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后危机时代中国贸易顺差与三大产业、汇率及生产者服务业间关联度研究——基于中国与OECD十国的分析比较

发布时间:2018-04-19 15:01

  本文选题:产业结构 + 贸易顺差 ; 参考:《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3期


【摘要】: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相继高举贸易保护主义大旗。我国接连遭遇到诸多反倾销案,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即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中国如何导致数额巨大的贸易顺差?本文基于对OECD国家面板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测度了三大产业与贸易顺差间的关联性,同时研究贸易顺差与生产者服务业、汇率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一国的贸易顺差与该国所处时期的产业结构配比有很强的关联度,即一国对第一、第二产业的着重发展成为当今世界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而非汇率。也就是说,当前,我国的贸易顺差与正处于工业经济中期注重发展制造业间存在很强的关联度,这一因素的制约作用超过了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外贸顺差产生的效应。
[Abstract]:Since the 2008 US financial crisis,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held high the banner of trade protectionism.China has encountered many anti-dumping cases, one of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 is China's huge trade surplus.How does China generate a huge trade surplu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OECD country panel data, this paper mainly measu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industries and trade surplus, and studi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rade surplus and producer services, exchange rat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de surplus of a country has a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ratio of the country in the period, that is, the emphasis of one country on the first and second industries becomes the main reason of the world trade surplus, not the exchange rate.That is to say, there i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China's trade surplu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middle stage of industrial economy. The restriction of this factor exceeds the effect of RMB exchange rate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surplus.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上海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的资助
【分类号】:F752.6;F124;F832.6;F224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纯雄;中国最优储蓄率的决定及宏观经济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单丹;中美贸易失衡的结构特征及原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2 王维薇;产品内分工与我国双顺差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3 王颖;我国经常项目失衡与汇率的调整[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金洪飞;周继忠;;人民币升值能解决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吗?——基于1994~2005年间月度数据的贸易弹性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4期

2 徐明棋;;美国国际收支经常帐户逆差不断扩大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莉莎;朱英;;产业结构对我国单位GDP能耗的影响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5期

2 李雯;;产业结构与校企合作模式匹配性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6期

3 朱延强;韩俊;彭振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J];现代农业;2011年08期

4 姚俊华;;论双辽市工业节能降耗的形势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1年12期

5 姜磊;季民河;;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中国能源效率——基于岭回归的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5期

6 黄冬英;邱雪萍;谢珍玲;;我国房地产泡沫问题与相应的对策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21期

7 朱君丽;;重庆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的实证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2期

8 尹凡;;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实证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许丽萍;何剑;;新疆金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关系实证探讨[J];商业时代;2011年24期

10 韩辉;;中部地区城市群产业结构比较分析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谐度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党耀国;刘思峰;叶耀军;;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模型[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耿安朝;;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及其产业结构的生态重组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刘泽双;苏大伟;甄翠;;基于产业结构的城乡统筹劳动力配置模型[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刚;周静;邹飞燕;;湖北城乡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性研究[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陈万义;;产业结构的演化分析[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张敦富;朱坚真;窦杰;;西部大开发中的基础设施投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门题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苏珍;;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赵晶;李铭禄;陈安;;我国工业能源生产率变动影响分析[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苗敬毅;;山西省产业结构的典型相关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晔 朱波;通州产业结构着眼低碳转型[N];科技日报;2010年

2 哈尔滨工程大学 李国龙;调整我省产业结构 建设节约型社会[N];黑龙江日报;2010年

3 南方日报记者 黄倩蔚 见习记者 高国辉;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国落后日本40年[N];南方日报;2010年

4 孙媛;国泰君安:明年贸易顺差将继续有力拉动经济增长[N];证券时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刘羚 特约记者 张会生 段生群;韩旺镇的三位一体机制与产业结构[N];中国特产报;2000年

6 ;经济复苏前夜 热钱蜂拥 进入中国逐利股市楼市[N];民营经济报;2009年

7 海霞;普京要求各联邦主体同失业作斗争[N];远东经贸导报;2010年

8 李晓芳;我省首次实现版权贸易顺差[N];山西日报;2007年

9 记者 陈韩晖 通讯员 黄穗;广东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N];南方日报;2006年

10 ;高贸易顺差考验宏调政策工具[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徐向国;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进程与测度体系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3 徐君;基于熵理论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与产业演替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鞠晴江;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5 贾彦利;中国区域政策对区域差距影响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6年

6 何永贵;基于循环经济的梯度推移和扩散理论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7 王双玲;日本大都市圈的产业转移与地域演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胡春林;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成长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9 王庆丰;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明;北京市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2 韩晓娜;产业结构演进与新疆经济增长的特征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方清;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上海产业结构的协调性[D];同济大学;2006年

4 孟苗;我国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杨海琛;内蒙古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互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丁正源;基于产业结构的城市功能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7 张杰;广东省的就业结构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静;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合理差距的统计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9 郑程;教育—就业结构与就业—产业结构双联动:缓解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新视角[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孙起翔;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73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773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9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