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技术溢出与技术差距:线性关系还是二次非线性关系

发布时间:2018-09-11 18:31
【摘要】: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FD I技术溢出和技术差距的线性关系假设和二次非线性关系假设,并分别建立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运用SPSS软件和LISREL软件对收集的248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溢出和技术差距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但存在二次非线性关系,且技术溢出效应存在"门槛效应"。这为我国高技术企业充分利用FD I技术溢出提供了新的证据和启示。
[Abstract]:Based on the review and analysis of related literature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linear and quadratic nonlinear relationship assumptions of FD I technology spillover and technology gap, and establishes regression model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respectively. SPSS software and LISREL software were used to analyze 248 valid questionnai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no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spillover and technology gap, but there is a quadratic nonlinear relationship, and the "threshold effect" exists in the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This provides new evidence and enlightenment for high-tech enterprises to make full use of FD I technology spillover.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F273.1;F832.6;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潘文卿;外商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3年06期

2 吴晓波,黄娟,郑素丽;从技术差距、吸收能力看FDI与中国的技术追赶[J];科学学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瑾璐;潘志恒;;国际技术转移与我国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刘娜;戴广平;;FDI与产业竞争力关联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02期

3 陈羽;;市场竞争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移——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J];财经研究;2005年10期

4 李铁立;;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差异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04期

5 陈飞翔,郭英;关于人力资本和FDI技术外溢关系的文献综述[J];财贸研究;2005年01期

6 李平;钱利;;进口贸易与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各地区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5年06期

7 黄静;;技术特征不同行业中FDI技术外溢效果的考察——基于非参数分析方法的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7年02期

8 孙雅娜;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中国经济增长[J];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03期

9 张宇;蒋殿春;;FDI技术外溢的地区差异与门槛效应——基于DEA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5期

10 张海洋,刘海云;外资溢出效应与竞争效应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梅洪常;邓雪芬;;FDI与自主创新:基于重庆地区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韩燕;曾令波;;FDI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性——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睿;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与外国直接投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宋京;开放经济下的技术进步[D];复旦大学;2004年

3 苏方林;中国R&D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统计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朱云高;论资本帐户开放和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D];复旦大学;2005年

5 李建春;FDI和出口贸易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差异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6 李玉蓉;当代国际资本流动对后进国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杜健;基于产业技术创新的FDI溢出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何元庆;对外开放与生产率增长[D];浙江大学;2006年

9 郭英;人力资本影响FDI技术转移效应的作用机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10 张爱玲;FDI的技术外溢机制问题[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华伟;中国东、西部地区FDI与经济增长关系比较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2 张云帆;中国对外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3 程滢;FDI对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陈瑶;出口贸易及FDI对中国经济增长效用的地区分异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甘燕涗;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地区分布因素的比较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6 刘舜佳;FDI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7 李捷;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对中美双边贸易影响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沈宠平;促进跨国企业与东道国企业的联系[D];湘潭大学;2005年

9 洪世勤;高技术产业的外部经济性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10 代峰;FDI对广东省十一城市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周剑;;外资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的衡量指标体系及国际比较[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周勤,陈柳;技术差距和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5期

3 张海洋;R&D两面性、外资活动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4 王红领;李稻葵;冯俊新;;FDI与自主研发:基于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5 吴晓波;二次创新的进化过程[J];科研管理;1995年02期

6 何洁;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进一步精确量化[J];世界经济;2000年12期

7 江小涓;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诗芸;;外资对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2 章莉莉;;FDI技术溢出对中国民营制造业的影响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年04期

3 丁小义;;基于行业技术水平分类分析FDI的技术溢出效应[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李燕;韩伯棠;张庆普;;FDI溢出与区域技术差距的双门槛效应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年02期

5 方宏;;福建省FDI技术溢出与技术差距关系研究[J];价值工程;2006年08期

6 张国强;;FDI、技术差距与技术溢出:基于Nash-Counot均衡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8期

7 李平;于国才;宋丽丽;;FDI行业内技术溢出的双重效应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8 张杰飞;张国强;;FDI、技术溢出与技术进步:一个文献述评[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3期

9 张国强;张杰飞;;从影响因素的视角研究FDI、技术溢出与技术进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04期

10 范言慧;郑建明;李哲;;FDI流入对我国工资差距的影响——一个倒U形关系的形成、弱化及其解释[J];财经科学;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豪;;技术特征、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基于产业差异的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陈丰龙;;制度因素与FDI技术溢出效应——基于转型国家的经验研究[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欣;刘建丽;;第三十四章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FDI对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作用研究[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9~2010)[C];2009年

4 张志光;;我国软饮料玻璃瓶灌装生产设备生产现状、技术差距与发展对策探讨[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和食品机械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1989年

5 郑光辉;;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与我国标准化发展的策略问题[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祖强;孙军;;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动力机制——全球化背景下的技术获取——基于FDI对江苏经济增长数据的分析[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7 罗美娟;;我国东西部技术转移与西部发展[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方武;宋润栓;阚振富;;基于经济发展的科技超常战略思维[A];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研讨会议论文[C];2003年

9 原野;吴志军;陆钢;牛红军;刘铁成;杨凤铎;杨栋;李会成;;利用宽体锥底细胞反应器对CHO细胞的悬浮培养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反应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赵京霞;;科技进步与比较优势的发展[A];'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世生;重视技术溢出效应[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5年

2 我驻韩国使馆经商处;中韩产业技术差距快速缩小[N];国际商报;2005年

3 胡洪森;发展高世代线需尽快缩小技术差距[N];中国电子报;2009年

4 ;韩国继续推进“IT839”国家科技战略[N];人民邮电;2006年

5 予言;中韩技术差距缩小[N];中国船舶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徐建华;技术差距在缩小 市场差距在拉大[N];中国质量报;2008年

7 记者 修国华 柳凤林;周厚健:中国企业应直面技术差距[N];经济参考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刘晓军;保障食品安全 技术差距在哪里[N];科技日报;2002年

9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石永恒;寻找更多的共赢点[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10 周婷;风电产业技术差距明显 突破“瓶颈”尚需时日[N];中国信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森;基于股权合作的FSFDI技术溢出效应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余昌龙;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余昌龙;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许梅;加工贸易方式下的FDI技术溢出[D];苏州大学;2007年

5 宿慧爽;基于FDI的技术转移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符淼;技术溢出的空间计量和阈值回归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姚娟;产业集群中FDI行业内与行业间溢出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陈丽珍;跨国公司对发展中东道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肖鹏;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王天骄;FDI对中国内资汽车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国强;江苏FDI技术溢出效应区域差异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吴杰;FDI对汽车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陶;中俄双边经贸合作中俄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4 庞玲;企业集团技术溢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罗巧云;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分析[D];江南大学;2008年

6 陈叻治;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于亮;我国高技术产业的FDI技术溢出效应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8 常颖;FDI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胡腾;我国FDI技术溢出效应与吸收能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王君;FDI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37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237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7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