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学习理论下BCRT策略选择的演化动态
本文选题:BCRT + 策略选择 ; 参考:《系统工程》2011年11期
【摘要】:应用博弈学习理论和演化经济学研究了银行信用风险转移(BCRT)策略选择的演化动态。假定银行选择某一策略的概率依赖于自身偏好和群体的行为方式,考虑了银行的进入和退出行为,建立了BCRT的单种群演化动态及适应学习算法,分析了授信的风险本金函数的性质对演化均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考虑银行群体内部和银行群体之间的溢出效应,建立了两种群演化动态,并通过定理和命题证明了BCRT策略选择的可能演化趋势和演化均衡。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表明,从长期来看,BCRT策略选择的演化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初始条件和溢出效应的大小。
[Abstract]:Based on game learning theory and evolutionary economic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BCRT strategy selection in bank credit risk transfer. Assuming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selecting a certain strategy depends on the bank's preference and the behavior of the group, considering the entry and exit behavior of the bank, the 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single population and adaptive learning algorithm of BCRT are established. The influence of the nature of the principal function of the credit risk on the evolution equilibrium is analyzed. On this basis, considering the spillover effect within and between banks, the evolution dynamics of two populations are established, and the possible evolution trend and evolutionary equilibrium of BCRT strategy selection are proved by theorems and proposition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 that the evolution of BCRT strategy selection depends to some extent on initial conditions and spillover effects in the long run.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071034)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GYHY201106019)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09290)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9YJA630021;10YJC630296)
【分类号】:F830.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志军;信用风险转移的工具、机构与市场[J];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2 陈哲;刘延平;张榕;;国外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宏观作用理论研究[J];金融评论;2010年05期
3 韩琳;胡海鸥;;国外信用风险转移市场作用机制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俊强;韩琳;;信用风险转移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02期
2 霍树彬;;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策略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刘建勇;;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年13期
4 韩琳;赵俊强;胡海鸥;;信用风险转移产品的定价障碍及对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年12期
5 邓斌;张涤新;;金融危机背景下信用违约互换道德风险研究[J];经济评论;2011年01期
6 周健;;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其转移研究[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7 陈庭强;何建敏;尹群耀;吴亚丽;;基于银行信贷行为的CRT市场信用风险传染评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11期
8 徐宁;廖列法;;银行信贷风险转移道德风险博弈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年04期
9 韩琳;赵俊强;;信用风险转移业务监管措施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济南金融;2007年02期
10 周健;付嘉;;基于风险转移视角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丽莉;信用风险转移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褚景元;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3 李海涛;基于有限理性的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韩琳;信用风险转移与商业银行表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冯建友;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发展与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赵欣颜;信用衍生产品机理分析与应用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吕书良;转型期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周寅鑫;基于边界Logistic模型评价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3 邹强;信用风险转移(CRT)工具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赵李曼;金融监管视角下信贷风险转移机制的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凡弦;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信用衍生工具与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张维;基于金融系统稳定视角的信用风险转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彭研江;股票基金投资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张岩;资产证券化的抵押债务证券融资模式(CDOs)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钟升;信用衍生工具与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来福,陈克伟;幼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的种群未必是上升种群[J];科学通报;1986年15期
2 王荣良;三个种群可解模式的生态系统[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4期
3 王荣良;一类时变的三个种群的生态系统的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4 陈兰荪,王东达;数学、物理学与生态学的结合──种群动力学模型[J];物理;1994年07期
5 雒志学,杨剑宇;污染环境中种群的最优收获问题[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6 周俊;相互依存的两种群的数学模型[J];平顶山师专学报;1996年S1期
7 赵晓强;几种群Lotka-Volterra周期竞争系统的定性分析[J];科学通报;1989年12期
8 刘旭阳;一类生态数学模型的周期解[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9 郑文海;;具功能反应的三种群捕食者——食饵系统数学模型稳定性的研究[J];应用数学;1991年03期
10 范惠军;;从田忌赛马谈策略的选择[J];丽水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陈平;孔辉;李莉;古志鸣;熊诗杰;;耦合演化动态网络的稳定效率与反选举人模型[A];2009年第五届全国网络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汤玮亮;杨建梅;庄东;;从复杂网络视角看文化信仰及商人与代理关系[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邹璇;;不确定条件下区域间合作研发与独立研发的策略选择[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徐伟;郑燕飞;;绿色供应链管理中有举报行为的政企博弈分析[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朱烁;赵道致;;装配线平衡设计中节拍优化的遗传算法[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6 冯珊;李锋;周凯波;;面向演化算法应用的智能体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桂熙;高红伟;杨慧敬;于琨;;两类对策模型中强纳什均衡的存在性问题[A];中国运筹学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郑立辉;郭亚军;潘德惠;;消费能力分布方程及其在消费预测中的应用[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9 蒋鹏飞;胡发胜;王芳;;随机联盟收益下Shapley值的改进[A];中国运筹学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牛东晓;乞建勋;;网络资源平衡问题的聚类分析优化遗传算法研究[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波,
本文编号:1845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845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