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基于SVAR的分析
[Abstract]:The discussion on monetary policy mostly focuses on the overall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and neglects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that it may bring. By using the 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SVAR) and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PRF), the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different regions on the unified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It can be found that, whether in time or degree of influence, There are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impact of monetary shocks on the economy. Therefore, the formul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mus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aggregate adjustment and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unity and difference. At presen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fully consider the monetary demand of different regions and optimize the regional structure of monetary policy to reduce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maintain the unity of monetary policy.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10CJY064)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09YJC790152、10YJC790358)
【分类号】:F822.0;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宋旺;钟正生;;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性及原因——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2 谢赤,邓艺颖;SVAR模型及其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贾炜;蔡维;樊瑛;;一个关于中国股票市场和宏观经济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2 赵丽芬;李玉山;;我国财政货币政策作用关系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检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2期
3 杨晓;杨开忠;;中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2期
4 索彦峰;范从来;;货币政策立场指示器的实证研究——来自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实践的证据[J];南开经济研究;2007年02期
5 张晶;;国外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的新进展[J];上海金融;2006年12期
6 徐涛;;中国货币政策的行业效应分析[J];世界经济;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孟亮;我国区域金融差异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卢盛荣;转型期中国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培华;货币政策传导的区域差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钟俊芳;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3 秦雪丽;银行业在区域经济市场化过程中的策略选择[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4 程连顺;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5 袁仕陈;二元经济视角下的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D];湘潭大学;2007年
6 蒋晓婕;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区域差异性的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庄彬惠;关于商品住宅价格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与数量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豆建民;国内资本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当代财经;2005年08期
2 马根发;最优货币区理论与我国区域货币政策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09期
3 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4 赵进文,闵捷;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效果非对称性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5 赵进文;闵捷;;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政策拐点与开关函数的测定[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6 宋旺;钟正生;;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性及原因——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7 张屹山;张代强;;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8 孙天琦;货币政策:统一性前提下部分内容的区域差别化研究[J];金融研究;2004年05期
9 卞志村;;泰勒规则的实证问题及在中国的检验[J];金融研究;2006年08期
10 郭朝晖;人口流动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旭;;宏观经济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24期
2 熊剑庆;;论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J];财会月刊;2011年24期
3 姚寿福;;中美CPI传导机制和动态关系的计量分析[J];财经科学;2011年08期
4 王华;;海峡两岸经济周期协动性的现状与趋势[J];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08期
5 崔虹虹;胡建光;;社会融资结构变迁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J];甘肃金融;2011年08期
6 冯科;;中国房地产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1年04期
7 张文君;;股价对利率敏感吗——基于股改后数据的SVAR模型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王文甫;;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效应比较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1年07期
9 喻晓平;;基于VAR模型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证检验[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杨胜刚;侯坤;;中国金融加速器机制非对称传导的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敏;李文溥;;扩大内需中的货币政策效应——1996-2003年的实证分析[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贾会娟;赵春霞;;“资源诅咒”:青海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避开的陷阱[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蒋瑛琨;刘艳武;赵振全;;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4 白云涛;陈建付;;我国近年来货币信贷政策实践及其取向——伯南克和布德林CC-LM模型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的适用性[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杨德勇;;金融视角下我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分析[A];投资增长速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曹永琴;李泽祥;;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形成机理研究——基于价格传导机制的视角[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7 曹永琴;李泽祥;;金融摩擦视角下金融经济周期加速传导机制研究:中国的证据[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8 方显仓;;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利率与信用渠道传导的影响——兼论我国频繁使用准备金工具的原因[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9 吴文锋;徐来福;;石油产业链价格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健英;;试论宏观调控理论基础的构建[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子鹏;不同待遇的肉价和房价[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2 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 毕明星 孙昭信 周巍;PPI向CPI传导的力度究竟有多大[N];中国信息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赵琳琳;3年内蓝领工人工资将涨50%[N];广州日报;2008年
4 黄树辉;部分企业提薪招工 珠三角农民工就业或洗牌[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周娜;民工荒:怎一个“钱”字了得[N];民营经济报;2008年
6 广发期货 李庆峰 薄晓旭;基于房地产行业的金融泡沫机理及传导机制研究[N];期货日报;2009年
7 姜永坤;对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形势的思考[N];文汇报;2006年
8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研究所 王家春;通胀压力或将改变宏观经济运行趋势[N];中国证券报;2008年
9 记者 李韶辉;北京将出台政策运用市场机制引导节能减排[N];中国改革报;2007年
10 高辉清 胡少维 包静;“二次调控”该如何出手?[N];学习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金叶;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作用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世杰;基于机制转移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效应不对称性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3 侯坤;我国金融加速器传导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胡琨;中国财政政策有效性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陈柏福;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联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陈涤非;中国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7 鲁志国;广义资本投入与技术创新能力相关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曾华珑;我国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价格的互动关系及其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梁冰;我国经济运行中财政政策短期和长期作用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吴丹;支持货币政策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涛;浙江软件企业自主由创新动力到能力的传导机制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2 李琳;我国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3 王丽娜;我国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4 赵健;中国货币政策对房价的传导机制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5 廖安勇;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初兵;员工满意度对顾客满意度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7 赵丽丽;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房价的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舒适;基于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9 冯永琦;中美经济波动的国际贸易传导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路程;外汇占款对我国基础货币供给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57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157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