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19 23:10

  本文选题:信用评级 切入点:评级机构 出处:《中国金融》2011年1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此次美国信用评级事件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其背后反映出来的美欧未来经济前景问题,而不是评级所造成的金融市场短期的动荡2011年8月5日,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公司(以下简称"标普")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下调至AA+,这是1917年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穆迪授予AAA级后的首次下调。此事一出立刻引起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市场的强烈震动。在随后的第一个交易日(8月8日),世界范围内的股市指数全面下跌:美国三大指数下跌幅度在5%~7%不等,欧洲和亚洲的主要交易市场当天也有3%~4%的跌幅,拉美的阿根廷股市更是一天之内下跌了10.73%。
[Abstract]:What really merits our attention in this US credit rating incident is the future economic outlook for the US and Europe as reflected behind it, rather than the short-term turmoil in the financial markets caused by the ratings on August 5th 2011. Standard & Poor'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rating agencies, downgraded the US sovereign credit rating from AAA to AA. This was the first downgrade of the U.S. sovereign credit rating since Moody's awarded the AAA rating in 1917. It immediately shocked marke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round the world. It was followed by the first trading day (August 8th, worldwide). The stock market index fell across the board: the three major indexes in the United States fell by anywhere from 5% to 7%. Major markets in Europe and Asia also lost 3 percent on the day, while Argentine stocks in Latin America fell 10.73 percent in one day.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83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标准普尔公司宣布下调美国3A主权信用评级至AA+[J];甘肃金融;2011年08期

2 刘洪;;不得人心的评级机构[J];中国海关;2011年08期

3 孙祁祥;刘宇飞;段誉;;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的影响[J];中国金融;2011年16期

4 缥缈;;标普捅了“马蜂窝”[J];新理财;2011年09期

5 杨冬梅;张春明;;后危机时代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再思考[J];天津经济;2011年06期

6 李聪;;评级“斗法”[J];中国企业家;2011年16期

7 ;美国信用降级 考验全球市场[J];甘肃金融;2011年08期

8 李小晓;;打破美国主权信用评级“3A神话”的标准普尔[J];金融博览;2011年09期

9 ;外刊[J];中国海关;2011年08期

10 江涌;;美国金融强权的奇异逻辑与标准[J];国有资产管理;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红;郭志明;;影响我国企业主体信用评级因素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柳;;关于在美国信用评级行业引入竞争机制的争论及启示[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贾强;杨华;徐靖波;;后危机时代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的策略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余其煌;;信用评级及信用等级的转移[A];Data Analysis, Econo-physics and Risk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5 张玲;曾维火;;基于Z值模型的上市公司信用等级转移矩阵实证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孙日瑶;;征信管理应注重加强品牌建设[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高振勇;;吉林省企业债券市场的现状、成因与对策[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桂银香;;美国次级债券产品形成机理及风险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9 于兆吉;;基于信用级别的银行信贷优化模型[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10 王建军;岳嵩;;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肖华;希腊信用评级下降致股市大跌的启示[N];中国商报;2010年

2 辛义 朱婧;信用评级有那么可信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3 本报记者 包征宇;本土信用评级行业探查[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4 记者 张莫;美国信用评级遭评级机构“警告”[N];经济参考报;2011年

5 安邦咨询公司高级研究员 陈和午;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明显低估[N];证券时报;2009年

6 记者 朱周良 见习编辑 艾家静;也该给美国评评级了[N];上海证券报;2010年

7 冯武勇;评级机构遭疑 监管风声趋紧[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卜晓明;涉嫌忽悠评级机构,欧美8银行歪招多[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本报记者 商灏;掌握信用评级话语权是战略目标[N];华夏时报;2010年

10 杨川梅;信用评级正在消除“美国烙印”[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鑫;信用评级的本质属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张贵清;信用风险评级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苏宁华;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石智勇;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的内部评级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张玲;基于判别分析和期望违约率方法的信用风险度量及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李兴法;信用风险理论、模型及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7 秦默;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8 冯建友;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发展与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国淼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郑大川;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下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法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倩;我国信用评级问题研究—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廖昆;我国MBS信用评级模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征永中;中国建设银行客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改进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4 王平;商业银行企业客户信用评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倪荣威;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徐光勇;一种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方法及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7 贾晓楠;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用评级方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严富国;银行内部信用评级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9 陈实;商业银行信贷领域信用评级及信用风险度量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曾维火;商业银行信贷评级及其经济资本配置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36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636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8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