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从成本收益角度论金融危机中政府救市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18-06-20 02:04

  本文选题:金融危机 + 政府救市 ; 参考:《金融论坛》2011年02期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成本收益理论模型来研究政府救市对经济产生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论证金融危机中政府是否应当救市。研究表明,金融危机中政府在进行是否救市的抉择时,应当综合考虑救市对一国的经济增长、金融机构破产损失、金融中介功能、财政成本、通货膨胀成本和道德风险等因素的影响,比较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这两者的强弱。如果经济可持续地恢复良好状况、金融机构破产成本较高且金融中介的有效性比较重要,那么政府就应当救市;相反如果救市难以恢复经济增长、救市的财政成本过大、通货膨胀压力较大且道德风险成本较高,政府就不应救市。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government rescue on the economy by constructing a cost-benefit theory model, and proves whether the government should rescue the market in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study shows that in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economic growth of a country, the bankruptcy losse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function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the financial cost when deciding whether to rescue the market. The influence of inflation cost and moral hazard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positive effect and negative effect. If the economy sustainably returns to good conditions,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ankruptcy costs are high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is important, then the government should rescue the market; on the contrary, if it is difficult to revive economic growth, the financial cost of rescuing the market is too high. Higher inflationary pressures and higher costs of moral hazard mean the government should not rescue the market.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原因、对我国的影响与应对》(08BJY14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831.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鹏飞;;金融危机下我国政府救市须遵循法治原则[J];特区经济;2009年08期

2 孙洪庆;邓瑛;;华尔街金融风暴与政府救市:对道德风险假说的实证检验[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杨斌;;警惕全球金融危机升级的危险[J];开放导报;2009年03期

4 赵海云;刘发春;;救市困境与政府行为研究[J];武汉金融;2010年07期

5 闫屹;孙志新;王文兵;;本次金融危机中各国救市政策比较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年01期

6 苏明;张世趟;;全球经济将陷入滞胀的深渊:基于政府救市行动的分析[J];特区经济;2009年04期

7 薛克鹏;;政府救市行为的反思及法律控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8 吕江林;王庆皓;;论政府救市的必要性及其最优边界[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10期

9 王庆皓;;基于通胀压力分析政府救市政策的退出[J];经济经纬;2010年05期

10 唐为彩;;浅探金融危机及其治理[J];现代金融;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秀贞;;青岛国有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做法与启示[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2 管晓华;;浅谈海事机构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A];第六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运分论坛暨江苏省航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岐山;;浅谈金融危机对碳酸镁市场的影响[A];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钙镁盐分会镁盐生产与发展研讨会专题报告汇编[C];2008年

4 谢石生;;金融危机下广州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张杰;;经济高速增长下的流动性过剩与金融危机[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6 毕研勤;;我国制造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7 孙涛;;应对金融危机应进一步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8 田辰山;;金融危机与文化问题[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9 刘明山;;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对策[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10 关景灵;;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转“危”为“机”的对策研究[A];广西服务企业年问题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冯蕾;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8年

2 冯武勇;金融危机下,许多德国人重新捧读《资本论》[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程实;美国金融危机到经济危机还有多远[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4 记者 申明;金融危机为开源产业带来机遇[N];科技日报;2008年

5 艾芸;七成受调查者信心坚定[N];市场报;2008年

6 本报主笔 林纯洁;圈子要兜到什么时候[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7 李静颖;面对金融危机,中国仍是世界的亮点[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世界民族研究室 刘泓;聚焦金融危机下的世界族际关系[N];中国民族报;2008年

9 记者 周其俊;不裁员不降薪不减福利[N];文汇报;2008年

10 万应慧;巨大力量源于星星点点[N];辽宁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皓;金融危机中的政府“救市”:理论与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2 孙颖;金融危机政府救助:理论与实践[D];辽宁大学;2010年

3 杨公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应对策略及效果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奇志;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的治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建红;金融危机的信用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汪洋;虚拟经济视角下金融危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牟晓云;金融危机对中日韩三国经济的影响及政府的对策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斌彬;信用扩张、资产价格泡沫与金融危机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张晨宏;基于系统复杂性的金融危机演化分析[D];青岛大学;2012年

10 解凤敏;经济全球化下中国金融危机压力预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斌艳;房地产泡沫与金融危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吴俊宏;上世纪末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及给予我国的启示[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3 孙小津;金融危机收入分配效应的国际比较[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然;金融危机中政府救助行为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5 周睿;G20的崛起与作用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杨丽慧;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就业问题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石文景;应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社会政策体系构建[D];浙江大学;2010年

8 张东;我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财政政策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0年

9 冯艳蕾;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林华;金融危机对北京用电市场未来三年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编号:2042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042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f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