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2 19:45

  本文选题:非正规金融 切入点:减贫效应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非正规金融,已逐渐成为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主要融资渠道。然而,就非正规金融的减贫效应而言,则至今缺少准确、有效的评价。为此,本文立足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构建了非正规金融减贫效应的空间计量模型,采用中国农村省域面板数据定量研究了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村贫困发生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比正规金融有更强的减贫力度。为实现农村减贫,需要从非正规金融发展、农村财政投入、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Abstract]:Informal finance, which emerged in the 1980s,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financing channel for the poor in rural China. However, in terms of the poverty reduction effect of informal finance, there is a lack of accurate and effective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ndogenous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of the poverty reduction effect of informal finance, and quantitatively studies the poverty reduction effect of rural informal finance in China by using provincial panel data. China's rural informal finance has a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incidence of rural poverty, and has a stronger poverty reduction effort than formal finance. In order to achieve rural poverty reduction, we need to develop from informal finance and rural financial input. Rural labor force transfer and other aspects to be resolved.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南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路径设计与战略选择”(12&ZD10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与财政金融支农服务创新研究”(14BJY12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832.35;F32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曙霞;严玉华;;中国农村民间信用缓解贫困的有效性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10期

2 胡宗义;李鹏;;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我国31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3年02期

3 邵传林;;农户偏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动因: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J];上海经济研究;2012年02期

4 冉光和;汤芳桦;;我国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01期

5 徐璋勇;郭梅亮;;转型时期农村非正规金融生成逻辑的理论分析——兼对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现象的解释[J];经济学家;2008年05期

6 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7 谢平;徐忠;;公共财政、金融支农与农村金融改革——基于贵州省及其样本县的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8 马光荣;杨恩艳;;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与创业[J];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9 胡金焱,张乐;非正规金融与小额信贷:一个理论述评[J];金融研究;2004年07期

10 钱水土;陆会;;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与农户融资行为研究——基于温州农村地区的调查分析[J];金融研究;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树娟;霍学喜;何学松;;重复博弈下的农户信用机制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2 李明桥;于岚;;论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完善农村正规金融的可行性——基于制度和功能的视角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3 陈兴平;陈明根;;关于发展我国农地金融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4 刘恩云;;中国农村民间金融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5 马晓青;刘莉亚;王昭君;;农户信贷需求与信贷抑制的地区差异性分析——基于2010年江苏、河南、四川3省农户调查问卷[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6 刘丽萍;;新农村建设中消除“供给型金融抑制”问题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王迪;;建立健全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3期

8 刘彦伟;;教育借贷能否促进学业表现?[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6年02期

9 柳江;;信息不对称、贷款偏好与中小企业融资难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1期

10 陈宝政;;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俱乐部收敛性[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李明贤;文春晖;;我国融资制度创新的障碍分析及绩效改进[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高纹;;小额信贷与金融原则——孟加拉格拉明银行经营模式的再思考[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刘彦伟;岳昌君;;教育借贷、人力资本积累与工作找寻[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杨明基;魏长江;;西部地区小额信贷实证研究——以甘肃省农户小额信贷为例[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6 徐晓萍;李猛;;30年来农村金融改革的逻辑——基于新比较经济学的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7 张元萍;陈闯;王力平;;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构建与整合——基于要素重组下三维动态模型分析[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8 郭梅亮;徐璋勇;;转型时期农村非正规金融生成逻辑的理论分析:一个比较的视角——兼对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现象的解释[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尹继东;王秀芝;;地区收入差距与人口迁移的关系:以中部地区为例[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钟田丽;贾秋莹;蒋永敏;;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武民;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陆冰然;非正式制度,社会资本与契约选择[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殷志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运行机制和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杨迪航;农户融资困境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7 蒋满霖;中国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林;河北省粮食生产的自然灾害补偿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王跃梅;农村劳动力外流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邵传林;制度变迁下的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自农户视角观察[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侯利文;需求导向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郑木溪;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小专;基于认知偏差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泓震;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服务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宋德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漆南;商业银行关系型信贷模式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8 丁晨;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倩;青岛市民间借贷中介机构行为特征与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李小芬;小微企业关系型融资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学文;王辰华;吕忠伟;;农户的金融需求与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冯星光;张晓静;;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规模变动相关性研究——来自北京市城市居民的经验数据[J];财经研究;2006年04期

3 江曙霞;严玉华;;中国农村民间信用缓解贫困的有效性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10期

4 姚耀军;;非正规金融市场:反应性还是自主性?——基于温州民间利率的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09年04期

5 姚耀军;;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经济增长效应[J];财经研究;2009年12期

6 段景辉;陈建宝;;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非参数逐点回归解析[J];财经研究;2011年01期

7 吕炜;刘畅;;中国农村公共投资、社会性支出与贫困问题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5期

8 秦建军;武拉平;;财政支农投入的农村减贫效应研究——基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考察[J];财贸研究;2011年03期

9 许晓东,谢元态,吕莉萍;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新型农村资本支持体系研究[J];金融论坛;2004年08期

10 周苗苗,赵凡繁,吴冲锋;民间金融的独特形式——合会[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卓凯;非正规金融、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胡士华;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叶敏;信息甄别机制与金融深化——温州金融案例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丽莉;;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6年09期

2 储叶青;徐杰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非正规金融问题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李娟;金麟根;李童蕊;;发展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政策建议[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张朝晖;贾卓鹏;;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与规范[J];济南金融;2007年04期

5 莫易娴;余秀江;程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监管方式趋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郝东恒;陈礼丹;时学成;;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分析[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10期

7 徐艳梅;唐彪;;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利弊分析[J];金融经济;2008年22期

8 楚蓓;楚翔;徐秋云;;浅谈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J];消费导刊;2009年05期

9 陈东;陈小亮;;中国与印度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比较与启示[J];南亚研究季刊;2009年04期

10 蒋玲;;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管制机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梅亮;徐璋勇;;转型时期农村非正规金融生成逻辑的理论分析:一个比较的视角——兼对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现象的解释[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罗丙能;王科;周德翼;;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必要性:基于农户资金需求和借贷角度的分析[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朱建武 作者单位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农村非正规金融应“治之于未乱”[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 朱建武;规范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郭沛;初探农村非正规金融[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4 郭沛;初探农村非正规金融(下)[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5 王红翠 山东栖霞市委党校;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发展对策[N];财会信报;2012年

6 记者 黄竞仪;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急需“阳光化”[N];北京商报;2009年

7 杨雪婷;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应入正规军[N];北京商报;2006年

8 仲伟江 农行江苏省海安县支行;合作经济组织融资亟待培植制度环境[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岩;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演进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邵传林;制度变迁下的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自农户视角观察[D];西北大学;2011年

3 胡士华;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黄文胜;基于伊斯兰文化视角的新疆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晨;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延军;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3 周苑春;转型时期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4 郭梅亮;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制度变迁[D];西北大学;2009年

5 向明;“三农”政策下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建设探讨[D];复旦大学;2009年

6 余赛;农村非正规金融成因、变迁与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7 卢立香;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运行绩效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8 熊伟;农村非正规金融产生原因探究及发展路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9 俞建荣;体制转轨时期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制度演进与绩效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10 徐冬竹;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50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650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d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