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 不良资产 处置方式 回收率 回归分析 出处:《数理统计与管理》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使用LossMetrics数据库中处置结束的不良资产,研究不同处置方式下不良资产回收率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不同处置方式之下不良资产回收率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不同处置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不良资产的质量特征,但处置方式的选择对不良资产的回收也有显著的影响,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的实践中更多地采用了相对好的处置方式。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LossMetrics database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recovery rat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under different disposal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non-performing assets recovery rates under different disposal methods. The choice of different disposal methods mainly depends on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but the choice of disposal methods also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ecovery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 in the practice of the disposal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more to adopt a relatively good way of disposal.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70933003) 国家973计划(No.2007CB814902)的资助
【分类号】:F83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佟铁成;日、韩两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比较与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陈浩;马宇超;陈暮紫;唐跃;王博;陈敏;杨晓光;;不良贷款有无回收判别:一类可选变量的支持向量机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宋晓东;韩立岩;;基于双隶属模糊支持向量机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J];工业工程;2012年01期
2 王东浩;陈暮紫;黄意球;陈敏;杨晓光;;不同规模中小型企业不良贷款回收率结构特征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12期
3 陈暮紫;黄意球;陈敏;杨晓光;;基于logistic模型族的不良贷款极端零回收强度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田婧;韩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及其启示[D];吉林大学;2011年
2 周小林;商业性收购不良资产回收率特征及预测模型[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琳琳;我国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的思路和途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徐嘉泽;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中政府功能定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金载润;不良资产法律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6 熊英;我国问题银行重组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黄橙紫;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转型期的宏观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忠阳;违约损失率(LGD)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05期
2 武剑;内部评级法中的违约损失率(LGD)模型——新资本协议核心技术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02期
3 沈沛龙;崔婕;;内部评级法中违约损失率的度量方法研究[J];金融研究;2005年12期
4 叶晓可;刘海龙;;银行不良贷款违约损失率结构特征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6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建设银行 刘桂峰 袁桂军 任德奇 阎岚;[N];金融时报;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亚宏;;浅析我国处置不良金融资产的效率[J];中国总会计师;2006年02期
2 许辰;李常青;;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技术模式选择初探[J];开发研究;2009年06期
3 黄志凌;何德旭;刘海虹;;不良资产处置绩效的关键:提升尽职尽责水准[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李文航;付瑶;;国际上不良资产处置经验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郑杨;;尽快完善政策法规 规范处置不良资产[J];中国货币市场;2003年05期
6 郭金春;陈璇;;不良资产处置的战略选择:建立有问题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J];特区经济;2006年03期
7 胡斌;;不良资产的界定与处理方式的探讨[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8期
8 董天天;;商业银行打包处置不良资产方法浅析[J];经营管理者;2009年10期
9 尹矣;高尚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基于美国金融同业经验的视角[J];农村金融研究;2011年04期
10 郭象;;不良资产管理的处置策略[J];商业经济;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向阳;;经营目标责任制下不良资产处置策略[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二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顾俊波;;整合资源 加快转型 有效搭建业务增长平台[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二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唐伟;于明星;;对地方小银行不良资产集中处置模式的探讨[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陈长春;梁星;;国企不良资产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二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第三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论文集(2002)[C];2002年
5 易增维;廖庆萍;;浅谈安源煤矿洗煤回收率的计算及误差分析[A];江西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西省煤炭学会第九次优秀论文评选[C];2006年
6 叶其辉;李核;常玉;孙艳辉;陈红雨;;提高湿法提纯多晶硅回收率的方法[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蒋汉祥;孙善长;张立锋;张廷波;;电厂灰、铝土矿电热法生产FeSiAl合金[A];2009(重庆)中西部第二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郑承平;;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GFAAS)测定砷、锡和锑[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9 黄新华;李建华;卢锦辉;;新粗苯工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苏、鲁、皖、赣、冀五省金属学会第十四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建军;张勇;;拍卖机制在不良资产处置中的应用研究[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西林;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过半[N];中国企业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胡万年 徐亚丽 金立新;创新是关键[N];金融时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王 智;不良资产处置成为结构调整动力[N];经济日报;2003年
4 曾凡龙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业行总行营业部;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之痛[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白柯;中外专家共解不良资产处置难题[N];中国经营报;2001年
6 董波 李波;黑龙江鸡西分行不良资产处置清收两不误[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
7 张魁兴;不良资产“盛宴”不应让外资独享[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8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总裁 田国力;积极探索不良资产证券化 完善不良资产处置手段[N];金融时报;2005年
9 ;建行加紧不良资产处置创新[N];证券时报;2003年
10 张顺和;不良资产处置:新思路 新出路[N];中华合作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凤朝;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方法与价值变现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赵永军;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行与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王嘉川;我国证券业不良资产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李卫;我国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决策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唐艳芳;论降低银行不良资产的政府作为[D];厦门大学;2006年
6 王建军;我国债权类不良资产市场化定价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徐懿;基于防范道德风险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刘铮;转轨时期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方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9 麦强;基于违约概率和回收率负相关假设的信用风险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宋学君;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回收与改性利用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洋;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蒋西;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有效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彭琼琳;我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处置的AMC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杨明隽;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中的运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夏坤;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金鲜峰;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张凤龙;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探讨[D];吉林大学;2005年
8 姚启军;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及法律风险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胡超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彭馥;外资参与我国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530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553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