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货币存量变动的通胀“滞后”效应——一种对2012年通胀的预测
本文选题:通货膨胀 + 高能货币 ; 参考:《学习与探索》2011年06期
【摘要】:2009—2010年货币存量的两年超速增长预示着一个难以抑制的通货膨胀预期和一个高位运行的物价水平,抑制物价上涨的根本之策是降低货币供应增长率。中国货币存量变动的通胀"滞后"效应,可以解释2011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前所未有地收紧的情况下,通胀水平仍然不断上涨这一现实。在理论上,流动性过剩是通货膨胀的前兆,两者之间是形态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成本渠道效应显著存在,抵消了货币政策需求面效应,减弱了货币政策对通胀的调节作用。因此,应进一步抑制货币供应量与流动性过剩,消除货币政策成本渠道传导路径,并促进收入分配改革,重视国际市场的波动和影响。
[Abstract]:Two years of overgrowth in the money stock in 2009-2010 heralded an uncontrollable inflation expectation and a high price level. The fundamental measure to curb price increases is to reduce the growth rate of the money supply. The "laggard" effect of China's monetary stock could explain the fact that inflation is still rising despite an unprecedented tightening of monetary policy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1. In theory, excess liquidity is a precursor to infl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forms. The empirical study shows that the cost channel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exists significantly, which counteracts the demand side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and weakens the adjustment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on infla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further restrain the excess of money supply and liquidity, eliminate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monetary policy cost channel, promote the reform of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fluctuation and influence of international market.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
【基金】:上海市重点学科“B101项目”资助
【分类号】:F822.0;F8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士余,王辰华;中国经济货币化进程:动态演进及实证解说[J];金融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新;;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现金管理效应[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2期
2 黄上国;;我国的外贸顺差、外国直接投资与货币化率:1988-2004[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王新;曹玉玲;;我国现金管理政策与流动性过剩——现金投放计划与消费不足关系的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8年06期
4 韩荆;;基于Census X12与HP滤波下的现金投放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10期
5 黄上国;;中国的货币化率与物价水平:1985~2007[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6 王洪彬;;经济货币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魏杰;王韧;;资产投资变动与货币政策选择[J];经济学动态;2010年06期
8 陈利元;王冰;裴成松;;泗洪县经济货币化对货币需求之模型初探[J];金融纵横;2007年21期
9 张春生;吴超林;;中国M_2/GDP畸高原因的再考察——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10 殷孟波;;我国经济货币化比率畸高的经济学分析[J];学术论坛;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超林;张春生;;中国M2/GDP畸高原因的再考察——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金迎;我国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定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许忠;经济货币化的国际比较与中国经济货币化进程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3 曹珂;中国金融发展与比较优势:外部融资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4 钟子明;中国“超额货币之迷”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吴泰岳;我国金融结构演进及投资者、企业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徐蔼婷;未被观测经济估算方法与应用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7 王书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超额货币:原因、度量与政策选择[D];辽宁大学;2008年
8 李昱;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货币政策[D];吉林大学;2006年
9 范学俊;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1978—2005中国的实证检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朝阳;基于经济预测的货币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红银;中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D];宁波大学;2009年
2 闫俏利;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杨胜杰;关于我国M_2/GDP持续增长原因的实证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9年
4 刘芳;我国城市化与金融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5 马宏;政府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的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陶骏;基于资产替代角度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申岚;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8 ;[D];;2006年
9 ;[D];;2006年
10 ;[D];;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明志;中国的M_2/GDP(1980—2000):趋势、水平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2 朱小斌,杨缅昆;中国地下经济实证研究:1979—1997[J];统计研究;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雪飞;;通货膨胀下的财政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基于印度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01期
2 柴淼;;试析我国通货膨胀压力的原因与解决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年08期
3 韩建玲;;金融危机中各国的经济政策与通货膨胀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6期
4 王启人;;对目前我国货币政策有关问题的思考[J];南方金融;1988年08期
5 田磬;;试论解决中国现阶段通货膨胀问题的方法[J];当代经济;2010年13期
6 冯霞;;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年09期
7 洪涛;西宝;;中国住宅价格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年06期
8 左雪静;陈广汉;;从通货紧缩到通货膨胀——关于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研究述评[J];经济界;2008年04期
9 张宇麟;昌忠泽;;治理通货膨胀应该重视财政政策的作用[J];当代财经;2008年11期
10 董小君;;本轮全球通胀预期演绎链条、对中国的影响路径及解决对策[J];经济学动态;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孟楠;严佳佳;;货币替代对货币政策运行的影响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莉亚;;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差异化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3 许坚;;运用土地政策调控宏观经济可以弥补货币政策的不足[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四个全国“土地日”:坚持科学发展观 珍惜每一寸土地论文集[C];2004年
4 曹永琴;;贫困是非对称货币政策的副产品吗?——理论及基于中国1952—2006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5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联效应:基于SVAR框架下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孙日瑶;;论货币政策的不完备性与我国对策[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7 闫素仙;;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刘锡良;李镇华;;信用配给理论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李增刚;;货币问题的新政治经济学[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朱庆;;利率变动与我国居民消费行为[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楠;时机未到美联储暂不“退出”[N];国际商报;2010年
2 记者 郭茹;通胀形势严峻 加息周期远未止?[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3 经济视点报见习记者 梁朋涛;“双率”下调 债基成为配置热点[N];经济视点报;2008年
4 ;从三个方面理解危机“百年一遇”[N];湖北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陈文仙;英国央行的“明智之举”[N];中国证券报;2009年
6 曾超;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效果研究[N];期货日报;2010年
7 张立栋;央行不必在“加息窗口”前犹豫不决[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钱杰;美国复苏道路漫长 各国加息不必同步[N];中国证券报;2009年
9 著名经济学家 厉以宁;防通胀更要防滞胀[N];江苏经济报;2010年
10 ;挪威成为首个进入加息周期的欧洲国家[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搏;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卢庆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胡新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孙志贤;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5 卢佳;贸易信贷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张西征;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决策[D];南开大学;2010年
7 伍戈;转轨经济中的商业银行特征与货币政策效率[D];复旦大学;2004年
8 张莉;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刘艳武;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与选择[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方卫星;货币政策的目标设定制度——机理与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冰倩;转型经济时期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D];河南大学;2009年
2 解宜钧;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D];东北大学;2007年
3 郭美轩;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4 刘畅;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定量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庞春阳;我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检验与政策效果预测[D];吉林大学;2010年
6 陈焕焕;开放经济下泰勒规则对我国货币政策适用性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7 徐子尧;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8 肖佳;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9 周晔;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10 邹忠伟;金融开放条件下的中国货币政策[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782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782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