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最优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理论模型与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18-05-13 04:04

  本文选题:股权集中 + 股权制衡 ; 参考:《当代经济科学》2014年03期


【摘要】: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的视角,构建了最优股权结构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存在最优股权结构。利用2006-2012年中国804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检验了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一致:公司价值与股权集中度呈倒U型关系,公司价值与非控股大股东股权比例也呈倒U型关系;公司价值与股权制衡度显著负相关。实证结果还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整体上治理水平不佳,董事会独立性不高,管理层薪酬与公司绩效并不十分匹配;国家作为控制人,其公司价值明显更低。本文认为,一个现代公司最优股权结构为:前十大股东股权集中度在50%附近,其余为分散型的中小股东;第一大股东比例不宜超过20%,以保证大股东间相互制衡作用。
[Abstract]:Based on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and game theory,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optimal equity structure model and proves the existence of the optimal ownership structure theoretic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ity structure and firm value is tested by panel data of 804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from 2006 to 2012.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is consistent with empirical evid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value and equity concentration is inversely U-shap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value and the proportion of non-controlling large shareholders is also inversely U-shaped, 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orporate value and equity balance degree. The empirical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governance level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is not good,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is not high, the compensation of management is not well matched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any, and the value of the state as a controller is obviously lower.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optimal ownership structure of a modern company is as follows: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top ten shareholders is around 50% and the rest is the minority shareholder of the dispersion type,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first largest shareholder should not exceed 20%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hecks and balances between the major shareholder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275;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莹,刘立国;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11期

2 孙兆斌;;股权集中、股权制衡与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J];管理世界;2006年07期

3 高雷;何少华;黄志忠;;公司治理与掏空[J];经济学(季刊);2006年03期

4 孙永祥,黄祖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绩效[J];经济研究;1999年12期

5 陈小悦,徐晓东;股权结构、企业绩效与投资者利益保护[J];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6 李维安,曹廷求;股权结构、治理机制与城市银行绩效——来自山东、河南两省的调查证据[J];经济研究;2004年12期

7 白重恩,刘俏,陆洲,宋敏,张俊喜;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8 田利辉;国有股权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U型曲线和政府股东两手论[J];经济研究;2005年10期

9 徐莉萍;辛宇;陈工孟;;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及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10 李明辉;;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对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1~2006年数据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洪涛;国有股表决权证券化推进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李晓玲;破产机制的完善与失业保障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3 江满情;;论刘鸿生的同业合并思想及其实践[J];安徽史学;2006年03期

4 姜利军,胡新文;民营企业范畴的界定[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5 朱红;浅析有效的财务监督[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罗红;;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治理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高山平;徐州民营企业发展与金融制度创新[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9期

8 宋华;管娜;闫莉华;;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结构的互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9 易元红;;不完全信息下中小企业融资的博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10 卢媛媛;王静刚;;股权制衡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分析与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明华;蔡卫星;曾诚;;股权结构与信息披露质量:来自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特征的证据[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李葳;郭鹏;;黑龙江上市公司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言;;中小投资者保护、“隧道效应”与公司价值[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4 余劲松;梁红英;;立法导向、投资者诉讼与公司治理水平改善[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5 周方召;周正;尹龙;;国有上市公司高管激励与绩效关系研究——来自上海证交所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周方召;周正;曲振涛;孙凯;;利益共谋还是监督激励——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董事和高管薪酬上涨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栾天虹;;资本监管、公司治理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刘茂平;向凯;;市场化进程、治理环境与控制权私人收益[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9 石琳;;关于中国核电产业改革的建议[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10 郑志刚;;经理人掠夺视角的薪酬合约设计:承诺价值和外部法律环境的影响[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江翔宇;公司型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杨晓艳;公司治理与大股东的掏空和支持[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6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7 李静;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国栋;董事会职能影响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丁业震;国有上市公司重组中的利益冲突与重组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谢敏;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公司控制权配置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洋;我国房地产上市企业综合绩效分析及战略发展方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胡艳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与股权结构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吴力飞;论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暨朝春;论公司的社会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丹;我国企业家危机处理行为对企业形象的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张红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诸葛喜峰;HTF集团增收节支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艾辉;金字塔结构下家族上市企业资本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叶敬楠;会计收益质量特性对高管薪酬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庆生;陈信元;;何种内部治理机制影响了公司权益代理成本——大股东与董事会治理效率的比较[J];财经研究;2006年02期

2 王廷科,张旭阳;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及其改革问题研究[J];财贸经济;2002年01期

3 肖作平;陈德胜;;公司治理结构对代理成本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贸经济;2006年12期

4 杨波,张从华,段飞;国有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机制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12期

5 潘新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问题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02期

6 吴淑琨;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U型关系研究——1997~2000年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1期

7 萧松华,刘明月;银行产权结构与效率关系理论评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05期

8 杜莹,刘立国;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11期

9 朱红军,汪辉;“股权制衡”可以改善公司治理吗?——宏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权之争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10期

10 张红军;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理论及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彩虹;;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探析[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杨飞雪;刘天慧;;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宋良;;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以浙江省上市公司为例[J];特区经济;2007年03期

4 王平心;李小军;;增长机会、股权集中度与财务政策选择[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魏琴;何永西;;试论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8年08期

6 杨青;;公司治理与国有股权改革——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研究述评[J];生产力研究;2008年05期

7 宋理升;;股权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陶安;;股权集中度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的影响[J];企业经济;2009年01期

9 陈海雯;;基于公司治理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J];南方金融;2009年05期

10 龚朴;严也舟;;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独立性与治理环境[J];管理学报;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淑芳;金田;;股权激励、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陈丹;刘杰琼;;中小企业股权集中度、高管激励和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周建;袁德利;张文隆;陈素蓉;;公司治理、股权代理成本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黄s,

本文编号:18815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8815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a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