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基于过度自信和监督机制的风险投资契约模型

发布时间:2018-07-17 21:19
【摘要】: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团队生产理论,把风险企业家的过度自信和风险投资家的监督努力两个重要因素结合起来,建立了符合风险投资实际运作情况的契约模型。证明了风险投资家存在一个最优监督分配比例,进一步分析了过度自信和监督努力这两个因素对风险投资参与者行为策略及代理成本的影响。理论研究分析表明,风险企业家的过度自信行为和风险投资家的监督努力均有助于刺激风险企业家提高其努力水平以及降低风险投资家的代理成本,从而增加风险投资家的投资期望收入。研究结果为风险投资家设计合理的激励契约提供了理论依据。
[Abstract]:Based on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and the team production theory,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overconfidence of venture entrepreneurs and the supervision efforts of venture capitalists, and establishes a contract model which accords with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venture capital. It is proved that venture capitalists have an optimal supervisory allocation ratio, and the effects of overconfidence and supervisory effort on the behavior strategies and agency costs of venture capital participants are further analyzed. 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overconfidence behavior of venture entrepreneurs and the supervision efforts of venture capitalists can help to stimulate venture entrepreneurs to improve their efforts and reduce the agency costs of venture capitalists. This increases the investment expectations of venture capitalists. The resul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venture capitalists to design reasonable incentive contracts.
【作者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华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971015,70671017) 成都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YB054ZF-012) 西华师范大学校基金资助项目(10A014)
【分类号】:F224;F83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蒲,孙爱英;产业竞争、非理性行为、公司治理与最优资本结构——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发展趋势及理论前沿综述[J];经济研究;2003年06期

2 徐玖平,陈书建;不对称信息下风险投资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年01期

3 郑君君,谭旭,范文涛;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股权激励模型的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阳;创业资本运动机理:一个马克思主义视角[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汤欣;论公司法的性格——强行法抑或任意法?[J];中国法学;2001年01期

3 王益,许小松;风险资本市场及其运作机制研究(下)[J];证券市场导报;1999年06期

4 官庆;工程设计保险的逆向选择问题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5 项勇,陶学明;基于寻租理论的工程监理博弈行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6 万可,汤卫君;头垄断厂家产品定价中的博弈论问题———兼评我国彩电行业价格大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廖楚晖,薛刚;关于税收腐败有关问题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杨卫军,韦苇;化解村级债务的对策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王峥;银行惜贷的根源:激励与约束的不对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陈晓昱,周敬华,朱道才;会计信息披露政策选择的博弈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建;;委托代理模型下国有煤矿经理激励机制设计[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三(女牙);刘震宇;苏钟人;王红卫;;基于Agent一对一协商的稳定性研究[A];2005年信息与通信领域博士后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邹璇;;不确定条件下区域间合作研发与独立研发的策略选择[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惠峗;刘阳;;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模型及策略分析[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蕙馨;冯文娜;;中间性组织的运行机制、组织结构及有效规模研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高瑞霞;白凤领;白江征;;博弈论在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工作中的应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7 谭绍鹏;隆重;;关于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选聘中的委托-代理分析[A];贵州工程项目管理论文集[C];2006年

8 尹秋菊;;基于信号博弈GA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A];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吴浩然;张强;;VMI方式下供应链利润分配的博弈分析[A];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肖卫;刘亦红;;基于社会资本治理“公地悲剧”的KMRW声誉博弈解释——来自梅峰村集体资源利用的实证[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党夏宁;风险投资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2 向锐;基于专业化的企业理论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3 孙惠新;风险投资制度创新论[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4 郭占力;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5 罗开位;企业经营者知识资本价值研究[D];中南大学;2000年

6 朱庆华;面向区域农副产品资源配置的博弈论及相关理论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7 王来生;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8 侯云先;幼稚产业保护关税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9 郑四渭;森林环境可持续发展管理的理论与实践[D];浙江大学;2001年

10 李义超;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德玉;公司制改造中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2 马万信;金融市场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D];武汉大学;2005年

