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偏好的非对称估计与检验

发布时间:2018-06-12 01:23

  本文选题:Linex损失函数 + 非对称 ; 参考:《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摘要】:本文通过Linex函数一般化央行的目标函数,扩展了传统的L-Q货币政策分析模型。数理分析表明,如果央行的政策目标关于通胀和产出缺口是对称偏好的,则线性泰勒规则可作为本文模型结论的特例;如果央行关于通胀和产出缺口存在非对称性偏好,则最优货币政策规则中,短期名义利率将不仅对通胀和产出缺口水平而且对它们的波动也做出反应,因此,央行的反应函数将是潜在非线性的。利用该模型,本文用我国宏观数据对央行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和目标偏好非对称性进行了估计检验。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generalize the objective function of central bank by Linex function, and extend the traditional L-Q monetary policy analysis model. The mathema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if the policy objective of the central bank is symmetric preference for inflation and output gap, then the linear Taylor rule can be used as a special case for the conclusion of this model, and if the central bank has asymmetric preference for inflation and output gap, In the optimal monetary policy rules, short-term nominal interest rates will respond not only to inflation and output gap levels, but also to their fluctuations, so the central bank's response function will be potentially nonlinear. Using this model, this paper uses the macro data of China to test the monetary policy response function of the central bank and the asymmetry of the target preference.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224;F82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2 赵进文,闵捷;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效果非对称性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秋石,李国民;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发展与启示[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朱睿博;;从货币供应量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赵进文,高辉;中国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的模型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1期

4 齐鹰飞;;新凯恩斯主义总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一个基本模型及其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6期

5 刘康兵,申朴,李达;利率与通货膨胀:一个费雪效应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3年02期

6 贾德奎,胡海欧,黄燕;西方经济学界货币政策规则理论述评[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1期

7 段进;曾令华;朱静平;;我国股市与货币需求的相互影响分析及政策涵义[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1期

8 杨继红;王浣尘;;我国货币政策是否响应股市泡沫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03期

9 张松,王勇;论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联互动[J];财贸研究;2003年03期

10 彭洁,刘卫江;资产价格泡沫与货币政策响应——基于Taylor规则的分析[J];金融论坛;2004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剑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及其强弱的实证研究——基于1978~1999年的计量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2 周素芳;论“通货膨胀目标制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宋剑斌;资产价格泡沫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樊明太;金融结构与货币传导机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王玉宝;股票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6 向祥华;货币政策规则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7 郭万山;通货膨胀钉住制度下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研究[D];辽宁大学;2004年

8 耿中元;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王建国;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探讨[D];复旦大学;2006年

10 严维石;美联储信息优势与其货币政策目标[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浩;我国通货紧缩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2 谢曼;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多元化及其阻碍因素分析[D];重庆大学;2003年

3 闫小娜;泰勒规则及其在我国的检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高辉;中国货币政策效果检验与利率市场化建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5 王静;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6 吴小平;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郑小胡;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利率调控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郑中华;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9 范大良;超额货币研究:一个金融控制下的金融深化假说[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潘明霞;中国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金全,刘兆波;我国货币政策作用非对称性和波动性的实证检验[J];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2 赵进文;高辉;;中国利率市场化主导下稳健货币政策规则的构建及应用[J];经济学(季刊);2004年S1期

3 万解秋,徐涛;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的效率——兼评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4 刘金全,范剑青;中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和相关性研究[J];经济研究;2001年05期

5 夏斌,廖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6 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7 陆军,舒元;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在中国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8 赵进文,闵捷;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效果非对称性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9 赵进文;闵捷;;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政策拐点与开关函数的测定[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10 张屹山;张代强;;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金奇;;金融发展差异与我国经济增长区域非对称性[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4期

2 陈国进;陈创练;;我国股市财富效应的非对称性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年13期

3 牛新艳;;短期融资券市场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吗?——信用利差非对称性研究[J];金融评论;2011年03期

4 刘新燕;杨智;叶生洪;;价值要素与总体顾客满意度非对称性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5年08期

5 刘汉中;;我国GDP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研究方法与统计检验[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刘华;;资金流动和股市价格波动性分析[J];时代金融;2008年06期

7 田成诗;;我国分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波动的非对称性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年09期

8 陈德伟,徐琼,孙崎岖;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非对称性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9 侯风云,邹融冰;中国城乡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非对称性特征及其后果[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昌忠泽;;非线性动力学在宏观经济学领域中的运用——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宗成;袁怀宇;;卖空限制与股票市场收益的非对称性——基于上海和香港的实证比较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周扬明;;论法治与德治在中国市场经济秩序规范中的非对称性[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3 卢盛荣;李文溥;林光平;;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研究[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曹永琴;李泽祥;;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形成机理研究——基于价格传导机制的视角[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5 罗光强;曾福生;曾伟;;产业结构变迁对湖南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石磊;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产业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7 董志强;;非对称决策问题和条件化决策影响图研究[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石磊;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产业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9 唐东波;;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动态关系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10 陈华;;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的关联性: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换VECM模型的实证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杨洋;市消协十项举措守护消费[N];扬州日报;2011年

2 证券时报记者 朱戴兵;连续降息 地产业期待新政奏效[N];证券时报;2008年

3 张炜;明年个人房贷增长不乐观[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4 ;过度财政扩张或应淡化[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5 ;节能减排目标还需体制保障[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6 中国人民大学 马涛;平抑经济波动须缓解市场顺周期行为[N];人民日报;2010年

7 方方;给春运减压不妨从区域协调破题[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8 钟声;填补信息网络领域的制度真空[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村璞;我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非对称性:一个非线性观点[D];西北大学;2011年

2 何丽娜;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3 陈维云;中国股市波动的非对称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黄浩;我国房地产周期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5 李庆华;我国经济周期阶段性和波动性的动态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宋金奇;我国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刘毅;我国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特性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8 彭丹;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视角下的中国股市波动特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袁怀宇;中国证券市场卖空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张海燕;我国宏观经济变量周期性波动的动态模型与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冰;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非对称性影响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2 刘汉;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郭峰;中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D];重庆大学;2005年

4 郁建红;企业内上下间信任问题的非对称性探析[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5 马丽娟;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应的非对称性[D];吉林大学;2009年

6 张小宇;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计量检验[D];吉林大学;2007年

7 左向旗;对我国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关系的实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8 朱宁宁;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9 翟中伟;我国货币政策数量及时间效应实证研究(1996年—2003年)[D];广西大学;2004年

10 吴赠英;基于VAR模型的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07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007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0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