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控通胀”还是“保增长”——我国货币政策非线性反应规则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7 07:33

  本文选题:非线性货币政策 切入点:产出 出处:《管理评论》201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货币政策特点,建立了非线性最优货币政策选择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与通胀和产出变动之间的非线性反应规则进行了研究。然后分别在将通胀率和产出增速作为门限变量的前提下,利用门限回归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化进行实证研究和对比,验证了我国货币政策非线性特征的存在,并最终将产出增速确定为门限变量。进而,采用逐段回归方法,分别在不同的产出增速区间得到了货币政策对通胀和产出增长的非线性反应形式。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2010年1月到2012年6月间,我国货币政策规则转化的产出增速门限分别为13.2942%和17.9923%,由此将转化区间划分为低增长、温和增长和高增长三个区间。在低增长和高增长时期,央行的利率调节更直接的体现为对实际产出变动的响应,在温和增长区域,更趋向于对通胀水平的调节。此外,相对于低增长区域,高增长区域中产出增速对利率的影响显著性更高,但影响程度却较小,体现了我国货币政策调节的非对称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a nonlinear optimal monetary policy choice model i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This paper studies the nonlinear response rules between monetary policy and inflation and output changes in China, and then takes inflation and output growth as threshold variables, respectively. The threshold regression model is used to study and contrast the change of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which verifies the existence of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and finally determines the output growth rate as threshold variable. Then, the piecewise regression method is adopted. The nonlinear response of monetary policy to inflation and output growth is obtained in different output growth rang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this paper show that, between January 2010 and June 2012, The threshold of output growth rat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rules in China is 13.2942% and 17.9923, respectively. Thus, the transformation range is divided into three regions: low growth, moderate growth and high growth. The central bank's interest rate adjustment is more directly reflected in its response to changes in real output, and in moderate growth regions it tends to adjust to inflation levels. The effect of output growth on interest rate is more significant but less significant in high growth region which reflects the asymmetry of monetary policy regulation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702156)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0YJC790196) 北京市教委青年英才计划、中央专项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NKZXB10033)
【分类号】:F224;F82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武娜;王群勇;;金融稳定还是经济增长: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门限转换特征[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4期

2 夏斌,廖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3 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4 陆军,钟丹;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协整检验[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5 王建国;;泰勒规则与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6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可容忍区间探讨——《通货膨胀趋势研究》课题系列之二[J];统计研究;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腾飞;;货币政策价格效应的有效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井百祥;任为;王伟华;;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相关性分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黄晓畅;;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关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探索[J];北方经济;2012年04期

4 段京怀;论宽松的货币政策适用的条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李钊,王舒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框架的构建[J];商业研究;2003年15期

6 王宏涛;张鸿;;中国CGG货币规则模型的建立及其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6期

7 刘春季;;我国货币中性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8 许先普;;通货膨胀目标制宜于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吗?——基于弹性目标规则分析框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袁靖;;规则与相机抉择货币政策适度性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余元全;;资产价格影响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兼论当前高物价的根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荔;田岗;侯利英;;外汇储备、外汇交易量与CHIBOR利率的VAR模型(2000—2004)——兼论“三元悖论”下冲销干预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2 王维安;贺聪;;房地产价格与货币供求:经验事实和理论假说[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3 邱崇明;张亦春;牟敦国;;资产替代与货币政策[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4 王国松;;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货币政策调控效应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5 杜朝运;罗海;;信贷配给理论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薛鹤翔;许志伟;罗大庆;;投资流动性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能稳定经济吗?[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戚丛丛;;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货币政策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鄢泽照;;经济发展与就业的动态关系研究[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9 王璐;欧世建;;中国利率政策操作:历程、特征与泰勒规则的适用性考探[A];第三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刘松林;龚承刚;李松华;;货币政策及其外生冲击传导——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视角[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1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莉;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蔡洋萍;通货膨胀目标制下基于模型不确定性的最优货币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范建华;股票市场稳定性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韦邦荣;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0年

