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本文选题:金融结构 + 产业结构 ; 参考:《福州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产业结构调整包含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和第二、三产业比重的提升,它不仅是“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是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更是福建省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传统的研究认为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主要有贸易、政策、需求和供给等,本文认为产业结构调整最直接推动力是资金,因此从紧扣影响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金融,研究如何发挥其资源配置的核心功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不仅是我国当前理论界的一大热点,更是实践层面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理论上,本文将以不同的金融制度环境为分析背景,深入探讨金融总量结构(金融资产/GDP)和内部融资结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对产业结构调整作用的成因、机理,继而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数理模型进一步论证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然后以福建省为例,研究福建省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现状问题以及福建金融结构对三大产业调整、变革的支持作用,接着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金融总量结构、银行信贷市场资金配置比例、股票市场资金配置比例三大指标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福建省金融总量结构与第一、二产业比重存在协整关系,与第二产业比重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第一产业比重负相关,金融总量的增长对第二产业的作用远远大于第一、三产业,福建省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产业定位依然以工业为主;以银行信贷为代表的间接资金配置仅与第二产业比重存在长期正相关协整关系,福建整体经济对银行信贷高度依赖,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明显的银行信贷拉动特征;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资金配置与第三产业比重存在协整关系且呈正相关,而与第二产业比重存在负相关协整关系,当前福建省证券市场发展滞后,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功能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政府主导型的金融体制环境下,实证结果与理论分析、现实状况均较为相符。最后依据对历史状况分析的结论,从树立指导思想、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构建现代化金融体系等方面提出加快福建省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Abstract]: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cludes the optimization of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proportion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industries. I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Fujian Province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ensure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a well-off society. Fujian Province is the current and future period of economic work the main focus.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holds that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re trade, policy, demand and supply. How to exert the core function of resource allocation to realize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s not only a hot spot in the current theoretical circle of our country, but also an important subject to be solved in practice. In theory, this article will take different financial system environment as the analysis background, deeply discusses the financial aggregate structure (financial assets / GDP) and the internal financing structure (direct financing and indirect financing ratio) to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function causes, the mechanism.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 mathematical model is built to further demonstrate the influence of financial structure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Then taking Fuji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studi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Fujian's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supporting role of Fujian's financial structure to the adjust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and then selects the financial aggregate structure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quantitative model of capital allocation ratio of bank credit market and capital allocation ratio of stock market is constr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tal financial structure of Fujian Province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industries. It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proportion of the second industry 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proportion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The effect of the growth of the total amount of finance on the secondary industry is far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first and third industries. The industrial orientation of Fujian Province is still dominated by industry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in the future. The allocation of indirect funds represented by bank credit only has a long-term positive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oportion of secondary industry. Fujian's overall economy is highly dependent on bank credit, and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bank credit. The direct capital allocation, represented by the stock market, has a positive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opor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but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proportion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in Fujian Province lags behind. The functional mechanism to support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government-oriented financial system, the empirical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Finally, based on the conclusion of the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situ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on accelerating the adjustment of Fujian financial support industrial structure from the aspects of setting up guiding ideology, clarifying the targe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constructing modern financial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1.3;F83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根据西部特点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J];中国经贸导刊;2000年07期
2 刘桂生;充分发挥农村经济能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J];地方政府管理;2000年12期
3 ;扭住产业结构调整不松劲[J];前进;2000年10期
4 字朝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市场[J];云南农业;2000年12期
5 李鹏翔;要“更新”而不要“跟新”——农民朋友如何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J];农村百事通;2000年17期
6 孙军;;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J];贵州农村金融;2000年01期
7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两个作用”[J];党建;2001年04期
8 陈国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着重解决的问题[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001年04期
9 赵瑾璐;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应处理好八大关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1年01期
10 张振坤;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化途径[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月f;;关于深圳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看法[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舒建玲;;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与企业的地位及作用的分析[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3 温国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对策[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4 王呈祥;董良利;白志良;田森林;王良群;李占录;;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岑树田;;浅析现阶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境与对策[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6 江沛沛;;信息化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A];经济、技术与环境——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玉辉;;陕西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信贷支持效应分析[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8 王晓君;;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的和谐发展[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左学金;周冯琦;;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坚红;熊世飞;;关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额尼日乐图 李青锋;前三季度杭锦旗农牧民工资性现金收入增加814元[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2 谢传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思考与对策[N];淮南日报;2010年
3 通讯员 冯燕 吕迁 本报记者 贾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新突破[N];河北经济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程晖 冯燕 李慧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抢占发展新制高点[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5 通讯员 张步乾 张楠 记者 王文珩;外资助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N];廊坊日报;2013年
6 黄水成;平和招“大”商促产业结构调整[N];闽南日报;2013年
7 记者 任杰;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N];营口日报;2013年
8 本报评论员;抓产业结构调整 促经济转型升级[N];天津日报;2013年
9 记者 马云;产业结构调整促我州经济跨越腾飞[N];甘南日报(汉文版);2013年
10 记者 岳晋峰;营改增提速山西产业结构调整[N];山西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慧敏;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2 马晓国;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的计量分析与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3 康彦彦;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徐铁骏;经济全球化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祁杭峰;基于主导产业选择的无锡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顾为东;产业结构调整的资本支持战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7 陆诤岚;资源约束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与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王明寿;西部产业结构调整中劳务输出与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田海宽;基于京津走廊经济发展的廊坊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陈永奇;欠发达地区技术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兵;盘锦市八万公顷芦苇湿地生态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孙豪;金融支持张掖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3 张志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4 彭芸蕾;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参与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黄鑫;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惠州市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陈琪;老龄化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7 王云昊;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效应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8 文冰心;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调整路径研究[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9 程永静;低碳经济试阈下太原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闫峰峰;转型跨越目标下甘肃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方式[D];兰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98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798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