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贷款风险的社会化承担机制
本文选题:助学贷款 + 助学贷款风险 ; 参考:《系统工程》2011年05期
【摘要】:国家助学贷款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国家助学贷款面太窄,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且存在巨大的贷款风险。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难关键就在于健全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风险投资体系提供了助学贷款的风险社会化承担的机制,它一方面减少了银行所承担的风险程度,提高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效防止了助学贷款发放过程中的风险向国家过度集中,将风险投资引入助学贷款提高银行机构助学贷款的积极性,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借款动机,从而增进了助学贷款体系的稳健性。
[Abstract]:One of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of national student loan is that the scope of state student loan is too narrow,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is very prominent, and there is a huge loan risk. The key to solve the difficulty of state student loan is to perfect the risk prevention and compensation mechanism. The venture capital system provides a mechanism for socializing the risk of student loans. On the one hand, it reduces the degree of risk assumed by banks and improves the enthusiasm of banks in lending. On the other hand, it effectively prevents the excessive concentration of risk in the process of granting student loans to the country, and inducts venture capital into student loans to improve the enthusiasm of banks and institutions for student loans, and promotes the motivation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to borrow money. Thus enhanc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student loan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湖南工业大学;
【基金】: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ZC198)
【分类号】:F832.4;G64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维,沈红;制度变迁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虹;;企业社会责任与核心竞争力[J];商业研究;2006年19期
2 杜金沛;邢祖礼;;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科学标准的辨析[J];财经研究;2005年12期
3 王太;对当前宏观调控问题的理论思考[J];财贸经济;2000年07期
4 苏国强,范方志;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辨证观[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王国松;;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3期
6 崔建军;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04期
7 杜金沛;李林;;经济学建构思想的纷争与“科学主义”的渊源[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4期
8 李燕芳;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赋予及阻却[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李碧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状分析[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王光森;人民警察执法思想的观念基础[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秋生;中国通货紧缩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2 陈江生;国际金融危机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余达淮;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王朝阳;收入再分配与调控消费需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匡安荣;“道法自然”与经济自由——一项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7 张宝江;西方经济学的综合与回归[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王选庆;中国农地金融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韩福国;市场、组织与国家——中华全国工商联及民间商会(ACFIC)在制度博弈中的双重代理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华;我国转轨时期货币需求的建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2 易应;放松金融管制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基于传导机制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杨朝英;福建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影响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4 黄艳红;我国养老基金运作模式探析与在股市中的运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5 金明媚;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与成才——江南大学特困生个案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6 陈发初;国家助学贷款难的诚信思考及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3年
7 邢祖礼;价格机制与非价格机制:理论与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8 武玲玲;试论日本的通货紧缩[D];河北大学;2004年
9 朱明宣;中国居民收入差异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10 吴兴智;“经济人”假说及其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瑞龙;;论制度供给[J];经济研究;1993年08期
2 杨克瑞;制度分析与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反思[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意定;王小兵;;助学贷款风险的社会化承担机制[J];系统工程;2011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易凌;何跃国;;国家助学贷款走出困境的新途径——一种成本收益分析的视角[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茧 通讯员 唐少军;拖欠贷款违约学生将被公之于众[N];湖南日报;2004年
2 刘芳红(作者单位:人行天水市中心支行);助学贷款的“瓶颈”[N];甘肃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高建进;助学贷款风险如何应对[N];光明日报;2003年
4 廉龙;美国开展助学贷款的启示[N];经济参考报;2005年
5 廉龙;美国开展助学贷款的启示[N];联合日报;2005年
6 王 晖;加强学生信用教育 降低助学贷款风险[N];河南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马晓娟;助学贷款不等同于商业贷款[N];山西政协报;2005年
8 早报特约评论员 易宪容;解决助学贷款尴尬需让受益者承担风险[N];东方早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范思立;个人信用库能否化解助学贷款风险[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张蕾 实习生 岳丽娟;助学贷款风险该谁担?[N];湘声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勤;非均衡数据分类算法及其在助学贷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冬;高校助学贷款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2 吴俊羽;大学生助学贷款风险控制与诚信教育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姚文娟;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运行中的政府角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17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117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