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不同汇率制度下汇率传递时滞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日本、巴西、阿根廷四国数据

发布时间:2018-04-03 18:44

  本文选题:汇率制度 切入点:汇率传递 出处:《经济评论》2011年04期


【摘要】:本文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选取中国、日本、巴西和阿根廷作为样本,运用1996-2009年的季度数据,分别对四国的汇率传递时滞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不同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存在差异,汇率传递均存在时滞。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传递效应的时滞更长;在相对浮动的汇率制度下,汇率传递的时滞相对较短。本文样本中,中国的汇率传递时滞最长,为18个月。因此,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确定汇率波动区间以及考察汇率政策效果时,需要考虑汇率波动对国内物价影响时滞的长短。同时,受我国外汇市场化程度的影响,货币当局应当合理引导汇率预期,以适应货币政策目标的需要。
[Abstract]:Using 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and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this paper selects China, Japan, Brazil and Argentina as samples, and uses the quarterly data from 1996 to 2009 to mak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xchange rate transfer delay of the four countri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influence of exchange rate changes on domestic price level under different exchange rate regimes, and the exchange rate transfer is delayed.Under the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 the time lag of exchange rate transfer effect is longer, and in the relative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the time lag of exchange rate transmission is relatively short.In the sample, China has the longest time lag of exchange rate transmission, which is 18 months.Therefore, in the course of the reform of RMB exchange rate regim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time lag of the influence of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 on domestic prices when determining the range of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and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exchange rate policy.At the same tim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marketiz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in China, the monetary authorities should reasonably guide the expectation of exchange r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monetary policy objectives.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汇率波动与通货膨胀对我国汇率传递效应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0YJA79011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83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孟春景;姚海军;郭昕;;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21期

2 毕玉江;朱钟棣;;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基于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07期

3 曾令美;周庆武;;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我国CPI的计量分析[J];上海金融;2008年10期

4 杨宇俊;门明;李伟平;;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的传递效应[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阳;;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传递效应[J];商业研究;2011年08期

2 汪红驹;张晓晶;;External Factors Are Only one Element Contributing to Inflation[J];China Economist;2008年05期

3 蓝乐琴;仇喜雪;;汇率、货币政策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基于协整和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09年05期

4 孙文莉;伍晓光;杨大鹏;;粘性机制下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跨国公司的视角[J];财贸经济;2011年03期

5 杜运苏;;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进口价格传递效应——基于企业类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9年05期

6 孙文莉;;汇率波动对差异化产品出口定价的影响[J];财贸研究;2010年01期

7 王伟;陶士贵;;不完全汇率传递的影响因素:研究与评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刘艺卓;吕剑;;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农产品价格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03期

9 叶茂升;肖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对我国输美纺织品价格的影响——基于汇改前后的比较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10 蔡祖劲;刘纪显;;人民币升值与物价上涨的悖论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唐东波;;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动态关系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亚晖;人民币汇率失调的测算及汇率传递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周阳;人民币汇率机制及其宏观经济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沁清;老龄化进程中的中国汇率政策[D];复旦大学;2010年

4 荣岩;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薛永刚;人民币汇率及其波动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文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7 姚远;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波动及其经济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郑鹏程;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邓晓;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沙文兵;人民币有效汇率与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昱;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出口产品价格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晶;汇率制度改革前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侯花;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部分商品价格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春丽;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孙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影响的统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孙波;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7 韩雪;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彦民;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9 冯望舒;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传递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金丹燕;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毕玉江;朱钟棣;;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基于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07期

2 胡海林;白东杰;;经典行为均衡汇率模型的基本框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彭国富;刘洪滨;张彩霞;;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人民币汇率合理性评价[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4 潘成夫;;银行结售汇与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5 陈六傅;刘厚俊;;人民币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7年04期

6 贺力平;;人民币汇率与近年来中国经常账户顺差[J];金融研究;2008年03期

7 刘亚;李伟平;杨宇俊;;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汇率传递视角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思跃;叶苹;;不同汇率制度下汇率传递系数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8期

2 刘龙庭;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对“J曲线效应”的实证分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2年03期

3 林勇;诺思模型与我国向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演进[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4 韦筱颖;关于增加货币供应量治理通货紧缩的思考[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6期

5 朱洪亮;具有时滞的Goodwin增长周期模型[J];经济数学;2002年04期

6 易学军;黄立宏;唐武柏;;一类激励时滞神经模型解的收敛性[J];经济数学;2006年04期

7 熊红芳;;货币政策时滞及其有效性问题分析[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年03期

8 熊红芳;;论公共资源的外部性问题[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9年07期

9 潘泽民,石萍,石琳,王远志;经济系统中时滞影响下的自振现象[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10 丁中智;对人民币汇率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忠生;黄文虎;韩志刚;;一类非线性系统的无模型学习自适应控制:多步时滞情形[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2 伍朝晖;符曦;;一种单神经元控制器在大时滞系统中的应用研究[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周绍生;费树岷;冯纯伯;;一类带有时滞的广义系统的镇定:一种LMI方法[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孙洪飞;赵军;;带有时滞摄动的线性多模系统的稳定化[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郑恩让;回立川;王新民;;积分纯滞后对象的ESO-模糊控制(英文)[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全国第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张继业;张克跃;;具有无穷时滞的Cohen-Grossberg神经网络的全局稳定性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杨俊平;裴利军;慕小武;王瑞民;;互联网TCP-RED拥塞控制系统的动力学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沈建京;张剑;;利用遗传算法实现时滞区间大系统鲁棒稳定性分析[A];199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9年

9 钟守铭;徐道义;;具有时滞的Hopfield神经网络k-全局稳定性[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10 杨振光;王秀红;王天成;高存臣;;多组时滞定常大型控制系统的镇定[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郭茹;何帆:汇率制度改革将是渐进和温和的[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2 何翠云;汇率制度改革宜缓行[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周菡;汇率制度改革面临突破[N];证券时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张东臣;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向何处去?[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5 宗伟荣;正确把握汇率制度改革方向[N];中国证券报;2003年

6 吕航 农总行资产管理中心;五年汇改方向正确成绩明显[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王小霞;渐进式汇改政策应该坚持[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张小乐;通胀压力下人民币为何连续升值?[N];解放日报;2011年

9 记者 刘振冬;央行报告透玄机[N];经济参考报;2010年

10 吕航;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影响几何[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秀玲;具时滞的四维神经网络模型的分支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曹伟;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不完全传递、贸易收支与就业[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炳文;时滞细胞神经网络的周期解、概周期解和全局指数稳定性[D];湖南大学;2005年

4 林声强;汇率变动、汇率传递和企业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张志飞;基于比较原理的大系统的稳定性与镇定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郑平;货币增长中的汇率传递问题[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7 王汝凉;离散时滞广义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分析与控制[D];华南理工大学;2001年

8 赵大平;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及其对中国贸易收支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胡颖;我国汇率政策有效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高明;时滞神经网络的稳定性与同步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尾莲;几类反馈控制生态动力系统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2 赵琼;脉冲时滞偏微分方程解的振动性[D];武汉大学;2005年

3 魏莉莉;一类时滞Markov切换系统的估计算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4 邢秀梅;具时滞综合国力模型的Hopf分支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崔占维;基于不等式的几类神经网络稳定性判据[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6 崔凤午;泛函微分方程的发展及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7 傅俊伟;一类非线性时滞系统的动力学与控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汤思胜;几类细胞神经网络的稳定性与周期解[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王文;两类具有时滞的格微分系统行波解的存在性[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高鸿;时滞神经网络模型的动力学行为分析[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06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706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4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