3 谭永东;我国孵化器理论研究及在西安的实证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4 李平平;我国两个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5 张书涛;我国制定有限合伙法的必要性及立法建议[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6 万水林;产品市场竞争与我国企业的融资行为[D];汕头大学;2004年

7 王剑;关系型借贷、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8 方草;风险投资退出中的信号传递机制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9 田田;创业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D];清华大学;2006年

10 沈燕;我国上市公司国家股流通问题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广领,夏恩君,闫绪娴;风险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2 张汉江,陈收,刘洋;风险投资的分段最优激励合同[J];系统工程;2001年01期

3 张建琦;人力资本的性质与企业的剩余分配[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5期

4 陈其安;杨秀苔;;基于代理人过度自信的委托-代理关系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5 林钟高,章铁生;实证分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6 李垣,孙恺;企业家激励机制对分配性行为的治理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7 骆品亮,司春林;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激励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1年02期

8 张正堂,陶学禹;国外企业经营者报酬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管理科学学报;2002年06期

9 姚佐文,陈晓剑,崔浩;可转换优先股与风险投资的有效退出[J];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陈其安;刘星;;基于过度自信和外部监督的团队合作均衡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丽,王明好;基金经理过度自信对基金收益与风险的影响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5年01期

2 陈其安,杨秀苔;过度自信条件下的金融市场委托-代理合同[J];系统工程;2005年04期

3 胡昌生,蔡芳芳;过度自信与市场泡沫[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4 谭春辉;邱均平;;试论国家科技奖励监督机制的完善思路[J];科学管理研究;2009年02期

5 陈韬;;完善我国工程造价监督机制的主要思路[J];科技信息;2006年S3期

6 郑直;;过度自信交易成本和投资[J];金融经济;2006年06期

7 李平,曾勇;过度自信对金融资产短期价格行为的影响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年12期

8 江晓东;;股市投资者过度自信实证研究——以福建省投资者为例[J];经济管理;2005年06期

9 徐韫帆;陈玲;王清流;;投资者过度自信对金融市场的影响[J];太原科技;2008年06期

10 张征争;黄登仕;;CEO过度自信对薪酬合同影响理论综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学荣;应梨民;;完善服务型政府监督机制的对策研究[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楠;;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探讨[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3 黄刚;;试析我国图书馆经费监督机制的建立[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4 何素成;朱胜东;张书勤;;关于建立和完善忧信息监督机制的思考[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5 林斌霞;;图书馆创建读者监督机制的构想[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陈尚志;曹文安;;监督文化·机制与官员腐败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曹静;;我国现行政府监督机制问题浅析[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齐冬梅;;关于服务型政府监督机制构建的新视角[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霞;于富生;张敏;;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异化——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10 赵子文;;浅论企业家的激励约束与监督机制[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罗定英 通讯员 郭复彬 徐 俊;赣州建立四大互动监督机制[N];人民法院报;2004年

2 甘仁;长效监督机制让群众得实惠[N];中国人口报;2005年

3 沈洋 李兴文;杜绝公款出国旅游必须完善监督机制[N];人民代表报;2008年

4 民建河南省委会秘书长 王家柱;建立民主党派领导班子监督机制的探讨[N];团结报;2009年

5 华泰证券 胡新辉;你在投资中过度自信了吗?[N];中国证券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王雪梅 赵宇清;听证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N];黑龙江日报;2010年

7 毕诗成;有权力清单更要有监督机制[N];中国商报;2010年

8 郑兴祥;中国被“过度自信”了[N];国防时报;2010年

9 郑兴祥;中国被“过度自信”了[N];国防时报;2010年

10 郑兴祥;中国被“过度自信”了[N];国防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亚楠;过度自信、信息与中国证券市场资产价格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朱广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金融决策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曲春青;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金融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伍如昕;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王阳;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乐观情况下的盈余管理约束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闫永海;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财务决策影响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7 陈其安;基于过度自信的行为企业理论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王健;有限理性下资本市场激励理论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9 张军旗;世界贸易组织监督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江晓东;非理性与有限理性:中国股市投资者行为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可人;《残疾人权利公约》监督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罗英秀;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刘新梅;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e,

本文编号:2130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130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1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