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灵活使用货币政策工具
[Abstract]:After more than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macro economy has experienced six major macroeconomic adjustments and controls. Six times of anti-inflation (around 1980, around 1985 / 1993 ~ 1995 / 2003 ~ 2007 and 2010 to date) and two times of anti-deflation (1998 ~ 2002 and 2009) have been basically successful. The first three rounds of macro-control, due to the greater impact of the planned economy system, the emphasis on direct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1998, with the abolition of credit scale management system and restart the open market operation of the RMB as the standard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
【分类号】:F82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磊;;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J];经济师;2009年03期
2 水汝庆;张翠微;;2003年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回顾和思考[J];中国货币市场;2004年03期
3 温昌华;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问题探讨[J];武汉金融;2005年10期
4 王晓军;;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问题剖析及对策建议[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赵婷;;欧央行货币政策目标、策略及工具研究[J];南方金融;2009年03期
6 黎振兴;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分析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广西金融研究;1995年04期
7 袁明男;;当前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企业经济;2007年07期
8 郭保民;;当前金融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研究[J];经济问题;2011年04期
9 熊奕;;对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成本的估计与比较[J];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10 夏有华;;积极推进和发展央行再贴现业务的思考[J];经济学情报;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金;;论金融宏观调控中的公开市场业务[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2 殷洁;;论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的宏观调控[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成思;;风雨30年:中国通胀周期回顾与宏观政策启示[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张凌杰;陈文宽;;对我国近年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回顾与思考——兼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展望[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5 ;货币与投资政策[A];2008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报告[C];2008年
6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王敏;;“一行三会”体制下的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协调的综合效能研究[A];2005年山东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成果[C];2005年
7 尹宏祯;;论美国利率政策与人民币利率政策[A];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卢庆杰;;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的利率结构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9 韦宇红;;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能力[A];《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 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论文集[C];2005年
10 温彬;;我国利率市场化后基准利率选择的实证研究[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立栋;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解决不了通胀[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徐绍峰;一个很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N];金融时报;2003年
3 记者 肖妍茹;圣路易斯联储银行总裁:美联储资产购买计划或延长[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4 CUBN记者 孙先锋;央行重申多手段管理通胀[N];中国联合商报;2011年
5 冯 佳;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防止急刹车[N];证券日报;2004年
6 记者 张文绩;降息对银行影响中性[N];上海金融报;2008年
7 田俊荣;让货币调控更有力[N];人民日报;2003年
8 高国华;应对通胀 数量型工具发挥作用[N];金融时报;2008年
9 本报两会报道组 编辑 刘玉凤;郭庆平:综合运用各种工具调控好信贷总量[N];上海证券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闫立良;净投放转为净回笼 并非货币政策工具异动信号[N];证券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秀国;经济全球化与我国货币政策改革[D];四川大学;2005年
2 张丽娟;我国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何林峰;中央银行在金融稳定中的作用[D];四川大学;2007年
4 汪洋;国债的金融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5 白静;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杨建莹;中央银行独立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付岱山;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中国金融宏观调控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8 桂奰评;外汇干预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郭建伟;最后贷款人[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陆文磊;基准利率传导和管理的金融市场微观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世逵;流动性过剩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评价及选择[D];新疆财经大学;2008年
2 宋歌;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及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3 张辉;国债市场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4 汪建明;我国过渡时期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基准利率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杨光;论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6 孙文迪;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对股价指数波动影响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7 王辉;我国金融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盛滴清;我国货币政策治理流动性过剩的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高林;间接调控下的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10 金露露;我国运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实施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43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143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