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FDI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基于中日统计数据的Granger因果检验

发布时间:2018-05-15 17:50

  本文选题: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 产业内分工 ; 参考:《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07期


【摘要】:基于Fukao等人(2003)的模型对FDI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分析结果表明,在FDI成本与贸易成本较低的条件下,当两国存在资源禀赋差异时,FDI会引起两国间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进一步利用1988年至2009年中日贸易数据的指数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两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SITC 7类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特征尤为明显,而中日产业内贸易比重的提升则主要得益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而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结论。
[Abstract]:Based on the model of Fukao et al. 2003),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of FDI and 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 show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w FDI cost and trade cost, when 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resource endowmen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ill be caused. The results of further analysis using the index of Sino-Japanese trade data from 1988 to 2009 show that intra-industry trad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nd the intra-industry trade characteristics of SITC 7 kinds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are particularly obvious. The in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intra-industry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s mainly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 The results of Granger causality test confirm the conclusion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224;F832.6;F7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彭支伟;刘钧霆;;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12期

2 赵放;李季;;中日双边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婷婷;;论东亚区域产业循环机制的变化——兼论中国的地位和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王梁雨生;;浅析河北省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发展战略[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1期

3 汪斌;;中韩贸易中工业制品的比较优势及国际分工类型分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黄卫平;韩燕;;产业内贸易指标述评[J];财贸经济;2006年04期

5 范爱军;常丽丽;;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检验——基于贸易增长途径的视角[J];财贸研究;2012年02期

6 陈立泰;徐静;;中美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测度与类型甄别[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孙莉莉;张曙霄;;中韩双边服务贸易结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张媛;;东亚地区垂直专业化在新背景下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2期

9 张弛;史翔娜;;中印两国贸易摩擦的产业特征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10 高敬峰;;中国制造业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和产业结构升级分析[J];东岳论丛;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正良;秦兴方;;江苏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与竞争力提升[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明言;企业组织模式选择与出口和外包[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长新;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季;中国与日、韩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孙骏;闽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5 刘利民;产品内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乔晶;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经济效应及可持续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王虎;产业内贸易结构模式、分类体系对应及产品差异性的界定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8 王鹏;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高敬峰;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马征;从产业间贸易到产业内贸易:演进机制分析与中国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昒晚;建立韩中自由贸易区的经贸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谈文涛;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万智颖;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4 吴佩佩;中日工业制成品产业贸易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5 高菲;中日电子信息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娜拉(Mijiddorj Narandolgor);蒙中产业内贸易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侯志鑫;中国和东盟五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王恒;产品内分工对中国外贸发展不平衡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9 袁薇;中国与印度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钟文华;中韩电子信息产业贸易自由化的动态CGE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放;李季;;中韩双边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0年03期

2 陈勇;;区域生产网络:东亚经济体的新分工形式[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3 彭支伟;刘钧霆;;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永红;;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产业内分工基础及体系构建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5年12期

2 许丹;不同国际分工形式下产业内贸易的利益分析[J];商业研究;2002年23期

3 赵放;李季;;中日双边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10期

4 车勇;夏祥国;;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内分工的现状和趋势[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年04期

5 张墨琴;吴薇;;跨国公司与产业内分工的演进[J];商场现代化;2006年11期

6 刘钧霆;彭支伟;;中日机电产品生产分工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零部件贸易分析[J];日本研究;2009年02期

7 李季;赵放;;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J];现代日本经济;2011年05期

8 徐梅;;中日贸易结构与产业竞争——兼论中国产业面临的挑战[J];日本学刊;2008年04期

9 段进朋;张海石;;企业是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累积和深化的载体[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白雪洁;日本确立“产业内分工体系”对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影响[J];现代日本经济;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柳剑平;孙云华;;产业间分工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与中国对东亚经济体贸易逆差的比较分析[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赵玉川;;服务科学、服务创新与服务经济统计的发展[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漓高;黄秀祥;;美国的技术外包与失业率[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苏雪串;;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城市化的影响分析[A];经济、技术与环境——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钟雁明;泛珠与东盟创造经贸多赢局面[N];国际商报;2006年

2 ;百强发展面临新形势[N];中国电子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徐瑾;中国优势仍在低成本制造[N];中国经营报;2009年

4 特约撰搞 邵振伟;人民币升值与中国制造业的价格关联[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5 本报记者 徐园 ;在全球产业链中找到“段位”[N];浙江日报;2003年

6 胡均民 张亚斌;简论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N];光明日报;2006年

7 孟华 张梁;汽车绕不过:保护还是开放?[N];经理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杨晓平;日资中国战略大转移 [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9 北京产权交易所 熊焰;“微笑”与“苦笑”[N];中国证券报;2008年

10 杨民;与东盟有广阔合作空间 广西应探求产业内贸易之路[N];证券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章丽群;中美制成品产业内贸易与利益分配[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2 李建国;要素区域流动与中国制造业区域分工程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龚晓;社会主义经济理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高敬峰;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蔡勇志;国际分工下我国模块化企业集群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纪;产品内国际分工:动因、机制与效应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7 成丹;东亚生产性服务与分工及贸易的关系[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2 张晓刚;中韩两国之间产业内贸易的贸易利益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9年

3 贺东升;产业内分工与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4 杨永红;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产业内分工探讨[D];广西大学;2005年

5 吴君;中国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李舒敏;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7 王建;中国汽车产业内贸易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周英;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战楠;中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理论与实证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10 刘凤翔;产品构造、文化因素与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93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893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1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