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之间的风险传递效应研究
本文选题:股指期货 切入点:风险传递 出处:《统计研究》2011年11期
【摘要】:为探索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之间的风险传递效应,本文从日间交易信息和隔夜信息两个角度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和沪深300指数现货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之间的风险传递是双向的,股票现货对股指期货的风险溢出要大于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的风险溢出;并且,一市场收益对另一市场收益的影响具有正向杠杆效应,一市场风险对另一市场风险的冲击却具有反向杠杆效应;此外,尽管只有股指期货市场的隔夜信息对其日间收益具有预测能力,但任一市场的隔夜信息对另一市场的日间波动均存在显著的冲击效应。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isk transfer effect between stock index futures market and stock spot market,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Shanghai and Shenzhen 300 stock index futures market and the Shanghai and Shenzhen 300 stock index spot marke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day trading information and overnight informati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wind between the stock index futures market and the stock spot market. Risk delivery is two-way. The risk spillover of stock spot to stock index futures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stock index futures, and the influence of one market return on the other market returns has positive leverage effect. The impact of one market risk on another market risk has a reverse leverage effect; moreover, although only the overnight information of the stock index futures market has the ability to predict its daytime returns, However, the overnight information in any marke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aytime volatility of the other market.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处;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73026,7087305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9YJC790044,08JA790064) 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BJB015)的资助
【分类号】:F224;F83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方毅;张屹山;;国内外金属期货市场“风险传染”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7年05期
2 华仁海;刘庆富;;国内外期货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J];世界经济;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继光;中国期货市场的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徐信忠,杨云红,朱彤;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0期
2 蒋舒;吴冲锋;;中国期货市场的有效性:过度反应和国内外市场关联的视角[J];金融研究;2007年02期
3 华仁海;刘庆富;;国内外期货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J];世界经济;2007年06期
4 王群勇,王国忠;沪市A、B股市场间信息传递模式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肖辉,吴冲锋,鲍建平,朱战宇;伦敦金属交易所与上海期货交易所铜价格发现过程[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骁m8;孙英隽;;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策略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年07期
2 蔡向辉;杨嘉文;;股指期货抑制股市正反馈交易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分析——对全球主要市场的实证检验[J];南方经济;2010年11期
3 石春燕;刘传哲;;中国股指期货的股市稳定作用分析——基于正反馈交易视角[J];金融与经济;2011年03期
4 刘考场;李树丞;舒杨;;股指期货对于市场波动性影响的分析——基于KOSPI200和TAIEX股指期货的实证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蒋虹;曲丹丹;;基于VaR的沪深300股指期货风险管理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08年12期
6 龚志勇;李定安;;股指期货市场管制的信号传递模型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胡海波;;卖空机制与股指期货关系研究[J];时代金融;2009年05期
8 周鑫;张晓军;;国内股指期货定价模型初探[J];青春岁月;2011年04期
9 任燕燕;李学;;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超前滞后关系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杨帆;朱邦毅;;论股指期货引入对股票现货市场的联动影响[J];企业经济;200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张欢 编辑 衡道庆;炒房资金会否转战股市[N];上海证券报;2010年
2 王文帅邋毛晓梅;预警查处披着保险外衣的非法集资[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张杰;房地产政策松绑几率加码[N];中国房地产报;2008年
4 白洁纯邋刘诗平 明金维;中国房贷非美次贷,不会重演危机[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本报记者 邢英俊 通讯员 吴根兵;铜冠地产公司东湖养殖场规模经营显活力[N];铜陵有色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欧阳晓红 田芸;首选房地产“做空中国”势力外围集结[N];经济观察报;2011年
7 罗凯;给大新华物流提个醒[N];中国交通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韦立坚;连续竞价市场中的投资者学习、信息扩散效率与制度设计[D];天津大学;2012年
2 刘家国;基于突发事件风险的供应链利益分配与行为决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孙燕红;供应网络中的企业破产风险、传递机制及其控制策略[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姚宁;考虑跳跃与市场噪音条件下波动率估计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谢军;情绪投资组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波;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2 方问禹;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有效性相关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3 邢秉昆;我国股指期货市场避险功能的实证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4 黄晖;中美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监管比较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颜虎;沪深股指期货市场有效性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6 杨阳;中国股指期货市场涨跌幅制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牛放;我国股票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之间风险传导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8 车宏利;中国股指期货市场信息交易概率及其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陆炳德;多项目风险传递理论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10 王俊;金融风险的跨市场传递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81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681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