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审慎监管在系统性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Abstract]:Sinc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croeconomic policy and financial supervision policy, an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icro-prudential supervision. The appearance of macro-prudential supervision effectively makes up for this problem. At the same time, the financial crisis broke out in 2008 once again proved that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a single financial institution does not represent the health of the entire financial system. It could even increase the risks to the financial system. Therefore,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explore the role of macroprudential supervision in systemic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招商银行济宁分行;
【分类号】:F83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小川;;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南方金融;2010年03期
2 黄亭亭;;宏观审慎监管:原理、工具及应用难点[J];中国金融;2010年12期
3 朱小川;;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发展及在我国的适用[J];现代经济探讨;2010年05期
4 朱小川;;在金融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澳大利亚金融审慎监管启示[J];西南金融;2010年05期
5 郭田勇;;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问题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0年24期
6 封光裕;;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平衡[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1期
7 项莉;;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动态平衡研究[J];华北金融;2010年06期
8 李健全;;系统性风险新认识与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探索[J];金融与经济;2010年07期
9 黄韩星;;我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问题研究[J];海南金融;2010年09期
10 彭刚;苗永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构建的国际借鉴与中国的选择[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曾少军;杨丽;;我国金融业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经验与发展建议[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2 李爱君;;现代金融本质特征与金融宏观审慎监管[A];金融法学家(第三辑)[C];2011年
3 王刚;姚博元;;宏观审慎监管治理机制研究——基于美国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实践的分析[A];金融法学家(第四辑)[C];2012年
4 王波;刘水林;;金融监管的“一机两翼”论——一个整体主义视角[A];金融法学家(第二辑)[C];2010年
5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调查统计处课题组;葛志强;张立光;姜全;;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实证及宏观审慎管理对策[A];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2010)[C];2011年
6 刘桂荣;;征信体系建设: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新视角[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田辉;我国金融保险业宏观审慎监管现状[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2 记者 曹金玲;把脉“亚洲式平衡”:金融创新与审慎监管之“度”[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3 宋科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宏观审慎监管三共识[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4 朱伟一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审慎监管”的多维解释[N];上海证券报;2014年
5 记者 韩雪萌;寻找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动态平衡[N];金融时报;2010年
6 李刚;宏观审慎监管助推金融整体稳健发展[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
7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李朝锋 夏雨;巴克莱丑闻与宏观审慎监管[N];法制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陈莹莹;王兆星:提高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有效性[N];中国证券报;2012年
9 记者 周萃;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监管 高层政策论坛在京举行[N];金融时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张泰欣;金融创新须与审慎监管相结合[N];中国证券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远;中国证券业宏观审慎监管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方意;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3 王晨姝;我国宏观审慎监管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4 麦强盛;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王作文;宏观审慎监管理论与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6 刘泽云;巴塞尔协议Ⅲ、宏观审慎监管与政府财政角色安排[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7 任培政;金融风险的溢出效应及宏观审慎监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8 李青川;巴塞尔协议Ⅲ与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9 聂召;风险预警、信贷危机与宏观审慎管理策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10 章秀;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钦波;我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刘宁一;中国上市银行产品创新能力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影响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3 张鑫;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机构设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宋琳;中日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效果对比[D];山东大学;2016年
5 薛枫;宏观审慎监管对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影响分析[D];湖南大学;2016年
6 王颀颖;基于现金总负债比率的系统性风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6年
7 金崇赞;我国商业银行系统重要性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7年
8 房芳;我国商业银行宏观审慎监管的效果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9 许哲;经济增速下行背景下我国银行业系统风险及溢出效应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6年
10 陈亮;后危机时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84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184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