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金字塔式结构和侵占行为——来自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证据

发布时间:2018-08-21 10:29
【摘要】:文献认为,当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和现金流出现分离时,会发生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侵占,而这一分离会出现在二元股权或金字塔式的公司结构中。在中国,直到2005年实行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双类股和金字塔式的公司结构同时存在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仅消除了二元股权结构,但金字塔式结构依然存在。通过对这一外生变化的研究,本文估计了控股股东利用金字塔式结构对上市公司进行侵占的规模。结果显示,控股权越大,现金流权越小,侵占的规模越大。同时,这种侵占在国有控股公司中更明显,在私人公司中并未出现。究其原因,虽然国有企业的现金流权高于私人企业,但国有公司的控股权比例也高于私人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削弱了控股股东的侵占能力,但分离仍然存在,而且依旧产生对小股东的侵占。结果显示,侵占的平均规模为总资产的7%~8%。如果实行"一股一票"原则,资产扩张会减少13%。
[Abstract]:The literature holds that when the control rights and cash flow of listed companies are separated, the occupation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by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will occur, and this separation will occur in the dual equity or pyramid corporate structure. In China, dual-share and pyramid-based corporate structures existed at the same time in China until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plit share structure in 2005. The reform of split share structure only eliminates the dual ownership structure, but the pyramid structure still exists.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is exogenous change,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scale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encroachment on listed companies by pyramid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rger the controlling right, the smaller the cash flow right and the larger the scale of encroachment. At the same time, this kind of encroachment is more obvious in the state-controlled company, not in the private company. The reason is that although the cash flow right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private companies, the controlling share of state-owned companies is also higher than that of private companies. The split share structure reform weakens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encroachment ability, but the separation still exists, and still produces the occupation to the minority sharehold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size of the encroachment is 7 / 8 of the total assets. If the "one-share, one vote" principle, asset expansion will be reduced by 13.
【作者单位】: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F276.1;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小們,陈雪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下的公司治理研究[J];浙江学刊;2003年03期

2 葛永盛;;基于外部性视角的家族企业治理改革[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年05期

3 许辉;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探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9期

4 邓菊秋;论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中国上市公司50强[J];国际市场;2003年09期

6 许永斌;;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度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2期

7 张韦碧;;控股股东控制权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8年13期

8 干胜道;陈霞;;大股东控制与流动性:影响路径及应对措施[J];会计师;2009年03期

9 辛琳;;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问题综述[J];财会月刊;2009年09期

10 刘锦红;;控制权、现金流权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分析[J];财经科学;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亭立;杨松令;;上市公司股东关系分析:基于实际控制人的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许艳芳;文旷宇;;控制权安排、掏空与长期并购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张天阳;;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少数控制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罗党论;唐清泉;;市场环境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5 项先权;;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文芳;胡玉明;;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R&D投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李婉丽;贾钢;;派现行为下的控股股东利益转移问题分析——来自深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8 马磊;徐向艺;;后股权分置时代的上市公司控制权机制研究[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C];2008年

9 张国萍;范涛;毕进锋;;董事会特征与公司治理有效性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变更的经验证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杨松令;陈放;;大股东隧道挖掘行为制衡因素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宋凯;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100强出炉[N];中国财经报;2009年

2 深圳市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上市公司2009年内部控制白皮书[N];上海证券报;2009年

3 记者智谊萍;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100强出炉[N];中国冶金报;2009年

4 记者 袁蓉君;中国上市公司更重视内控和风险管理[N];金融时报;2009年

5 记者 刁萃 潘晓娟;中国上市公司内控体系持续进步[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6 ;格力荣登《财富》“中国上市公司百强”榜[N];中国质量报;2006年

7 张文;格力电器七载荣登《财富》“中国上市公司百强”榜[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8 证券时报记者 郑晓波;中国上市公司福利负债两年内或超千亿[N];证券时报;2011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郑晓波;中国上市公司福利负债两年内或超千亿[N];证券时报;2011年

10 贾磊;美国股民追捧中国上市公司为哪般[N];财会信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明桂;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代理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张宏敏;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股票期权激励有效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黄蕴洁;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李文君;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李源;股权结构、利益相关者行为与代理成本[D];暨南大学;2006年

6 陈莲英;最终控制人性质与审计师选择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马骁;控股股东侵害行为形成机制与实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8 程仲鸣;政府干预下的终极控制人与企业投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孙晓琳;终极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李芸达;产权制度、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与投资效率[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金花;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陈捷;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控制权配置影响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卢惟;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下的中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薛晖;家族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现金股利政策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5 顾丹;终极控制权、现金流权与盈余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6 康华一;金字塔型所有权结构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陈健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掏空与支持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许海峰;基于股权结构的现金股利政策的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9 芦丹;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私有收益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10 林琳;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95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195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b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