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凯恩斯框架下中国通货膨胀动态变化及货币政策分析
本文选题:新凯恩斯主义 + 菲利普斯曲线 ; 参考:《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摘要】:以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为分析框架,在考虑利率滞后项和预期项的情况下,通过最优化中央银行的目标损失,构建中国的通货膨胀方程,并采用1992年以来的季度数据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事后调节和事前引导的实际效果。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主要受经济主体通货膨胀预期和产出缺口的影响;利率变化在短期内并不改变通货膨胀的变化方向,不过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逐步显现;预期实际利率对当期物价波动有着正向引导作用,并且在子样本的稳健性分析中证实这种关系有加强趋势。这些实证检验结果对我国调控物价水平及制定更加有效的货币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Abstract]:Taking the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 as the analysis frame, the inflation equation of China is constructed by optimizing the target losses of the central bank under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interest rate lag term and the expected term. By using the quarterly data since 1992,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forming factors of China's inflation, in order to study the actual effect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 on the afterwards adjustment of inflation and its prior guidance.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ation level in China is mainly affected by inflation expectations and output gaps among economic agents, and the change in interest rates does not change the direction of inflation in the short term, but with the deepening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reform, The effect of interest rate on inflation is gradually apparent, and the expected real interest rate has a positive guiding effect on the current price fluctuation, and the robustness analysis of the subsample proves that this relationship has a strengthening trend. These empirical results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China to regulate price level and formulate more effective monetary polic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基金】: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项目(07JC79001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金融创新、资本市场与区域经济增长”课题(10JJD790027)
【分类号】:F224;F822.5;F82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屹山;张代强;;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2 卞志村;;泰勒规则的实证问题及在中国的检验[J];金融研究;2006年08期
3 陆军,钟丹;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协整检验[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4 刘斌;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及在我国的应用[J];经济研究;2003年09期
5 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睿博;;从货币供应量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赵进文,高辉;中国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的模型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1期
3 齐鹰飞;;新凯恩斯主义总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一个基本模型及其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6期
4 刘康兵,申朴,李达;利率与通货膨胀:一个费雪效应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3年02期
5 贾德奎,胡海欧,黄燕;西方经济学界货币政策规则理论述评[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1期
6 段进;曾令华;朱静平;;我国股市与货币需求的相互影响分析及政策涵义[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1期
7 杨继红;王浣尘;;我国货币政策是否响应股市泡沫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03期
8 张松,王勇;论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联互动[J];财贸研究;2003年03期
9 彭洁,刘卫江;资产价格泡沫与货币政策响应——基于Taylor规则的分析[J];金融论坛;2004年12期
10 郭晔;;测定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方法探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剑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及其强弱的实证研究——基于1978~1999年的计量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2 周素芳;论“通货膨胀目标制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宋剑斌;资产价格泡沫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樊明太;金融结构与货币传导机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高云峰;利率市场化理论及运用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6 易行健;经济转型与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函数: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王玉宝;股票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8 胡月晓;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广现;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应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向祥华;货币政策规则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浩;我国通货紧缩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2 谢曼;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多元化及其阻碍因素分析[D];重庆大学;2003年
3 闫小娜;泰勒规则及其在我国的检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高辉;中国货币政策效果检验与利率市场化建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5 王静;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6 吴小平;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庄佳强;货币冲击对实际变量存在持续性效应吗[D];浙江大学;2004年
8 郑小胡;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利率调控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郑中华;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10 范大良;超额货币研究:一个金融控制下的金融深化假说[D];四川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小涓;中国服务业将加快发展和提升比重[J];财贸经济;2004年07期
2 李维刚;泰勒规则、联储货币政策及我国货币调控问题的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06期
3 封北麟;;汇率传递效应与宏观经济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4 夏斌,廖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5 谢多;中国货币市场发展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09期
6 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7 陆军,钟丹;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协整检验[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8 刘斌,张怀清;我国产出缺口的估计[J];金融研究;2001年10期
9 卞志村;;泰勒规则的实证问题及在中国的检验[J];金融研究;2006年08期
10 王宇;货币政策理论与操作的最新发展[J];世界经济;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春学;谢志刚;;国际金融危机与凯恩斯主义[J];理论参考;2010年01期
2 林志弟;;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发展进程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3期
3 谭剑成;荆懿;;论新凯恩斯主义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理论[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01期
4 陈燕平;武娜;王群勇;;菲利普斯曲线非线性特征考察:来自失业率及通胀率等国际面板数据[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5 王军;;新凯恩斯主义粘性信息理论研究评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03期
6 胡玉峰;毕宁;;菲利普斯曲线的协整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年05期
7 谭婕;;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的实证研究[J];时代金融;2010年06期
8 林志弟;;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发展进程[J];中外企业家;2010年02期
9 薛诚;杨向荣;;从美国救市措施看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王晨晓;;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J];大众商务;2010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继秋;;现代商业模式创新研究[A];“商业改革与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衡水老白干杯”征文颁奖活动论文集[C];2010年
2 徐竹;;“介入之下的不变性”——论可操作性因果概念及其社会科学哲学意义[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林德山;;全球化与社会主义:观念与政策争议[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薛鹤翔;;中国的产出持续性——基于刚性价格和刚性工资模型的动态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徐俊武;罗毅丹;;过剩产能能否抑制通货膨胀?——基于包含随机波动的TVP模型考察[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薛鹤翔;许志伟;罗大庆;;投资流动性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能稳定经济吗?[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王朝明;姚毅;;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冲击——基于经济学理论的解读与比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君斌;李阳;;非完全竞争市场、技术冲击和中国劳动就业——动态新凯恩斯主义视角[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9 胡云超;;当代失业理论发展:主题变化、阶段进展与最新研究方向[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10 曹永琴;;贫困是非对称货币政策的副产品吗?——理论及基于中国1952—2006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东航国际金融(香港)公司 陈东海;通胀与就业的对应关系[N];上海证券报;2010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何德旭 吴伯磊 王朝阳;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就业[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3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 刘雪燕;“十二五”经济增长区间应在8%~10%[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肖明 实习记者 杨柳;4%?10月CPI或再创新高[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李长安;治理通胀与扩大就业两者能兼得吗[N];上海证券报;2010年
6 陆铭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失业就是找工作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张茉楠;新诺奖无法真正解决美国就业危机[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8 东航国际金融(香港)公司 陈东海;通胀与就业的对应关系[N];上海证券报;2010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何德旭 吴伯磊 王朝阳;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就业[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10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 刘雪燕;“十二五”经济增长区间应在8%~10%[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建;转轨经济中的金融控制与货币扩张[D];山东大学;2010年
2 顾书桂;地租推动型通货膨胀的通货紧缩效应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3 刘晴辉;货币政策、企业行为与商业周期[D];复旦大学;2010年
4 王国林;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就业效应[D];复旦大学;2010年
5 程俊峰;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6 赖溟溟;货币政策稳定化作用机制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7 张尚学;就业优先的货币政策结构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苏h椒,
本文编号:1856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856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