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风险和感知利益与消费者对网银业务的使用
本文选题:网上银行 + 银行业务 ; 参考:《金融论坛》2011年01期
【摘要】:对于不同类型的网上银行业务,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对消费者使用意愿的影响不同。对于网上银行基本业务类型,感知风险中的时间风险对消费者使用意愿有大的影响,感知利益的影响也大;反之,对高级业务类型,感知风险中的社会风险对消费者使用意愿有大的影响,但感知利益的影响却小。基本风险包括网上银行服务器存在的风险和财务风险,对于未涉及金钱的网上银行业务类型,基本风险对消费者使用意愿影响不显著,而对于涉及金钱的业务类型,基本风险影响显著且较大。未涉及金钱的人们不需要考虑金钱的损失,所以影响不大。
[Abstract]:For different types of online banking, perceived benefits and perceived risk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use. For the basic business types of online banking, the time risk in perceived risk has a great impact on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use, and the impact on perceived interests is also great; on the contrary, for high-level business types, The social risk in perceived risk has great influence on consumer's intention to use, but the influence of perceived benefit is small. The basic risk includes the risk and financial risk of the Internet banking server. For the type of online banking business that does not involve money, the basic risk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use, but for the business type involving money, the basic risk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use. The influence of basic risk is significant and great. People who do not involve money do not need to consider the loss of money, so the impact is small.
【作者单位】: 中国计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财通证券柯桥营业部;
【基金】: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Y6090373)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管理”资助
【分类号】:F83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悦;;银行电子营销渠道的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年06期
2 非马;;新银行的领先之道[J];新经济;2002年Z2期
3 刘将元;;网上银行,当心“网”你没商量[J];金融经济;2011年11期
4 ;工行荣获“最佳网上银行用户体验奖”[J];金融科技时代;2011年06期
5 陆金芳;;个人金融风险提示与防范对策[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1年08期
6 胡山;;运用IT技术提高非现金支付的便利性和安全性[J];金融科技时代;2011年07期
7 王占波;;我有一种使命感[J];软件世界;2010年02期
8 张仪;;大行其道的电视支付[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1年18期
9 覃海慧;;“网银生活”,美丽新世界[J];黄金时代;2008年08期
10 射手;付业兴;;网上银行节约挂失费[J];家庭之友(佳人);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耿志民;;网上银行的发展及监管研究[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2 詹少仙;骆念蓓;;个人网上银行顾客忠诚驱动因素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商务智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肖联民;周莉;史向辉;;打造离柜式数字银行 推进社会缴费通进程[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陈晓禹;;银行与网络[A];全国计算机网络应用年会论文集(2001)[C];2001年
5 张国友;;网上银行风险管理探析[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卷)[C];2005年
6 王文超;;消费者对网上银行采用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一个基于TPB模型的延伸研究[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建设银行武汉市分行课题组;陈汉华;;“复关”后建设银行业务向国际化发展的对策研究[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1993年度)[C];1993年
8 雷关勇;唐小明;;商业银行在大学怎样营销——以“长江大学”为类[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邵兵家;杨霖华;;个人网上银行使用意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军亮;刘伟杰;刘正捷;;网上银行用户体验评价体系研究[A];第四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田文会;网上银行向银行业务终极方式迈进[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2 思睿;网上银行大比拼[N];经济日报;2005年
3 本报首席记者 崔晓农 通讯员 吉建军;网上银行:渐行渐近[N];山西经济日报;2005年
4 郭志明;网上银行安全是关键[N];中国企业报;2005年
5 朱雁东;试论网上银行业务监管制度的建立[N];中国审计报;2005年
6 ;2005,,网上银行发展年[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7 记者 伊晓霞 实习生 张涛 通讯员 罗宏宇;网上银行大潮席卷中国[N];民营经济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李楠;走近网上银行[N];山西日报;2005年
9 王迎晖;全国农信系统首家网上银行启动[N];经济参考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林憬辉;国内网上银行用户忠诚度为何较低?[N];通信信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罡;中国银行业并购研究:动因、效应及模式选择[D];湖南大学;2005年
2 肖亚红;内地与香港银行规制的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3 周黎;全能银行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惠平;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张连怀;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6 李咏梅;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7 胡静;商业银行顾客满意度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王礼平;中外信托制度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9 潘新民;中部地区分行级商业银行核心风险防控与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苏同华;银行危机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国坚;网上银行之路[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2 武晓达;我国网上银行风险控制及防范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周海斌;岳阳工行个人网上银行营销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雷婷;基于客户感知的我国网上银行信息安全产品的顾客满意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吕敏敏;网上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陈鲤平;我国发展网上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7 邱健;论网上银行在我国之发展[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8 李晓小;论我国网上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D];暨南大学;2010年
9 刘巧娥;网上银行持续使用行为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10 叶强;商业银行竞争的有力武器:网上银行[D];重庆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086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086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