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人民币国际化: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的互动

发布时间:2018-07-14 09:45
【摘要】:推动和鼓励在境外建立离岸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离岸市场的存在和发展可以为在岸市场资本账户的逐渐开放提供缓冲带,减缓骤然开放对国内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同时叉可以为在岸市场的部分机构和企业率先从事人民币跨境业务提供境外对接点,因而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一种务实选择。但如果在岸市场不能与离岸市场有效对接和协同发展,离岸市场的存在和发展将会增加国内货币调控的难度,并可能为国际资本冲击在岸市场提供便利,也可能给未来人民币定价权带来不确定。在岸市场完全开放后,离岸市场将与在岸市场相互融合,进而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形成一个覆盖全球的、不间断交易的人民币市场。而原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的界限也将淡化,表现为共同参与人民币业务的各金融中心之间的关系。
[Abstract]:Promoting and encourag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offshore market abroad is a prominent feature of th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ffshore market can provide a buffer zone for the gradual opening of the capital account in the onshore market, and mitigate the impact of sudden opening on the domestic financial market. At the same time, the fork can provide an overseas docking point for some institutions and enterprises in the onshore market to take the lead in cross-border RMB business, so it is a pragmatic choice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enminbi. However, if the onshore market cannot effectively link with and develop in concert with the offshore market,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ffshore market will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domestic monetary regulation and control, and may facilitate international capital shocks in the onshore market. Also may bring uncertainty to the future RMB pricing power. When the onshore market is fully opened, the offshore market will merge with the onshore market, thus creating a global, uninterrupted trading renminbi market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offshore and onshore markets will also be diluted, as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nancial centres involved in renminbi business.
【作者单位】: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
【分类号】:F83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戎如香;;人民币在岸远期市场和离岸NDF市场关系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9年01期

2 何帆;;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04期

3 马骏;;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对境内货币和金融的影响[J];国际融资;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雅梅;;人民币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关系的实证研究——兼论人民币二次汇改效应[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6期

2 陈田田;李好好;;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及改革方向[J];当代经济;2010年18期

3 冯维江;;国际货币权力的历史经验与“第三世界货币区”的可能性[J];当代亚太;2010年05期

4 钟阳;;亚洲市场中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基于边贸结算和货币互换的实证分析[J];当代亚太;2011年04期

5 袁征;;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初探[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03期

6 吴宇;;离岸货币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兼论海外人民币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J];福建金融;2012年02期

7 羌建新;;国际货币体系与全球金融危机[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王雅炯;;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和时间窗口——经济结构调整的视角[J];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05期

9 周先平;李标;;境内外人民币即期汇率的联动关系——基于VAR-MVGARCH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5期

10 徐晟;韩建飞;曾李慧;;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市场联动关系与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基于交易品种、政策区间的多维演进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祥云;日元国际化及其对人民币的启示[D];复旦大学;2011年

2 刘晓鑫;基于金融视角的中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潘理权;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路径及保障措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4 曾之明;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娄季芳;国际比较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6 冯永琦;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形成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钟阳;货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李晓郛;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9 王楠;基于NDF与NARX网络的人民币汇率预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李炳念;基于非对称国际货币体系视角的人民币对外战略选择[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海龙;基于利率平价视角的境内外人民币远期汇率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2 唐嘉成;国际经济不平衡视角下我国的外汇储备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3 赵星文;论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及其防控[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4 张圆圆;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对内地货币政策的影响[D];外交学院;2012年

5 吴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6 黄祥庆;香港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人民币回流的途径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7 周立超;基于OCA指数化模型的人民币区域化可行性分析[D];辽宁大学;2012年

8 朱琳;日本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复旦大学;2012年

9 苏蔚;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10 张思颖;人民币即期市场、在岸远期与离岸NDF市场间信息流动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贺红波;非平稳变量的Granger因果检验[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2 徐剑刚;李治国;张晓蓉;;人民币NDF与即期汇率的动态关联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9期

3 王元龙;;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与展望[J];当代财经;2007年03期

4 代幼渝;杨莹;;人民币境外NDF汇率、境内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10期

5 黄学军;吴冲锋;;离岸人民币非交割远期与境内即期汇率价格的互动:改革前后[J];金融研究;2006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闵娟;;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综述及建议[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11期

2 巴曙松;吴博;;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监管[J];中国金融;2008年10期

3 邱雪峰;;论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和风险[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詹炜;;论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趋势[J];现代商业;2009年03期

5 黄亭亭;;人民币国际化基本条件分析:基于风险和责任角度[J];上海金融;2009年04期

6 穆西安;;抓住机遇因势利导推进人民币国际化[J];南方金融;2009年03期

7 刘曙光;;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04期

8 童年成;;论人民币国际化货币战略[J];消费导刊;2009年08期

9 顾丽姝;王凯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及长期性[J];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03期

10 张卷卷;;刍议人民币国际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敏;;人民币国际化[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挑战与应对”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黄志龙;;建议对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进行调整[A];中国与世界年中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C];2010年

3 戴相龙;;人民币国际化及汇率形成机制改革[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4 黄志龙;王军;;第九章 中国经济再平衡第六大对冲措施:加快人民币国际化[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5 刘义圣;;人民币国际化探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6 李稻葵;徐欣;伏霖;;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研究[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42期)[C];2011年

7 宗良;彭伊立;;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2~2013)[C];2013年

8 周宇;;论人民币国际化的两难选择[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9 钟利琼;曾友中;;论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组合[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四卷)[C];2013年

10 韩长征;;人民币国际化与中资商业银行国际化[A];“中国入世10周年——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证券时报记者 孙玉;胡汝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最有利时间已经不多[N];证券时报;2011年

2 孙兴杰;人民币国际化需增强续航能力[N];新金融观察;2012年

3 本报记者 徐淼;受外国央行青睐 人民币国际化提速[N];中国贸易报;2014年

4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陆前进;人民币国际化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温源 本报通讯员 赵鹏;人民币国际化还要走多远[N];光明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徐科;中德合作共推人民币国际化[N];证券日报;2014年

7 记者 周轩千 整理;今年人民币国际化的“三个三”[N];上海金融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温源 本报通讯员 刘朋;人民币国际化再提速[N];光明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金晨曦;人民币国际化提速?[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李侠;人民币国际化又迈新步伐[N];金融时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晓芹;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胥良;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褚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杨现领;美元锚的退出与人民币国际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青龙;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徐新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理论与实证[D];复旦大学;2006年

7 潘理权;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路径及保障措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8 李建国;人民币国际化制约因素及推进措施[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9 陈治国;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庞镭;滨海新区金融创新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思;人民币国际化的国际经验借鉴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2 宋凡;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3 陆洋;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成本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4 李洋;人民币国际化相关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斐斐;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6 李博;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3年

7 封大结;中国周边国家地区流通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8 陈莉;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9 刘彬;货币国际化规律探索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D];兰州商学院;2008年

10 马谢庆;基于外贸计价权的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21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121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b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