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甫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用人机制
本文关键词: 储蓄银行 上海商业 陈光甫 用人机制 银行业 总经理 地毯式 民营银行 商业银行 实习学校 出处:《中国金融》2011年2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1915年创立时资本才10万元,实收资本不过7万元,当时被人讥笑为"小小银行",但它在总经理陈光甫的指领下,不到几年就进入了全国商业银行的前列,1935年跃升到民营银行的首位。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如此迅速的发展,与陈光甫所定位的"地毯式"经营策略密不可分。
[Abstract]:When the Shanghai Commercial savings Bank was founded in 1915, its capital was only 100,000 yuan, and the paid-in capital was only 70,000 yuan. At that time, it was ridiculed as a "small bank," but it was led by General Manager Chen Guangfu. In 1935, Shanghai Commercial savings Bank developed so rapidly that it was closely related to Chen Guangfu's "carpet" management strategy.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83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光甫 中国摩根[J];中国市场;2011年30期
2 魏革军;;金融史的魅力在于客观真实——访著名金融史学家洪葭管研究员[J];中国金融;2011年15期
3 李东卫;;韩国储蓄银行挤兑风潮反思[J];青海金融;2011年08期
4 崔善花;;韩国银行挤兑停业风波的启示及反思[J];吉林金融研究;2011年02期
5 刘昊虹;;西班牙银行业:并购来袭[J];现代商业银行;2010年07期
6 ;锐科技[J];中国企业家;2011年18期
7 李凤琪;;德国储蓄银行微贷技术本土化研究:潍坊银行案例[J];金融发展研究;2011年06期
8 ;新加坡考察体会摘编(一)[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1年07期
9 思今;;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中国财政;2011年14期
10 吴旦敏;;四明银行纸币[J];上海文博论丛;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吴景平;何旭艳;;抗战时期的上海华商信托业[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2 黄国妍;;构建适合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村互助储蓄银行模式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3 李一翔;;近代新式银行的放款利率及其对产业的影响[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4 巫云仙;李震亚;龚秀敏;韩莉;;从美日银行破产分析看我国银行业的风险防范[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5 崔滨洲;陈汉华;陈彬然;张进;石汉祥;裴自义;汪兴全;虢春华;万为华;周助新;胡和清;金鹏;倪遥遥;胡进;安俊;周永先;刘斌;石祖葆;;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研究[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2—2003年度)[C];2003年
6 张或定;方超;张劲峰;;清代湖南官钱局“汉钞”的发现与考证[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七期[C];2008年
7 吴景平;张徐乐;;关于对建国初期私营金融业研究的思考——兼论上海私营金融业的联合经营与联合管理[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刘文财;刘豹;张维;;中国股票市场价格噪声的非线性统计检验[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萧国亮;追忆陈光甫的谨慎与固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2 本报驻巴黎记者 马与雄;法政府推动储蓄和大众银行合并[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3 ;一次损失6亿欧元,法储蓄银行三高管辞职[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黎藜;储蓄银行遭挤兑后关门,韩出手援助[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本报驻韩国记者 莽九晨 本报记者 丁小希;韩国储蓄银行“挤兑潮”引发流动性担忧[N];人民日报;2011年
6 权香兰;韩国将救助储蓄银行以稳定市场[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7 记者 蒋飞;中投“探讨”参与西班牙储蓄银行重组[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吴心韬;韩国多家储蓄银行被曝发放非法贷款[N];中国证券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王镇江;兴衰系于时局 夹缝中的民营银行[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10 实习记者 杨颖桦;法国储蓄银行违规炒掉6亿欧元 董事长、CEO引咎辞职[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旭艳;上海信托业研究(1921-1949年)[D];复旦大学;2006年
2 蒋立场;上海银行业与国民政府内债(1927-1937)[D];复旦大学;2009年
3 张庆;论德国银行监管体制与结构模式[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薛念文;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研究(1915-1937)[D];复旦大学;2004年
5 胥德勋;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6 贾秀堂;南京国民政府“邮政储金汇业局”研究(1930-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鹏;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制度选择[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赵素萍;中国村镇银行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卞靖;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失衡深层机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10 孙岩;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演进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姬世东;基于产权角度的中国和德国银行效率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郭韶青;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3 马华;北洋政府时期中国金融现代化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4 宋波;我国地方商业银行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建新;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公司治理及其改革策略[D];厦门大学;2007年
6 秦利静;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动因和绩效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祝英丽;欠发达地区农户储蓄借贷行为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8 顾文嵘;信贷配给与关系型借贷[D];吉林大学;2006年
9 陈广兴;近代中国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08年
10 夏晓艳;论我国存款保险机构的制度构建[D];北方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41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541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