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及其规模测算
本文选题:中国影子银行 切入点:信用创造机制 出处:《经济管理》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十年来,中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规模迅速扩大,这虽然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为国内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但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安全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对中国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突破相关文献所做的研究,根据影子银行的基本属性,将中国影子银行划分为金融机构类影子银行和民间融资类影子银行,并以信用创造为理论视角,系统分析了这两类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较为合理的测算方法,选取2003~2012年的样本数据,对样本期内中国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规模进行了具体测算,最后还提出了趋利避害、促进中国影子银行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Abstract]:In the past decade, the scale of credit creation in China's shadow banks has expanded rapidly, which has eased the financing bottleneck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injected vitality into the domestic financial market, but has also had some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securit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credit creation of shadow banking in China. The shadow banking in China is divided into shadow bank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shadow banks of private financing, and the credit creation mechanism of these two types of shadow banks i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edit creation. This paper designs a more reasonable calculation method, selects the sample data from 2003 to 2012, calculates the credit creation scale of China's shadow bank in the sample period,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method of seeking advantages and avoiding disadvantage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Shadow Bank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策略研究”(08AJY029)
【分类号】:F83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达;;论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运作、影响及监管[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1期
2 朱孟楠;叶芳;赵茜;王宇光;;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问题——基于最优资本监管模型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7期
3 毛泽盛;万亚兰;;中国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稳定性阈值效应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11期
4 林毅夫;孙希芳;;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8年09期
5 卢川;;中国影子银行运行模式研究——基于银信合作视角[J];金融发展评论;2012年01期
6 周莉萍;;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效应和应对思路[J];金融评论;2011年04期
7 丁俊峰;刘惟煌;钟亚良;;民间融资市场与金融制度[J];金融研究;2005年12期
8 李建军;;中国未观测信贷规模的变化:1978~2008年[J];金融研究;2010年04期
9 李波;伍戈;;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挑战[J];金融研究;2011年12期
10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与成都分行调查统计处联合课题组;;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及外延[J];金融发展评论;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全权;;中国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基于单方程估计和系统估计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2年04期
2 陆岷峰;王虹;;关于资金价格双轨制的负效应及并轨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范小云;肖立晟;王博;;银行监管对银行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基于市场准入与经营范围监管视角的研究[J];财经研究;2010年04期
4 马勇;陈雨露;;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银行业的发展[J];财经研究;2010年08期
5 王勋;赵珍;;中国金融规模、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省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1年11期
6 马勇;;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的金融体系结构[J];财经研究;2012年01期
7 齐友发;;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及启示[J];财会通讯;2011年17期
8 李湛;香伶;;中国省际债务结构的差异化——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04期
9 邢天才;吉敏;张阁;;银行业竞争度问题研究最新发展[J];金融论坛;2011年07期
10 侯晓辉;王青;冯宗宪;;金融生态与中国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唐品;魏守华;姜宁;;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中的金融依赖及省际比较(讨论稿)[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郑小婧;姜宁;魏守华;;转型金融体制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的考察——以长三角地区为背景[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高明;刘玉珍;;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机制、效率与实证挑战[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宋国良;高超;宋成;;中国式影子银行兴起的原因及其宏观效应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5 徐宝林;陈澍;;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基于2005-2012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高玮;市场集中度、竞争与商业银行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湛;中国企业债务结构和债务工具选择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邵传林;制度变迁下的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自农户视角观察[D];西北大学;2011年
5 邢勇;巴塞尔资本协议下的银行风险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蒙蒙;中国西部地区农村牧区民间借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钱良信;金融发展、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D];安徽大学;2011年
8 何蛟;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周杰琦;金融发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用机制与实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李发f;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凌敏;浙江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鲁涛;国有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陈晓莹;东北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芸;金融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戴军;美国放弃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解析[D];浙江大学;2011年
7 席建成;陕西省农村金融支农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曹明;中国金融脆弱性实证分析及对策建议[D];西北大学;2011年
9 黄祖键;金融与服务业发展[D];暨南大学;2011年
10 王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下的最优融资模式结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国刚;;经纪人机制与多层次股票市场[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2 卢现祥;论我国的体制性非正式金融[J];财贸经济;1997年05期
3 范洪波;国有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J];金融论坛;2004年07期
4 胡金焱;李永平;;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比较成本优势与制度互补[J];东岳论丛;2006年02期
5 易宪容;;美国次贷危机的信用扩张过度的金融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12期
6 周莉萍;;货币乘数还存在吗[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1期
7 王达;;论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运作、影响及监管[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1期
8 周莉萍;;论影子银行体系国际监管的进展、不足、出路[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1期
9 胡祖六;东亚的银行体系与金融危机[J];国际经济评论;1998年Z3期
10 孙莉;中国民间金融的发展及金融体系的变迁[J];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雪琴;;从风险视角探讨影子银行及其中国化现状[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1年09期
2 游春;;中外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机制辨析[J];海南金融;2012年06期
3 陈伟;刘明;林琳;;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形成模式与风险探讨[J];现代金融;2012年07期
4 ;解构中国影子银行[J];资本市场;2013年04期
5 刘满平;;科学对待影子银行[J];宏观经济管理;2013年04期
6 张菲菲;;“影子银行”连累银行理财 规范透明是发展正途[J];中国金融家;2013年02期
7 李婷;;我国影子银行的系统风险及监管[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5期
8 张雄杰;;国内影子银行的风险研究[J];商;2013年10期
9 袁齐;;中国式影子银行监管的新思维[J];吉林金融研究;2013年05期
10 王雪玉;;中国影子银行 金融体系的不定时炸弹[J];金融科技时代;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崔宇清;;影子银行及其监管问题研究——基于影子银行工具的法律分析[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2 宋国良;高超;宋成;;中国式影子银行兴起的原因及其宏观效应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3 尚玮;;影子银行风险防范与法律规制研究[A];金融法学家(第四辑)[C];2012年
4 徐宝林;陈澍;;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基于2005-2012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5 李真;;“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风险与法律监管路径[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6 梁涛;;分业监管模式下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的进化博弈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邦咨询研究员 贺军;对“影子银行”要一分为二[N];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杨冬 邱晨;影子银行问题:中国式次贷危机?[N];证券时报;2011年
3 谭洪涛 蔡春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影子银行影响金融稳定的内在机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记者 金立新;对“影子银行”监管如何到位?[N];金融时报;2011年
5 记者 马翠莲;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和规范[N];上海金融报;2012年
6 记者 王宇 王培伟;“影子银行”魅影几重[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7 本报记者 张小平;争议影子银行:对舶来品不宜对号入座[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8 张茉楠;影子银行挑战全球金融监管[N];经济参考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陈莹莹;影子银行“野蛮生长” 繁荣背后暗藏隐忧[N];中国证券报;2012年
10 新金融记者 张晨曲;“影子银行”考验全球监管[N];新金融观察;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于菁;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2 张宏铭;中国影子银行效应、风险及监管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晗;影子银行系统助推次贷危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姜震;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马先先;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齐淼;中美影子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监管及比较[D];复旦大学;2011年
5 崔丹桔;影子银行监管的国际实践对中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3年
6 战宏;中国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徐静;影子银行及监管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8 郝婧雅;论中国式“影子银行”的法律规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9 乔静予;影子银行体系风险及其传导机制研究[D];外交学院;2013年
10 吉祥;中国影子银行发展及其监管[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67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567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