不同产权属性的上市商业银行具有不同的效率优势,城市商业银行的优势在于技术水平和技术效率,国有商业银行在于规模效率,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于范围效率;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在样本期间发生了年均3,26%的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整体技术水平出现了退步,而细分生产率(技术、规模和范围)的改进成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动力来源,阻止了其进一步下挫。综合分析发现,上市商业银行的两极分化趋势明显,其发展可能陷入"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格局。本文研究对评价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改革成效,启动新一轮商业银行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Hicks-Moorsteen TFP index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analysis framework of efficiency-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matrix of commercial banks. Taking all 16 listed commercial banks from 2004 to 2011 as the object of empirical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sted commercial banks with different property attributes have different efficiency advantages, and the advantages of urban commercial banks lie in the technical level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lie in scale efficiency and the joint-stock commercial banks in scope efficiency.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China's listed commercial banks has declined by an average of 326% a year during the sample period, the main reason being that the overall technical level has declined. The improvement of subdivision productivity (technology, scale and scope) becomes the driving force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increase, which prevents it from falling further.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olarization trend of listed commercial banks is obvious. Its development may fall into the pattern of "strong and weak". This study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evaluating the reform effect of Chinese listed commercial banks and initiating a new round of commercial bank reform.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房价稳定与银行稳定的货币政策研究”(批准号12BJY16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金融稳定视角的逆周期银行监管机制设计研究”(批准号71473103)
【分类号】:F832.33;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怀勇,王越;论银行规模经济[J];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04期
2 徐传谌,郑贵廷,齐树天;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问题与金融改革策略透析[J];经济研究;2002年10期
3 王聪;谭政勋;;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结构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4 蔡跃洲;郭梅军;;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5 张健华;王鹏;;中国银行业广义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研究[J];经济研究;2010年08期
6 王兵;朱宁;;不良贷款约束下的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J];经济研究;2011年05期
7 刘琛,宋蔚兰;基于SFA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J];金融研究;2004年06期
8 阚超,王付彪,沈谦,陈永春;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实证研究(1992-2003)[J];金融研究;2004年11期
9 郑录军,曹廷求;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5年01期
10 杨大强;张爱武;;1996-2005年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评价——基于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7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艺杰;并购理论与银行功能重组[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张玲玲;;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剑玉阳;陈书启;;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2012年04期
4 赵玉兰;胡琳;孙龙飞;梁玉华;骆雅洁;;中国商业银行X效率研究——基于内部风险的视角[J];北方经济;2012年08期
5 刘建平;周伟;何建敏;孟笋;;基于多元统计组合模型的银行效率及实力评价[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肖万,黎晓薇;银行业并购的规模经济效应[J];商业研究;2002年03期
7 陈晶萍;论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创新[J];商业研究;2004年08期
8 杨雪莱;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及解决方法[J];商业研究;2004年13期
9 骆月;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扩张的效用分析[J];商业研究;2004年23期
10 鲍红梅;徐新丽;;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庆明;应智明;;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分析[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江春;许立成;;金融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逻辑[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3 徐传谌;齐树天;;中国商业银行利润效率实证研究——考虑风险因素的影响[A];第八届国有经济论坛:中国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范肇臻;;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三维研究[A];第八届国有经济论坛:中国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耿鹏;赵昕东;;基于GVAR模型的产业内生联系与外生冲击分析[A];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危机与变局中的国有经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朱南;卓贤;董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非参数法实证分析与改革策略[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朱晓林;李平;曾勇;;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效率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8 葛虹;黄yN;逢守艳;;多产出下的随机生产前沿与典型技术效率[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1(1)][C];2011年
9 曹志鹏;;一致风险测度下的商业银行资产配置效率研究[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甬军;晏宗新;;中国银行业改革绩效与管制次序分析[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颜秋;外资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与稳定性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高玮;市场集中度、竞争与商业银行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博;银行国际化:演进、模式和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窦森;基于股权合作的FSFDI技术溢出效应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吴磊;收入分配与金融结构:中国与OECD国家的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付雯雯;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与风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吴有红;我国商业银行安全的评估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陈晓卫;中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成博;我国银行经营绩效评价与激励约束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良飞;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性影响因素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慧聪;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进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仲玉洁;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绩效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昕;基于SCP范式的我国银行卡市场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廖哲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冯锐;我国寿险公司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李慧娟;我国银行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控制问题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袁雯;基于DEA三阶段模型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X效率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谭小明;南昌市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卢林;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波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希义,任若恩;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赵旭,蒋振声;国有银行与新兴商业银行效率差异的比较分析[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史建平;;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应慎重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J];财经科学;2006年01期
4 伍志文;沈中华;;外资银行股权进入和银行绩效的联动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01期
5 王振山;银行规模与中国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研究[J];财贸经济;2000年05期
6 丁俊;对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效率的国内比较分析[J];金融论坛;2001年07期
7 林炳文;银行并购与效率之分析:SFC与DEA方法之比较[J];产业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8 王聪,邹朋飞;中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10期
9 郭竞成,姚先国;市场结构还是治理结构?——两种银行改革思路之检讨和中国实证[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02期
10 赵怀勇,王越;论银行规模经济[J];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伟;关键;;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业绩分析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08年08期
2 董舒;翁丽玲;;论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商业银行的影响[J];财会研究;2008年19期
3 王云云;;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J];经济师;2009年07期
4 苏树薇;;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实证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18期
5 谢罗奇;龚霁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收入结构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程聪;;上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现状及对策建议[J];企业导报;2010年03期
7 裴潇;;上市商业银行经营业绩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10年14期
8 祝婧然;;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对经营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特区经济;2011年08期
9 左晓慧;袁千惠;;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王洁;;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盛恬;刘桂荣;;A股上市商业银行效率的比较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2 毛志忠;张传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韩松;焦文龙;;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李喜梅;;“三性”原则下中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其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会;或为推动公司债 上市商业银行重返交易所[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朱宝琛;上市商业银行可申请发债补充资本[N];证券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朱宝琛;上市商业银行时隔13年重返交易所债券市场[N];证券日报;2010年
4 戴磊;国有上市商业银行拓展海外业务条件基本成熟[N];金融时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张汉青;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亟待完善[N];经济参考报;2005年
6 张朝晖;国有上市商业银行保持良好流动性[N];中国证券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周,
本文编号:1517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517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