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货币供应量对稳态经济增长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8-07-20 19:44
【摘要】:本文将货币因素引入索洛模型,构建起一个稳态经济增长模型,探寻相对货币供应量、储蓄率和有效劳动增长率等因素对人均产出的作用机理;并据此构造回归方程,利用1981—2008年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相对货币供应量因素对经济增长总体上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且这种负效应具有时间趋势和区域差异,即相对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随时间呈"V"型走势——对经济增长的遏制作用先增强然后转弱,对东、中、西部地区的负作用依次递增。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monetary factors into Solow model, constructs a steady economic growth model, explores the mechanism of relative money supply, savings rate and effective labor growth rate on per capita output, and constructs a regression equation. Using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1981 to 2008 to carry out empir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money supply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and this negative effect has a time trend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That is to say, the effect of relative money supply on economic growth shows a "V" trend with time-the restraining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is strengthened first and then weakened, and the negative effect on east, middle and western regions increases in tur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话语权考虑的国际金融合作策略研究”(09YJC790146)的资助
【分类号】:F822;F1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增长差异的源泉的测算与分析(1978~2002)——基于“反事实”收入法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7年07期

2 王洪斌,董凤斌;内生货币与经济增长——理论假说与中国经验事实[J];经济科学;2004年03期

3 韩平,李斌,崔永;我国M_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货币供应量与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2005年10期

4 张杰;;中国的高货币化之谜[J];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5 戴根有;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J];金融研究;2000年09期

6 冯春平;货币供给对产出与价格影响的变动性[J];金融研究;2002年07期

7 钱士春;我国货币长期超中性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8 帅勇;;资本存量货币化对货币需求的影响[J];中国经济问题;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志太;王静;陈国木;;从科教兴国到科技兴农的文献评述及经验总结[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2 谭太平;;货币供给与中国经济增长:动态影响与产出效应[J];商业研究;2010年08期

3 徐亚平;关于股票市场与货币需求增量关系的质疑[J];财经科学;2005年02期

4 王晓芳;王学伟;;中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J];财经科学;2008年03期

5 冯菲;;货币流通速度的再认识——对我国1992—2008年交易流通速度的分析[J];财经科学;2010年01期

6 谭太平;;国内信贷、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基于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1年02期

7 邵荣平;许坤;;“货币超发”是此轮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吗[J];财经科学;2011年03期

8 索彦峰;于波;;转型期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赵建;;货币需求、货币溢出与通货膨胀:基于中国货币现象的实证检验[J];财经论丛;2009年01期

10 魏下海;李树培;;区域经济差异、生产率的分解及收敛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研究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张晓晶;张磊;王宏淼;;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从动员性扩张向市场配置的转变[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蒋瑛琨;刘艳武;赵振全;;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3 吴超林;张春生;;中国M2/GDP畸高原因的再考察——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4 庄佳强;;中国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王元月;丁文;;宏观金融不稳定对青岛市经济波动的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建华;股票市场稳定性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兰熊;货币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计量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韦邦荣;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0年

5 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6 崔健;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经济周期波动[D];南开大学;2010年

7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争;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与贸易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朱楠;基于转型风险的中国经济安全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玉玲;中国股票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喻多娇;中国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赵萃擘;青岛市经济增长与就业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丁文;宏观金融不稳定对青岛地区经济波动的动态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李秋红;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用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邵阳;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商品住宅价格的效应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陈胜;1978-2009年间我国流动性变动及其对经济金融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0年

8 吕小锋;利率规则在我国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峰;空间计量理论在中国区域经济趋同测度中的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一飞;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物价影响的机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刚;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性[J];管理世界;2004年03期

2 周锦林;关于我国货币“中性”问题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2年01期

3 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2000年02期

4 蔡f ,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5 刘明志;中国的M_2/GDP(1980—2000):趋势、水平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6 万解秋,徐涛;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的效率——兼评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7 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8 陆军,钟丹;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协整检验[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9 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10 彭国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天耀;;当前我国外债管理的时间效应问题[J];国际金融研究;1991年01期

