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我国通胀预期与通胀的动态关联性——基于宏观金融模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6 20:32

  本文选题:仿射无套利 切入点:宏观因子 出处:《中国管理科学》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胀预期问题已成为当前和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我国不同期限国债的名义和实际收益建立了含有宏观因子和潜在因子的仿射无套利模型,从通胀补偿中分解出了通胀预期。研究认为:分解出的短期和中期通胀预期与通胀率的动态关联性较强,而长期通胀预期和通胀率的动态关联性较弱;各期限通胀预期都不是理性预期,但中期和长期预期是适应性预期;发现CPI是影响通胀预期的最重要因素,其影响效果随着期限增加而增大;存款利率对通胀预期的影响效果次之,对短期和中期预期有正向影响,且随期限增加而减小,对长期预期有负向影响,且随期限增加而增大;但M2对通胀预期的影响并不显著;短期和中期通胀预期的事前和事后预测能力都优于央行调查预期。
[Abstract]:The problem of inflation expectation has become a problem that must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current and next stag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an affine arbitrage model with macro factor and potential factor is established for the nominal and actual income of China's national debt with different maturiti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hort and medium term inflation expectations a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flation rate, while the long-term inflation expectations have a weak dynamic correlation with the inflation rate. The term inflation expectations are not rational expectations, but the medium and long term expectations are adaptive expectations. It is found that CPI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inflation expectations, and its effec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erm. The effect of deposit interest rate on inflation expectation is the second, and it has positive effect on short-term and medium-term expectation, and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erm, and has negative effect on long-term expectation, and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erm, but M2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inflation expectation. Both short- and medium-term inflation expectations are better than the central bank's survey forecasts, both ex ante and ex post.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山西大同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73044)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09YJA790028) 辽宁省创新团队项目(2008T054)
【分类号】:F822.5;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永宁;赵钧;黄明皓;;经济学家的通货膨胀预期:理论与实证[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04期

2 吴吉林;金一清;张二华;;潜在变量、宏观变量与动态利率期限结构——基于DRA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0年01期

3 孙皓;石柱鲜;;中国利率期限结构中的宏观经济风险因素分析——基于宏观-金融模型的研究途径[J];经济评论;2011年03期

4 赵留彦;;中国通胀预期的卡尔曼滤波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5年03期

5 杨继生;;通胀预期、流动性过剩与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性质[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6 徐亚平;;通货膨胀预期形成的模型刻画及其与货币政策的关联性[J];金融研究;2010年09期

7 姚余栋;谭海鸣;;中国金融市场通胀预期——基于利率期限结构的量度[J];金融研究;2011年06期

8 李宏瑾;钟正生;李晓嘉;;利率期限结构、通货膨胀预测与实际利率[J];世界经济;2010年10期

9 袁靖;薛伟;;中国利率期限结构与货币政策联合建模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超;王智强;;宏观经济政策、预期形成方式与通货膨胀[J];商业研究;2011年12期

2 于光耀;徐娜;;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理性还是适应性[J];财经科学;2011年11期

3 张明;谢家智;;中国地区价格的空间相关性及传导差异的因素分析——基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2年03期

4 李春琦;翁毅;;我国居民通胀预期的测度:基于银行间债券市场数据的方法[J];财经研究;2012年04期

5 张会清;王剑;;我国通胀演变的决定因素与传导机制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02期

6 潘敏;夏庆;张华华;;货币政策周期与国债利率期限结构[J];财贸研究;2012年01期

7 郑芳燕;;从利率政策视角解读两次危机[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8 陈国进;颜诚;;中国真实利率的平稳性和区制性: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J];当代财经;2010年10期

9 张勇;;银行非自愿超额准备金与宏观经济波动: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12年01期

10 陈享光;袁辉;;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研究的最新进展[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国富;谢卿;;中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研究综述及实证检验[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2 张焕明;;价格波动会影响通货膨胀吗?CUKIERMAN假说的中国经验验证[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3 唐亮;万相昱;;基于价格黏性对流动性过剩的内生化解释[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梅华;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昊;广义经验似然方法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薛永刚;人民币汇率及其波动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朱映凤;中国通货膨胀的门限效应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李世华;中国失踪货币和流动性过剩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袁晨;具有异质主体的非线性动态定价模型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7 王庆皓;金融危机中的政府“救市”:理论与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齐鹰飞;短期通货膨胀动态:理论和中国实证[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孙音;流动性过剩、最优利率规则与通胀目标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检验与冲击响应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李颖;中国物价波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倩;中国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汪明明;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于羽;货币政策的通胀与通缩效应[D];吉林大学;2011年

4 孙晓满;对2000-2010年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雪璐;我国菲利普斯曲线形式及通货膨胀预期管理[D];吉林大学;2011年

6 郭向明;基于压力测试的我国通货膨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袁恬野;后危机时代通胀预期对我国通胀影响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8 王寅寅;地方政府收支、财政分权与通货膨胀[D];复旦大学;2011年

9 池周锋;粘性信息与中国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常悦;大型经济体货币政策跨国溢出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金全;王勇;张鹤;;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因素的动态相依性——基于VAR模型的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5期

2 李永宁;;通货膨胀预期形成、锚定:基于消费者和经济学家预期的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4期

3 赵博,雍家胜;菲利普斯曲线研究在中国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9期

4 李永宁;赵钧;黄明皓;;经济学家的通货膨胀预期:理论与实证[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04期

5 惠恩才;;国债收益率曲线与宏观经济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06期

6 赵进文;高辉;;中国利率市场化主导下稳健货币政策规则的构建及应用[J];经济学(季刊);2004年S1期

7 洪永淼;林海;;中国市场利率动态研究——基于短期国债回购利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6年01期

8 徐亚平;;货币政策有效性与货币政策透明制度的兴起[J];经济研究;2006年08期

9 王少平;彭方平;;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非线性转换[J];经济研究;2006年08期

10 刘金全;郑挺国;;利率期限结构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与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魏玺;引入宏观政策变量的中国利率期限结构微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马庆魁;我国货币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及其与宏观经济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陈震;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正南;王万军;陈春华;;基于增长态归因矩阵法的中国产业动态关联分析[J];软科学;2012年11期

2 陈昕;;旅游产业经济中四大效应的动态关联预测[J];统计与决策;2013年22期

3 李厚廷;;制度多样性及其动态关联[J];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4 王君美;;城市与农村消费价格指数的动态关联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年10期

5 史志琳;;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汇市、股市的动态关联性探析[J];商业时代;2011年06期

6 邱洪华;;中国银行业创新绩效与专利活动的动态关联[J];金融论坛;2013年02期

7 柳劲松;;民族地区财政支出与义务教育供给的动态关联研究——基于1979-2006年数据的VAR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9年03期

8 王妍;陈守东;;中国金融压力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研究[J];金融论坛;2012年02期

9 张颖;刘金全;隋建利;;我国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联机制测度[J];税务与经济;2009年06期

10 彭定,

本文编号:1621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621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5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