7 黄武俊;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9 崔健;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经济周期波动[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陈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云婷;基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我国货币政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屈玲;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鹏超;关于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问题的探讨[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吕小锋;利率规则在我国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俊芳;我国货币政策对产出的传导渠道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娜;有关中国通货膨胀压力和趋势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尚楠楠;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可行性检验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高明;我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的效应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汪明明;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林景润;我国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及经济波动的非对称性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泽广;王群勇;高明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多重均衡关系因果模式的再思考[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5期

2 李维刚;泰勒规则、联储货币政策及我国货币调控问题的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06期

3 李扬,彭兴韵;解析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及其货币政策理念[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02期

4 夏斌,廖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5 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6 陆军,钟丹;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协整检验[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7 郑超愚,陈景耀;政策规则、政策效应、政策协调:现阶段中国货币政策取向研究[J];金融研究;2000年06期

8 戴根有;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J];金融研究;2000年09期

9 刘斌,张怀清;我国产出缺口的估计[J];金融研究;2001年10期

10 彭方平;王少平;;我国货币政策的微观效应——基于非线性光滑转换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7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林;八十年代美国金融改革中货币政策的巨大变化[J];世界经济研究;1986年05期

2 王松奇;;适度松动货币政策 刺激工业生产回升——关于目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建议[J];经济纵横;1986年11期

3 尚福林;;从有效控制总需求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衔接[J];金融研究;1987年10期

4 苏存;;就业刚性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金融研究;1988年05期

5 邓乐平;论货币供求及总供求的关系[J];经济学家;1989年04期

6 陈汝议;;日本经济稳定增长时期的货币政策[J];金融研究;1990年03期

7 陈洪 ,唐国兴;我国货币供给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8 苑德军;论货币政策波动周期[J];当代经济科学;1991年03期

9 何孝星;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互约性的理论分析与现实思考[J];南开经济研究;1992年06期

10 李培仁;马天禄;张旅萍;;当前有效实施货币政策面临的十个问题[J];武汉金融;199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超林;;1984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演变[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张国良;曲国库;;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效果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刘莉亚;;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差异化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4 朱孟楠;严佳佳;;货币替代对货币政策运行的影响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许坚;;运用土地政策调控宏观经济可以弥补货币政策的不足[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四个全国“土地日”:坚持科学发展观 珍惜每一寸土地论文集[C];2004年

6 曹永琴;;贫困是非对称货币政策的副产品吗?——理论及基于中国1952—2006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7 孙日瑶;;论货币政策的不完备性与我国对策[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8 闫素仙;;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刘锡良;李镇华;;信用配给理论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李增刚;;货币问题的新政治经济学[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银行秦安县支行副行长 李来福;秦安支行:从六个方面有效实施货币政策[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李可邋高洪艳 实习记者 宋菲;从紧的货币政策会淡出[N];中国贸易报;2008年

3 记者 李倩;央行雷霆行动 落实适度宽松[N];金融时报;2008年

4 闫立良;周小川:制定货币政策要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N];证券日报;2008年

5 董少鹏;“适度宽松”早有量化指标 无须担忧朝令夕改[N];证券日报;2009年

6 兴业银行 资深经济学家 鲁政委;流动性“极度宽松”转向“适度宽松”[N];中国证券报;2009年

7 林纯洁 胡刘继;宽松货币政策带动商品价格重回上升轨道[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8 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 管涛;避免因为成功而失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9 王自力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动摇,,是威胁复苏持续的最危险因素[N];中国会计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季小舟;美元指数震荡后或续跌势[N];华夏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庆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胡新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孙志贤;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卢佳;贸易信贷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张西征;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决策[D];南开大学;2010年

6 伍戈;转轨经济中的商业银行特征与货币政策效率[D];复旦大学;2004年

7 刘艳武;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与选择[D];吉林大学;2004年

8 方卫星;货币政策的目标设定制度——机理与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高莉;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新挑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江武成;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发展——以中国通货紧缩时期为例的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子尧;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2 周晔;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3 邹忠伟;金融开放条件下的中国货币政策[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4 庞拥军;资产价格波动下的货币政策选择[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瑞丽;试析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的关系[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徐英吉;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7 吴兴敏;我国货币政策资本市场传导途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李静洁;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谢亚;面向新世纪的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D];天津财经学院;2001年

10 阿日古那;货币政策低效之成因及对策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23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623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a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