2 刘建和;金雪军;;中国股市量价波动的时间效应[J];审计与理财;2006年04期

3 孙万良,房荔枝,信立滨;固定资产折旧的时间效应[J];北方经贸;2001年02期

4 雷伟;对我国城市地面沉降机理及社会效益的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03期

5 李斌;;物流的时空效应分析[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年S8期

6 王炎坤,钟书华;论时间效应及其与科技奖励的关系[J];科研管理;1993年01期

7 曾兆庚;颜泽贤;;基于DEA的高速公路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时间效应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年33期

8 陈建宏;永学艳;刘浪;周智勇;;国家工业化与矿产资源消费强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矿业;2009年10期

9 汪炜,周宇;中国股市“规模效应”和“时间效应”的实证分析——以上海股票市场为例[J];经济研究;2002年10期

10 罗润东;劳动力失业效应分解模型[J];南开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伟;卢廷浩;宰金珉;;桩承载力的时间效应机理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2 亢一澜;王娟;;考虑时间效应的软材料黏接界面力学模型与实验表征[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韬;高大钊;顾国荣;;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时间效应”的简化力学模型分析[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虞茂洪;何国杰;;隧道围岩支护结构中混凝土喷层的时间效应问题[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5 张丽芬;刘树深;朱祥伟;;咖啡因和氯霉素的时间效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武圣君;苗丹民;;连续加法的时间效应[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刘同有;;金川矿山岩石力学研究[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1999年

8 陈宗基;;我国在复杂岩层中的巷道掘进——兼论构造应力与时间效应的重要性[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8)[C];1989年

9 张劲松;陈彦;张芹;屠苏;康健;陈旭锋;;感染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通透性时间效应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陈爱新;陈昌彦;;第三纪黏土岩力学性质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祝之友;《伤寒论》的“时间药理学”[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2 金苹苹邋实习生 缪晓旦;提前“冲浪”港股 “尝鲜者”的投资经[N];上海证券报;2007年

3 本报评论员;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消费文化[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4 易非;参与定投能获得更多收益[N];中国证券报;2008年

5 孟 林;2004中小企业ERP市场突破增长[N];中国企业报;2004年

6 王浩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倪红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教授,,水文及水资源学博士;节水中的经济杠杆: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N];中国水利报;2005年

7 李理 赵晨(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部);市场信息的监测与统计[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白岭;价值蓝筹有望重出水面[N];证券日报;2007年

9 陈福华;信息化必须突破对象局限[N];医药经济报;2005年

10 在强;什么时候入市回报高[N];中国商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武斌;静荷载下单桩沉降的时间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贺军涛;新型渡越时间振荡器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3 刘建和;中国股市价格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王伟;基于能量耗散原理的土与结构接触面模型研究及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5 崔春义;桩—筏基础共同作用体系的时间效应数值分析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程海根;薄壁箱梁剪力滞效应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7 李玉岐;考虑渗流影响的基坑工程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何海健;地铁洞桩法施工对邻近桥桩的影响与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9 贾云峰;径向渡越时间振荡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10 赵晶;中国上市公司价值的时间效应及其内生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中伟;我国货币政策数量及时间效应实证研究(1996年—2003年)[D];广西大学;2004年

2 徐浩峰;软土深基坑工程时间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刘春玲;单桩负摩阻力形成机理及其时间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4 吴渤昕;深基坑施工时间效应数值模拟及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5 何峰;岩石结构的蠕变稳定性理论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6 韩福才;软土地基上桩筏基础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时间效应[D];天津大学;2005年

7 徐美娟;考虑时间效应的复合桩基简化分析方法[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8 吴明春;异氟醚预处理的脑保护作用及时间效应与剂量效应关系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9 江立群;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性能分析及优化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10 苏荣臻;无填料振冲法在粉细砂地基中的试验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34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134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c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